2004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

社会

中国直面禽流感

美女制造与美丽经济
美国人收养中国孤儿的故事


美女制造与美丽经济

本刊记者 张渊

如今的世界一如既往地热闹,大事不断,涉及女人的事也多了起来,概括地说有两种:选美和造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更何况女人。可是,当“美女”遭遇“制造”,当“美丽”携手“经济”时,关于美丽的话题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扯起美丽作大旗

2003年,各项选美比赛于中国纷纷登场:除去“顶尖级”和“世界级”的首届中国小姐大赛、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世界小姐大赛、国际小姐大赛,“专业级”的中国世界模特大赛、国际广告模特大赛,中国首届西部模特大赛、新丝路模特大赛、“2003精英世界模特大赛”之外,“地方性行业级”的选美活动也是此起彼伏。“美丽”是女人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男权世界的附属物,在选美禁令解除之后,中国的女性迅速意识到了这一点,“美丽”的权力话语与时俱进催生了选美活动的迅速膨胀。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华小姐”大赛的凤凰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说:“这是中国的开放程度扩大的表现,这个意义非常大,政治意义更重要。”是的,首次举办国际选美赛,不仅昭示着中国内地经济的突飞猛进,还对应着人们思想的逐渐开放。以前谁说一个女孩“性感”,那他就是流氓;今天,美女作为商业的噱头早已不新鲜,车模、房模、卫浴模特、内衣模特成行成市,她们不仅美丽,而且性感;不仅性感,而且敢于自我贩卖,甚至裸体彩绘、甚至公开淋浴。面对今天这一切,大家已越来越能泰然处之,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宽容,开始冷静,知道美丽和能力既不成正比但也不是反比,不再相信20年前的宣传:“选美意味着趣味低俗。”

法新社的报道为2003年的选美标注了一个更具现代观念的解释:“选美使中国女性得到了从未拥有的自由,它还标志着在一个传统上重男轻女的社会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女性独立自主的观念已经为更多人接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让世界了解中国,包括美女。

美丽就是生产力

美丽是一种资源,而选美就是开发这种资源的最集中方式,甚至有人将选美的流水线工程称之为“美丽经济或者美丽产业”。从黛米·摩尔到大嘴美人朱丽娅·罗伯茨,从金喜善到变性美女河莉秀,美丽让这些影视明星除了品尝到众星捧月的甘美,更让她们轻而易举地将大把的银子尽收囊中。尽管人们不断念叨“人不可貌相”,但却阻止不了商品经济使美丽飞速转化为一种资本并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环球小姐大赛让经纪公司赚足了钞票;回眸一笑的美女广告给濒临倒闭的一家牙膏厂带来生机;阳刚气十足的绿茵场有了“足球宝贝”的参与人气火暴;就连与美丽不着边际的文坛,美女们也丝毫不肯放过,逼得文坛泰斗们开始怀疑文学的真谛。难怪有人说,商品经济就是美丽经济。海南省三亚市长陈辞在“世界小姐”总决赛的记者会上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令三亚更为世界所认识,并期望活动可为该市带来1亿美元的收入。”这次有160多个国家20亿观众收看决赛盛况,对三亚的宣传效果巨大。在2003年度星姐选举中,湖南娱乐频道的收视率从平时的4.1%左右,飙升至15.2%,平时的市场份额为9.7%,星姐选举期间则升至24.3%。2003星姐选举总冠名的冠名费为240万元,单项奖的冠名费70万元……

对于美女而言,参选者可以一夜成名,可以获得工作与合约,可以得到钻戒与房子、车子,甚至难得的旅游和培训的机会。难怪,在“中华小姐”大赛中有一位候选佳丽喊出了“我为选美狂”的口号。

做美女是要争取的

30年前,我们只知道幸福是组织给的;20前,我们知道钱是可以自己赚的;今天,我们还知道,连爹妈生下来的容貌都不作数,做美女是自己争取的。24岁的北京女孩郝璐璐就是一个明证。在半年时间内,这个女孩接受了价值30万元的“美人制造工程”,其中包括双眼皮手术、去眼袋、隆胸、隆臀以及腰、腹、大腿、小腿等十余处的美容整容塑形。面对一个全新的自己,郝璐璐觉得十分满意。她现在不仅频繁亮相于各大媒体,还忙着出书、拍电影。看来,美女的诱惑确实难挡。眼下中国各地的“人造美女”也正在逐个出炉,纷纷伤筋动骨地把自己修修补补,直至成为另一个人,美丽似乎不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同时,为生存计,天津一女孩因自己相貌丑陋挥泪整容,以期换得一份工作。热销书《漂亮者生存》一语道破天机,这个“姿本主义” 时代已然诞生,它的核心就是姿色。都说“30岁以后,就要为自己的外貌负责了”,既然天生丽质国色天香是难得的,那么更彻底的负责方式也就是:换一张脸,做一个美人。对着满街的丽人,你越来越不知道有多少是原装的,多少是组装的。毕竟,这是一个美丽经济的年代。

美丽经济的冷思考

在短短几年里,美容整容已成为继买房、买车、旅游后的第四个消费热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数字显示,到2003年底,中国大陆有美容院154万家,年产值1680亿元人民币,占全中国GDP的1.8%,推动相关化妆品行业消费16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当一种社会现象与经济效益挂钩时,一切似乎总会变得顺理成章。无论选美,还是造美都是个人在物质生活提高后的一种精神需求,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然而,经过商家的蓄意炒作,将“丑陋--整容--美丽--成功”的公式灌输给公众,使得美丽偏离了它应有的社会作用。容貌好坏在个人的社会交往中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些人把求职失败、婚姻破裂、恋爱受挫主观地与外貌联系起来,错误认为外貌是成功的决定因素,甚至形成了心理障碍。

刚刚进入2004年,一名年轻女子在珠海某美容医院做隆胸手术时,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猝死在手术台上,终于让公众开始了对“人造美女”的重新思考。正如一切医学手术那样,美容整形不可能没有失败的危险和创伤。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博士陈焕然这样描述,“任何手术,包括整形手术,都会有创伤,医学上所说的'无创伤'原则是指,尽可能减小这种创伤,而不是说没有创伤,淡化美容整形手术风险的医生是不负责任的。”

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流行口味的需要,从杂志的封面到各式各样的选美大赛,美女正不断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一种社会运动。今天,她们已经成为都市的一种象征,装饰着她们自己的栖息地,同时也隐喻出一种都市文化。她们是这个时代一面明亮的镜子,通过她们身上折射出的色彩,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个时代的内涵和跳动的脉搏。我们需要用历史性的眼光,像打量置身其中、日新月异的城市一样来认识身边如云的美女。理想中的美女与现实中的美女常常交织在一起,无声无息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需要强调的是,美女不仅只有流行的发式、时尚的包装,智慧更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它一点点地从内心雕琢一个人,塑造一个人,使她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臻于完美。智慧使人变得自信,使言行举止变得从容,从而散发出一种超然、豁达的气质来。在美丽经济的光环映照下,在滚滚的时尚潮流中,我们更应该努力去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让美丽成为现代都市最耀眼的流动色彩。

链接:中国美女史

母系氏族 粗壮结实是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上古时代,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 夏商周春秋战国 这一时期男人的美女观压倒了女人的美女观;士大夫的美女关压倒了老百姓的美女观。男人美女观的精神是柔弱顺从;士大夫美女观的纲领是精致细腻。

西汉到南北朝 这时开始着重于装饰,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经历了从健康自然到病态雕饰的退化,其审美的哲学高度至今尤不可及。

隋唐 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另外,这一时期妇女的穿着相当暴露。

宋元明清 大致是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女性美的高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削肩、平胸、柳腰、纤足,这一时期最刺目的就是五代缠足的出现。清初的李渔《闲情偶记》一书中全面阐发了他的美女观,他从肌肤、眉眼、手足、态度、熏陶、点染、首饰、衣衫、鞋袜、文艺、丝竹、歌舞等13个方面评论了美女。

2003年 美丽新标准:三庭(发际到眉际为上庭;眉际至鼻的下端为中庭;鼻的下端至下颌为下庭,这三庭基本相等,是面孔美好的起码标准);五眼(脸的宽度等于五个眼睛的宽度;两眼之间宽度等于一个眼宽度,两眼左右各有一个眼宽);三匀(左右面颊各有一个嘴的宽度);站七(站立时身体高度相当于七个头的长度,这是美好身材的标准)。“人造美女”的出现颠覆中国传统审美观。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