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

社会

还给孩子们一点“别的内容”



还给孩子们一点“别的内容”

文/ 秦 岚

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门英文结束那天,儿子亮亮没有在外面去和同学聊天儿,也没有去网吧,而是急急地回到家中,一边让我泡一杯红茶,一边打开他的漫画书柜,坐在柜子边就看了起来。茶还没有泡好我就听到了屋里传出的笑声,接连不断的,就像他小时候看漫画、看动画片儿时发出的笑声。我端茶进去,看见亮亮眉头前的小痦子随着笑声在跳动——那是一张多么单纯快乐的小脸啊!

亮亮这张无忧无虑的笑脸大概只有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的几天中才可以看到,是他努力半个学期之后的暂短而彻底的放松。每当看到孩子放松时很幸福的样子,我心里总是十分难过,因为孩子这样的日子太少,起早上学贪晚做功课的日子太多。

“妈妈,小孩儿的工作不就是玩儿么?为什么中国小朋友的工作是学习呢?”这是亮亮刚从日本回国后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多次向我提出的问题。

亮亮六岁半随我们去了日本,在京都的上贺茂小学读了将近五年,在五年级快要结束前夕,随爸爸回国,编入了清华附小五年级后半学期。

在日本参加节日活动,左一为刘子亮

在日本期间,我们在家里尽可能使用汉语交流,但是没有特别地教亮亮读写汉字,所以亮亮刚回来的时候,读中文课本几乎每个字都需要查字典或者请爸爸念一遍课文,作文中会出现许多同音异体的错别字或者日文汉字,语法错误也比比皆是。数学课上的应用题也涉及对汉语的理解,比如“一副水桶”,他不知道是两个,列出的算式不乘2……当时的班主任顾老师是语文老师,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没给他的试卷与作业批分数,而是改正他的每一个错别字和每一个病句,而且几乎每次的批语里都写上“进步很大”之类鼓励的话。其他老师也一样,用她们各自的方法帮助、鼓励亮亮学习。孩子也好强,回国后的最初三四个月几乎没有一天在晚11点前睡下的,发烧还坚持上学。 逐渐地,亮亮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在日本时和吃饭、上学同样重要的画漫画、弹钢琴这些爱好,他竟然再也不碰一下,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看到孩子疲劳的样子,我们会劝他出去玩一会,或者弹弹琴、画一会儿画,可亮亮最多也只是打开漫画书柜看半个小时左右。捧上漫画,亮亮就有笑声,同时,不断看闹钟的不安又会使这短暂的快乐变得支离破碎。

可是,当各科成绩直线上升并保持了相对稳定、小朋友也多了不少以后,亮亮的叹息与急躁却明显地多起来了:“课越上越多,永远都要上课!”有一次作业比平时多,我对亮亮说:“你已经尽力了,不必再写了”,他说:“这是战争!我今晚的努力是为了明天课堂上的生存!”这句话他写在了他那天晚上最后完成的作文里。 刚回国那一阵,亮亮还问过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小朋友都玩什么呢?玩作业本吗?”偶尔,他会拿出自己在日本经常玩的木刻刀等家什,可也只是比画几下就放下了。我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功课做不完就集中不了心思做别的,知道他已经感受到在国内的学习生活、竞争就是要 “残酷”地牺牲掉一切爱好。现在,亮亮的“玩具”也差不多就只剩下作业本了。

有一次看亮亮的作文本,读到一则日记。日记很短,可是读完后我的心里沉甸甸的。他写道:

今天和往日一样,我六点半起床,和往日一样洗脸刷牙吃饭,和往日一样背上书包上学。和往日一样上算术、上语文、上英语,和往日一样去食堂吃中午饭。和往日一样上下午的课和自习。和往日一样放学回家吃晚饭,和往日一样吃完晚饭作作业。和往日一样洗脸刷牙睡觉。

当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我望着天花板叹了一口气∶生活就是这样的吗?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吗?生活不应该有一点别的内容吗?

初读这篇日记时,我看他几乎是用同一个句式在记流水账,心中不免想是因为孩子的中文表达能力的欠缺,可是看到后面,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孩子的心情与用意。这些没有变化的句式与他枯燥没有变化的生活是相对应的啊。是啊,生活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呢?生活本来不就是丰富多彩的吗?我对孩子,应该说是对孩子们的内心多了一份了解,对中国的孩子们多了一份难言的心疼。

日本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一张一弛、劳逸结合的。小学生的课表里每周都有几次手工、绘画、书法、弹琴、吹笛子等课,教授的方法也很灵活。比如秋天到来的时候,老师先不去讲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之类定义性的话语,而是带孩子们到公园里,到田地边,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秋天,观察秋天。孩子们捡到一片落叶,就说“秋天是黄色的”;看到树上的柿子,就说“秋天给我们果实”;荡着秋千,他们说“秋天的天空离我们远”……回到教室,老师就让学生们把自己找到的秋天用漫画画出来,之后再把漫画印到几页八开纸上发给每一个同学,孩子们就在漫画上交换自己找到的“秋天”。再比如,社会课的课堂上,教学内容中有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居住的环境的内容,于是老师便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看学校附近小河的流经路线,下水道的设置,杂货店、医院和派出所的位置等等。孩子们很兴奋,放了学以后还结伴儿到处去“考察”,最后画出自己居住街道的地图,图上汽车站、图书馆、幼儿园、消防队、小河、公园都标示得清清楚楚。那段日子,亮亮每天放学回来都会有好多故事说给我们听,我做饭的时候不能坐下来听,他就站在我的背后讲一串串的新鲜事。寻找秋天的课后,虽然在学校已经交完了画,回到家亮亮还是画了好几张。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非常积极,他会把体育课的事情用诗写下来,把自己上课时对“跳箱”的恐惧心情用漫画画出来。由于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课外,他还参加了公文式的学习,在离开日本之前,小学五年级的亮亮已经学完了国语(日本的语文课)初中与高中一年的全部课程。为了在游泳课上亮出漂亮的泳姿,能和小朋友尽情玩水,亮亮又到游泳馆学习,达到了六级标准。他还自己种花、养荷兰鼠,观察它们的成长……总之,孩子是在游戏之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得到无限快乐。那时亮亮每天睡下前都盼望明天快快到,好早早去学校。

从日本的教育环境到中国的教育环境,应该说是一个反差很大的变化。体验了两个国家小学教育的亮亮敏锐地感受到两个国家教育的不同。

现在亮亮回国已经三年了。实事求是地讲,三年中亮亮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英文和中文的读写,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的,而现在,英语方面他除了课本以外还能读一点课外读物,中文的进步更是飞跃性的。2003年非典放假的两个月期间,亮亮竟然把一本10万字的日文小说《中考前的大冒险》译成了中文。这本译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04年1月正式出版。我对译文做了校正,修改了部分文字表达,同时,亮亮译文中表现出来的汉语表达能力,实实在在地令我这个一直从事文字工作的妈妈感到吃惊与满足。也就是说,亮亮回国的三年间获得了知识上的丰收。2003年夏天亮亮到日本玩了一个月,并进入原来同班的小朋友所在的中学做了一个星期的体验入学。他说数学、英语等几乎所有的科目自己都比小朋友多学了许多,课堂上做的数学题实在是很简单,英文也让他觉得颇有自信。与日本的同龄孩子相比,他在知识方面的积累的确已经有了优势。

那么,如何该如何看待亮亮今天的变化和成长呢?我心里很矛盾。说不好在日本时的亮亮成长得健康还是现在的亮亮成长得更好。就是说我究竟是希望孩子成长得健康快乐、自然地发挥天性,还是希望在孩子学龄期间最大限度地灌输给他们知识呢?这里涉及中小学教育是以强化传授知识为主,还是注重引发孩子自然的天性、寓教于乐?前者是更尊重知识,后者是更尊重生命与个性。而这教育方针、方式的不同必将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产生直接影响。 回头看一下亮亮,在回国的这几年,为了赶“一日千里”的功课和小山一样的作业,他放弃了许多爱好、失去了许多快乐和在欢乐中产生的创造的热情。以此为代价而换取的是今天他在知识上的实实在在的长进,而这样的付出,代价是否太大了?人的一生是否成功,是否快乐是以什么为标准来衡量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制定者与教育工作者是如何考虑的呢? 从孩子提出的问题看,他们自己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但是他们置身于整个教育环境中,他们需要在自己的环境里得到承认与尊重。那么无论他们多么向往生活中有其他的内容,无论他们多么向往自由成长的环境,他们都将克制这样的想法,因为整个社会灌输给他们的标准是:学习成绩才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于是,孩子们必须努力才能在他们的环境里得到承认。也许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再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时,他们就会有更明确的个人意志和人生追求,但是这是以现在失去他们本应该得到的自然、快乐的少年时代为代价的,这对他们整个人生的影响无从估价。 我们的教育方针的制定者、教育工作者、父母、社会,是不是应该把孩子们在看做学生的同时,也把他们看成是生命活鲜的孩子,也多关心一下成绩之外的事情:他们玩什么?他们在苦恼什么?他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别的内容”呢?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