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也能打官司
文/杨渭源
12岁的女中学生高某因患急性阑尾炎在北京儿童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却发现左脚没有一点知觉,无法行走,原来是麻醉导致的腓总神经受损。医院为她做了些治疗,却没有明显的效果。后来由院方提出按月为其负担到北京康复中心治疗的费用。可当她的家长拿着治疗单据到医院报销时,院方却突然提出一次性赔偿给她1万元了结的方案。高某的脚要完全恢复知觉,至少需要3到5年时间,一年需要近4万元的治疗费。医院提出的1万元的赔偿,只够她一个月的治疗费用。因与院方无法达成协议,高某的家长就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北京儿童医院拒绝了消协提出的一次性赔偿6.5万元的调解方案。高某一家决定进行法律诉讼,诉讼费用却难住了他们一家,因为高某的父亲长期生病,母亲也下岗了。为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为她提供了4700元的“法律支持金”,支持她向法院起诉。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由医院一次性给高某7万元的赔偿。
这是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第一次动用“法律支持金”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消费者打官司。
法律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中国人解决各种纠纷、调节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中国人不像过去那样怕打官司了。不过,今天同样有人会因经济困难而“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没有经济能力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帮助。它的实质体现法律的扶贫、扶弱,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完善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的重要措施。“法律援助”作为一种制度,在西方某些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只有近十年的时间。1992年,武汉大学成立的“社会弱者保护中心”,是我国最早的法律援助机构。1994年中国提出创建法律援助制度。
受经济条件限制,仅仅依靠政府还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每一个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的需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受援人的范围规定,只限于对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和可能判死刑的被告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对象正在不断扩大。许多社会团体和学术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律援助机构。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
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消费方面的麻烦。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秩序还不够完善,使消费纠纷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上升趋势。消费纠纷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投诉的金额越来越大,商品房、汽车、医疗、出国留学等新的消费领域中消费权益的新问题不断出现。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系统,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投诉14030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2%。
为了更好地帮助消费者解决纠纷,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成立“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为消费者提供消费维权法律咨询,帮助那些经过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其他途径仍无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消费者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中心聘请人大法工委、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及律师协会等机构的权威人士担任“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的专家、顾问。北京市的三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出任中心的法律工作者,北方交通大学法律系的30名在校学生作为志愿者,长期从事和参与中心的工作。北京各区的消费者协会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海淀区消费者协会与清华大学的法学院设立了“消费者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学生采取轮换的方法保证每天有两名同学值班,这种诊所式的法律教育课程形式,让学生们获得了不少实践经验,而且为消费者解决了纠纷也令他们欣慰。
 |
法律专家、律师在街头为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 |
中心平时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与商家谈判,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维护。韩女士花3000元买一部“三星牌”手机,出故障去保修时,才发现是非保修机。韩女士又将手机送三星销售中心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她的手机竟是赝品。在中心的帮助下,韩女士获得了商家双倍赔偿。河北的孟先生在海淀区一家办公设备公司采购了一个佳能复印机的感光鼓,用了没多久就出了问题。他多次联系商家要求解决,甚至把整个复印机带到北京测试,然而商家将问题一拖再拖。无可奈何的孟先生找到了设在海淀消协的“消费者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中心的志愿者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商家联系,还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取得了联系,双方最终达成解决协议。
在通过调解的方式,无法在消费者和经营者或生产厂家之间达成协议时,“投诉与法律支持中心”支持消费者采取诉讼的方式解决消费纠纷。除提供法律的援助外,对经济上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消费者,中心还提供一定数额的法律援助金。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通过向社会募集的方式,从社会各界筹得了100万元的法律援助金,这其中很大部分是由热中于公益事业的企业捐助的。
现在全国已有2300多个法律援助机构,全国法律援助专职人员达到8000多人。2001年全国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数达30多万人。法律援助的机构越来越多了,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针对妇女的、儿童的、老人的、残疾人……“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的老话,今天恐怕不再适用了,因为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符合条件、需要法律援助的人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制度为贫者弱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让没钱人也能打得起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