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地方形象>

地方形象

“成功”故里看成功——福建南安撤县建市十年成功路

宜都——投资兴业的理想之都
沧州: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


沧州: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

文/ 武心怡 王 南

沧州清风楼广场。 摄影/宗增顺

在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蒙冤发配沧州的故事,使国人对沧州之名耳熟能详。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北依京津,东临渤海。开凿于隋代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市,好似一条飘带,轻柔地把沧州市区中分为二,孕育了当地独特的民俗民风。

沧州市总人口674万,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素有“六乡一淀”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武术之乡”、“鸭梨之乡”、“金丝小枣之乡”。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在沧州任丘境内绵延铺展,风景秀丽,是得天独厚的旅游度假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沧州铁狮子是中国现存最大、最早的铸铁件,体现了北周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沧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频繁战事,遂使沧州豪侠云集,成为中国的武术发源地之一。1992年,沧州市被原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是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历史上,沧州多出文官武将,战国神医扁鹊、唐代地理学家贾耽、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清代《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两广总督张之洞、武术大师霍元甲、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等的“家谱”都是沧州人。

沧州小枣打进全球最大超市

名扬神州的沧州小枣。

沧州小枣打进了全球最大超市沃尔玛。今年初秋,这一消息像插了翅膀,使沧州人深深感到了与世界接轨的快乐。沃尔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连续两年荣登财富500强榜首。今后全世界4700多家沃尔玛超市卖的小枣,生产地点都将标注上“中国沧州”。作为供货商,沧州巨龙枣业公司正在为世界市场忙碌。

公元568年,沧州人刘仲思培育出一种优良小枣,名“仲思枣”。38年后,有人把400枚味道甘美的小枣献给隋朝皇帝,刘仲思遂被视为仙人,“仲思枣”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仙枣”。枣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也被现代医学研究所证明,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沧州人为枣的选育和改良绞尽了脑汁。仅在一个小枣繁育基地,汇集的优质枣品种就多达270个。沧州小枣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第一位,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金丝小枣基地。

2001年,沧州果树面积也已达到260万亩,总产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其中,金丝小枣产量高达3.8亿斤,鸭梨产量8.6亿斤,列河北省第一。肃宁县是“天津鸭梨”的主要产区,“天津鸭梨”产自沧州,因从天津口岸出口,久而久之以“天津鸭梨”的称谓取代了产地,这小小鸭梨因为清代曾作为贡品而名扬天下。作为河北省“十强”县(市)之一,沧州的任丘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当地所生产的白洋淀牌三轮车奔驰在神州各地,其销售额已占到中国三轮摩托车市场的70%。

沧州市已与10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沧州市把今年定位为“开拓国际市场年”,在“抓大客户,谋大合作”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积极探索与日韩等中小企业的合作,已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退耕还林 造福沧州大地

金秋时节,记者乘车穿行于沧州,所到之处,满眼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沧州的绿化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既是生态工程,又是富民工程。沧州唯“绿”是抓,把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沧州市市长郭华对这个市的绿化提出了具体目标:“从城市到农村,让该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让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沧州临近渤海,地碱水咸,草木成活率低,城市绿化一直是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让沧州绿起来,发动全民参与绿化,组织了“营造城市森林,创建绿色沧州”等活动,沧州市政府向全市发出“献一份爱心,添一片绿色”的捐款号召,得到上上下下的积极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了一笔可观的捐款。

2003年,沧州市共完成造林47万亩,是去年同期的近6倍。种植各种树木113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32万平方米。

从今年开始,沧州开始着手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小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幼儿园”。经过沧州人的携手努力,整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已具相当基础,整体实力大大加强,沧州正在逐步成为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

运河文化孕育沧州风水

沧州黄骅港一期工程万吨煤码头。 摄影/刘保锋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高速公路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沧州是块贫穷的盐碱地,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沧州“移”到了海边。开车40分钟,即可从沧州市区到达渤海湾新兴大港黄骅港,一个运输集散地正在沧州快速兴起。 黄骅大港不仅为沧州打开了一扇海上门户,也极大地缩短了沧州与世界的距离,沧州人看世界的眼光随之改变,沧州走向世界的机遇水到渠成。

在全市对外开放会议上,郭华市长呼吁:“沧州要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把沧州对外开放推向新境界。”全市人民群起响应。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这一沧州城市发展的“心路历程”已变为脚踏实地的历史性大进步和大转移。

1988年,国务院批准沧州为对外开放城市。几年过去了,沧州的开放水平一直在“大运河”岸边低位徘徊,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面对国际化黄骅大港的建成通航,沧州人振奋起来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沧州人找到了由“沿海内陆城市”到沿海临港城市的优势和立足点。 初秋时节,每当华灯初上,沧州的清风楼广场和南湖公园便热闹起来。人们携家带口,漫步在绿树青草之间,享受着惬意的生活。作为市政府打造运河景观带的一部分,这两处已成了沧州市民走近并感受古运河的绝佳看台。

古老的大运河横贯沧州南北近200公里,称得上是沧州的一笔财富。由于它的存在,在这座缺水的城市中央,还保留着一汪难得的水面。同时,运河千年积淀下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这座城市的建设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在过去水运发达的年代,沧州因运河而成为漕运咽喉。为突出沧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氛围,沧州在城市人口居住密集的区域,规划建设了沿南运河景观带。

郭华市长说:“清谈误国事,实干兴沧州。”沧州市的决策者以民为重,还水于民,还绿于民,造福一方,恩泽后代。辛勤的沧州人正在为自己建设一个优美怡人的生活环境,一个崭新的沧州正在华北大地上崛起。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