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越千场的台湾急智歌王张帝
文/本刊记者 徐晓燕
 |
机智诙谐的张帝。供图/张帝 |
被称为急智歌王的台湾老牌歌手张帝不久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了第一次北京个人演唱会,他以62岁的年龄举办个人演唱会打破了北京演唱会历史上的一项年龄记录。张帝一开口就唱:“演唱三十多年,走过世界许多城市,从来没在祖国大陆唱过,今天来到北京终于了却心愿。”如此“以唱代说”的表演形式是头一遭。尤其最后半个多小时让人欲罢不能的“急智问答”部分,观众越问越刁钻,张帝越答越勇——原来“急智”是不仅考验张帝,也是考验观众,这一点只有到场观众体会得最清楚,也因此玩得最痛快。
张帝在演唱会上用老歌让老歌迷重温了一把旧梦。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昨夜星辰》、《绿岛小夜曲》、《高山青》唱到英文经典老歌《爱你在心口难开》、《人鬼情未了》。台下的观众都听得入了神。一位老观众赞叹道:“太棒了,还是老歌好听。”在嘉宾串场后他又穿得破破烂烂地唱起了他的代表作品《张帝找阿珠》系列歌曲,有趣的歌词让歌迷们听得开怀大笑。
“急智歌王”靠的是阅读
当我在华侨大厦张帝的住处采访他时,看到了张帝知识渊博的一面,他对当今社会的高科技产品知道得很详细。
当记者问到张帝这些年在音乐上的发展时,他说:“唱歌唱了38年,我已经是个老头了。现在过着很平淡的生活,我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发展我的表演上,使之不会和时代脱节。因为年龄是个代沟,年轻人往往不能接受上一时期的音乐,那么怎样使年轻人接受我的音乐就异常重要。”
张帝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花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各类信息,不管是书报杂志还是专业知识的书,包括天文地理、政治、文学、财经、科技、人性、人生、哲学等,凡是好书他都看,从中吸取营养,张帝还上网查看各种资料,当他把世界各地的资讯都收集起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这些背景资料都可以帮助他来分析问题,甚至影响到他的表达。
除了阅读,张帝业余爱好还有书法、看电脑,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他都会去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特殊的景点、风味小吃,增加各种感性认识。
他对北京印象很好,马路开阔,建筑高大,他到了北京,觉得视野开阔,气度也大起来了,看事物都比较有远见了。尤其是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史的遗迹,使他流连往返。他觉得在北京的人很奇怪,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每个人都挺会侃的,而且侃得头头是道的,挺有意思的,连出租车司机都上知五百年,下知无限事。北京人很讲义气,什么事都大包大揽,这种感觉挺好的。张帝在北京不会感觉到孤独,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支持者,他认为人一半要活在现实里,一半要活在感觉中,他来到北京会感觉很亲切,觉得有一批哥们儿和他在一起,感觉非常舒服。
张帝第一次回大陆时,飞机一落地,他的眼泪便不知不觉地流出来。他经常会回山东青岛老家探望。
张帝认为唱歌可以把一种情怀表达出去,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人物,时空、背景,跟你看到的东西,经过大脑的反射,把情怀表达出去。张帝是在唱歌中不断成长,把唱歌当做生活的重心,他通过演艺生涯,做了很多事,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了很多朋友。演艺事业使张帝可以肯定自己。在台上观众给他的压力越大,激发他表演的欲望越强烈,可以与他一起撞击出的更多火花。观众的提问使得他学习各种知识时必须得精确,不能马虎。
张帝的音乐涉及社会、政治、人情世故、金钱、情感,从台湾政治、美国总统、伊拉克战争、抗击非典、股票市场,他的即兴演唱让歌声与观众打成一片,往往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现场火爆气氛。张帝之所以能有如此绝技是与他的勤奋好学和涉猎广博分不开的。
张帝认为,人生必须知道自己,认识自己,也要认识环境,不应该怨天尤人,应该从镜子中看自己,当你看清楚自己缺乏什么,你才知道如何补充,当你看清环境时,才能知道在这个时候能够做什么。人应该不断适应环境,才能够不断前进,取得新成绩。张帝每处理一件事,都会反省一下。他认为应该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努力学习新知识,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张帝说,人要进行某项创造时,必须具有基本的背景知识你才能创造。不懂得一些东西,你是无法创造的。
张帝说他最不想当的就是主持人,他认为大多数主持人死板、僵硬,怎么都活泛不起来,他讨厌当主持人的原因是主持人“太容易‘活’得没边”,特别是台湾一些青年主持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百无禁忌”。张帝说:“其实,主持人魅力在于保留一些神秘和个性。”然而,讨厌归讨厌,在台湾,张帝也是一名主持人,他在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著名电视综艺栏目《神仙·老虎·狗》担当主持人“神仙”,而“老虎”是凌峰、“狗”则是张帝的弟弟张魁。
记者问张帝你认为你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张帝说:我反应快。无论什么事情、什么场合、什么对象,知道的不知道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张帝都能当场现编现唱。张帝说,比如一些大会、开幕式,我只要事先拿到有关材料看上一分钟,就能用现编词的歌为现场助兴。
张帝现在的音乐中保留很多即兴的成分,他唱歌虽然是把人们的问题用即兴的方式唱出来,但主要的是你要听他回答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张帝之所以在舞台上能做到应答自如,是因为他比一般的艺人投入得要多,不少演员是练练歌,背背歌词就行了,但张帝要涉猎到所有领域的知识。比如今天有人问他美国股票怎么样,他必须马上对上来:“本来那美国股票起,为了那战争又跌下去。本来道琼斯是八点五几,现在到了几千几,美国我呀那个拜托你,飞弹呀那个不要打出去。打了飞弹打死人,并且打坏了你的经济。为了大家过得好呀,美国大人呀我敬个礼。”做到这一点的基础是张帝必须要知道这方面的消息。因此他准备一次演出就像“八方风雨汇中州”,以接受各方面的挑战,张帝的人生也因此很刺激。
上世纪90年代初,唐龙艺术公司安排他来大陆演出,场场火爆,还多次参加慈善义演活动,如华东水灾、为山西扶贫等。张帝最大的心愿是要唱遍祖国大地,因为大陆观众与他同文同种同血缘,更容易接受他的演唱,而且观众的喜悦是他最大满足。
唱歌能给人们带来快乐
 |
张帝与歌友在《携手筑长城》义演晚会上激情献歌《明天会更好》。
供图/CNSPHOTO |
张帝认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管物质条件多么优越,内心都会有苦闷,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无奈。张帝想用不同的方法把欢乐带给大家,他是一个很感性的人,看到别人难受,他也会感到不舒服,因此希望能帮助大家摆脱一些烦恼。于是他就非常认真地看各种不同的书籍,注意观察人与人相处的各种情形,找到了一些沟通的方法,他在台上一直扮演一个十分低调的人物,因为高高在上地告诉别人我教你什么,别人会反感、排斥。他扮演的是一个什么都不会,长得又不好看,十分落魄的角色,一个道理连这样的角色都懂,别人更应该懂。张帝一直用这样的心态来从事演艺生涯,他从来不把舞台分为台上台下,他觉得舞台是和观众接近的一座桥梁,如果没有舞台就缺少一个沟通的工具。他只要一上台就会觉得好开心,很舒服,因为有许多朋友和他在一起交流,张帝不觉得他是在台上表演,而是在和大家一起玩,所以看他的节目不像看晚会,好像看同乐会。有一次张帝在旧金山,一场就唱了四个多小时,观众就是不让走,那种热情让他十分感动。在歌唱中让张帝有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体验。也让观众领略了另一种风格的表演方式。
观众向张帝提的问题很繁杂,有的是开玩笑,有的是有困难,想让他帮忙出出主意,张帝会用他多年所学到的知识,细心观察到的各种情形,来回答观众的提问。
张帝其人
 |
张帝出席北京个人演唱会新闻发布会。摄影/徐晓燕 |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张帝基本是陌生的。但就在今年,张帝以嘉宾身份两次参加北京的演出,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火爆效果。特别是在《同一首歌》的晚会上,原本只唱两首歌的张帝在台下热烈呼声中,一口气连唱八首。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港台音乐刚刚流入内地时,张帝就与邓丽君、刘文正等歌星成为最早影响内地的代表人物。张帝原名张志民,生于青岛医生世家,在青岛上小学一年级时随父母前往台湾。自1966年开始演唱英文歌出道,很快就以其嬉笑怒骂、机智幽默的现场说唱风格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968年《张帝找阿珠》剧集和唱片开始红遍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从1972年到1982年,张帝在十年间演出超过千场,这一记录至今仍无人能够打破。张帝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演出。张帝从出道至今已活跃歌坛38年,堪称最高龄的流行歌星。
张帝之所以能屹立歌坛30多年,除了有广阔的音域外,他本身的修养也至关重要。张帝出身于医生世家,他是个成功的外科医生。张帝从医学的角度认为,唱歌可以舒缓压力,又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于是,改行唱歌。张帝能用英语、日语、马来语,粤语、闽南语等多种语言歌唱,再加上他上千场演唱会的经验,张帝的功力越来越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