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岁从头再来
文/李晶侠 刘俊清
1993年,58岁的李瑞河在大陆创办天福茶叶有限公司,迄今天福茗茶已经在大陆23个省开办357家连锁店,成为大陆茶行业的龙头老大……
 |
李瑞河在福建漳浦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院” |
五十八岁闯大陆
李瑞河生在台湾南投一个普通的茶农之家。李家世代种茶,到李瑞河已经是第七代。李瑞河的父母在高雄县开设了“铭峰茶庄”,李瑞河子承父业后,以“无年无节、不眠不休”的拼劲拓展基业,1961年,李瑞河在台湾开设了第一家“天仁茶店”,到1990年天仁集团在台湾已经拥有60家连锁店,跨茶艺、参药、观光等11个行业。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天仁茗茶陆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开设了50家连锁店。
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台湾股市大崩盘,指数从1.26万点跌到0.25万点,跌幅达80%。天仁证券遭此巨变,赔进去了30亿台币(4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李瑞河面对这重大打击,没有逃避退缩,而是以一种“成功荣耀全体共享,失败责任我肩独扛”的责任心,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他变卖了名下的所有股票和房产,偿清了债务。
在李瑞河称雄台湾茶叶界,进军海外市场非常成功时,他一直希望能到大陆,到自己的故乡走走看看。证券危机平息了,李瑞河决定向外发展,他将目光投向了祖国大陆。作为茶人,他知道茶叶的根在大陆;作为茶商,他知道全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在大陆。
1988年,李瑞河第一次回祖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寻根拜祖。故乡之行,让他感觉到大陆与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地相比,不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而且更具天时地利,因为台湾到底与大陆血脉相连,语言相通,沟通更方便一些。他相信,“台商西进大陆创业,一定会双赢。台湾只有2000万人口,而大陆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李瑞河决心把在台湾经营茶叶40年的成功经验浓缩为10年在大陆再走一遭。1993年初,58岁的李瑞河在福州创办了他在大陆的第一个茶叶公司——天福茶叶有限公司。他计划十年内在大陆各大城市开办100家茶叶连锁店,发展为自产、自制、自销的一条龙经营体系。他说:“不是我爱台湾太少,而是我爱整个中国更多。”
超出想像的成功
 |
李瑞河总裁慰问员工 |
李瑞河在大陆的事业一发不可收,1993年,在创办天福茶叶有限公司(优山茶场)的同时,建立了1500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及茶叶加工厂;在闽侯上街镇创办天元茶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的加工、并配、包装、出口等任务;在老家漳浦324国道旁购地100亩,创办天福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天福茶庄)。盘陀镇324国道附近本是个无人问津的偏僻之地,天福茶庄的落成为这里带来了无限活力和商机。天福茶庄建筑物雄伟状观,巨石招牌引人注目,假山瀑布、小桥流水、六角凉亭、花草曲径等错落有致,一块块巨石上雕刻的有关茶的名诗名句,营造了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天福茶庄经营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以及快餐店、加油站、温泉澡堂等,为过往游客提供品茗、用餐、观光等服务。
1997年10月,在天福茶庄的正对面,324国道的另一侧,李瑞河又购地50亩,投资200万美元兴建天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立足漳浦60万亩水果基地,开展水果深加工,生产高档蜜饯,为当地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广开销路。天福、天仁公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盘陀镇324国道段已今非昔比,天福成为很多漳浦县人择业的首选。
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上,产地注明中国福建漳浦盘陀镇的1000盒“天福813茶王”成为大会的惟一指定纪念品,被送给18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这是中国乌龙茶首次登上国际舞台,成为当地报纸的热点新闻。
天福在大陆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1999年,大陆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达190家,远远超过10年100家的计划,李瑞河先生说,“大陆事业的成功超出了预先的想像。”同年,天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是当时全国第一家茶食品工厂通过认证的公司。
2000年,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天福茶博物院”在漳浦奠基,2002年博物院建成。博物院设有主馆、天福史馆、茶道教室、日本茶道馆、书画院、奇石斋等部分。李瑞河告诉记者,“创办一座世界顶尖级的茶博物院,是我数十年的心愿,这一心愿在台湾未能实现,如今在我的故乡建成,我感到非常欣慰。”后来又在四川浃江也兴建了一个小型天福茶博物院。
2000年,在厦汕(厦门—汕头)高速路上建设闽台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包括天福观光茶园,石雕公园和服务区三个组成部分。谈起石雕公园,李瑞河先生特别兴奋地说,“我对石雕确实情有独钟,攀石登山一一指定石雕的位置,聘请全国100名雕刻师创作100组石雕作品,以形象展现我《述怀》诗的内涵。”这首诗是:“唐山过台湾,筚路辟新天。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花甲再创业,芳草报故园。豪情惊陆圣,茗谱大同篇。”
自1998年以来,天福在大陆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天福茗茶计划到2005年,达到500家连锁店,到2010年,达千家。在谈到今后定居何处时,李瑞河深情地说:“茶树的根在大陆,我的根也在大陆,。我的愿望是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为宏扬祖国的茶文化尽绵薄之力。将来退休了,定居养老会在漳浦的梁山脚下。”
以人性经纬天下
李瑞河突破传统茶庄的茶叶贩卖方式,将产品予以精致化的分级包装,以利行销。提高茶叶品质,改善企业形象。一边发展茶事业,一边弘扬茶文化。开发了茶叶系列产品700多个,使茶叶身价倍增,开辟了茶叶的一片新天地。
李瑞河说:“天福的品牌很大程度上是靠规范化管理创出来的。我经常对员工说,‘成功是小优点的累积,失败是小缺点的疏忽。’经营品牌不同于干个体,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都需要非常讲究。天福的茶叶全都是当年茶,绝不掺杂旧茶。店内五金筒的陈列、品茗桌的摆设、茶壶嘴的朝向都有一定之规。茶针断了、茶盅边沿有缺口都不能继续使用。”
李瑞河认为茶是最有文化的饮料,是文明的象征,天福茶店要带领每一位顾客充分体验这种茶文化。李瑞河非常注重培养员工服务人的气质,在茶庄内举办“传统文化讲习班”,聘请老师给员工讲授《三字经》、《弟子规》。在天福茗茶店随时可以看到一张张自然微笑的脸庞,听到“早上好”、“欢迎光临”等亲切的问候。
天福的经营理念是以人性经纬天下,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每位员工都对公司充满信心。在天仁连锁店中,如果店长的投资达到30%的股份,他的家人就可以做店员、当仓库管理员,使创业与家庭之乐结合在一起,使员工无后顾之忧,更加努力为事业拼搏。李瑞河先生得意地说:“在这种情况下,天福无意间促成了28对婚姻,这也是一种茶缘吧!”而且,在天福工作满五年的女员工结婚时,公司都送嫁妆,包括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和茶车,还为员工举行特别的茶宴婚礼。
1998年,天福在汕头的员工陈丽云出车祸,李瑞河总裁回台湾发动股东捐款,共筹资八万多元人民币,为陈丽云定做最好的假肢,联系最好的医院,使陈丽云又重新亭亭玉立。李瑞河还认陈丽云为干女儿,要培养她成为最好的茶道师。天福集团就是一个充满爱心、有人情味的温馨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