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
心系中国的松岗伸
41个字与他的“金点子”
王晓宁:牵起中国文化的红丝线



心系中国的松岗伸

本刊记者 曾 平

2005年2月6日晚,寒风料峭。

松岗伸先生

几经周折,我终于在北京汉威大厦见到了日本东芝三广医疗机构董事长松岗伸先生。他是大忙人,国内外到处跑,此时如果不挤着他,也许后天他就飞夏威夷了,再回北京,就是20天以后的事了。

时值春节前夕,此时的北京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浓浓的新年气息。窗外,缤纷的街灯流光溢彩,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室内,屋角的吊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松岗伸是中国人,现已入日本籍。他的中国名字叫黄堃,1980年和母亲松岗真津枝一起东渡日本求学,改姓母亲的姓。在日本使用的汉字里面,没有“堃”字,只好由“坤”字替代,而日本人往往误写为“伸”,伸就伸吧,有伸展、扎根之意,挺好,所以就松岗伸松岗伸地叫下来了。

他麾下的东芝三广医疗机构占据着与美国的JE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四分天下有其一的中国的医疗设备市场,而前三家都是全球著名的医疗设备生产厂家,三广医疗机构则是日本东芝公司医疗设备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东芝公司参股松岗伸的三广医疗机构。

仅此就可以看出,松岗伸的三广医疗机构在中国有着骄人的业绩。

在此之前,我的律师朋友阎建国几次提到松岗伸,说他的家庭、人品、事业如何如何,这样的人不写,写谁?热心的阎建国颇费周折地安排了这次聚会。

几杯酒后,稳健而又不失豪爽的松岗伸的思绪被扯得很远很远。

这是一个奇特的家庭。父亲是中国军人,母亲是日本人,也是中国军人。中日两个民族的血液交融使松岗伸从小就深感血浓于水。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美国人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兵遣将,抢占了东北沿铁路线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中共也从关内、山东急调八路军进入东北的白山黑水,形成两军对峙的局面。

1947年,东北战场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局部战争时打时停。

然而,在激烈战斗的间歇,一场奇异的婚礼正在进行。

我军某部营级干部黄学德和我军日本籍女战士松岗真津枝战地结婚为紧张的东北战场涂上一抹浪漫的亮色。

黄学德是山东莱阳人,朴实厚道的中国农民儿子,1938年参加八路军,从那时起,就随着部队转战在山东的山地与平原,与日伪军浴血奋战,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的是将日寇早日驱除出祖国大地。1945年日本投降后,黄学德和成千上万的战友一起,北渡波涛汹涌的黄海,踏上东北大地。

在北渡黄海的颠簸的木船上,黄学德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一段跨国姻缘。

而日本姑娘松岗真津枝亦然。

年轻的松岗真津枝家住日本秋田,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内经济萧条,为了就业,大学刚毕业的松岗真津枝投奔在南满铁路工作的亲戚,来到中国。

这是一位正直而善良的日本姑娘,她目睹着中国百姓在沦陷区的水深火热的生活,目睹着日寇在华的种种暴行,使她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

1945年,松岗真津枝毅然参加了八路军,踏上了和中国人民一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道路。

于是,有了黄学德和松岗真津枝的这段奇异而动人的姻缘。

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的浴血奋战中,黄学德和松岗真津枝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孕育了新的生命。

他们也先后转业,积极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洪流中。最后,黄学德在哈尔滨市委统战部任部长,松岗真津枝在黑龙江大学日语系任教。文革中,黄学德像所有的老干部一样受到冲击,罪名是“走资派”。松岗真津枝也不例外,罪名再简单不过,一顶“日本特务”的帽子足足戴了七八年。

1961年11月,松岗伸出生在哈尔滨。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松岗伸的姐姐和哥哥与同时代的年轻人的命运一样,上山下乡到兵团,一干就是多年。

松岗伸有着孤独而又痛苦的童年。

他小时候,父母还关在“牛棚”里,姐姐和哥哥远在兵团,谁也照顾不了他。他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个馍地活了下来,他更不能相信,他如此崇敬的父亲会是什么“走资派”?入夜,他孤独地躺在空荡荡的家里,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思念父母的泪水浸湿了枕头。

也许是少年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铸就了松岗伸今后人生道路中百折不屈的韧性,他乐观,执著。他知道,人生没有逾越不了的山头,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

与姐姐哥哥相比,松岗伸是幸运的。

1980年高考,19岁的松岗伸报考广州中山大学日语系,几分之差,未被录取。

他突然萌发到日本读书的念头,学成回来,为国家效力。

已是大学教授的母亲松岗真津枝特别理解和支持儿子。她认为儿子应该接受高等教育。她怕儿子到日本上学没人照顾,毅然放弃教授的职位,别离了黄学德,陪松岗伸一起东渡日本。

松岗伸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改变中国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尽心尽力。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永远做朋友,如果忘了这些,一切都不存在。

初到日本,一切都是艰苦的。

松岗真津枝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但是倔强的她并没有立即向她的亲戚求援,她决意用自己的双手,和儿子一起度过初到的艰苦岁月。她在一家砂石协会找到一份工作,微薄的薪水,仅仅能够担负起母子俩最基本的生活。

松岗伸明白妈妈的苦心,初来乍到,如果找亲戚们关照,会让别人瞧不起。这些,都成为松岗伸刻苦学习的动力。经过拼搏,松岗伸考入日本千叶经济大学,攻读商业经济。4年大学,松岗伸读得很苦,但他觉得更大的收获在于大学给他一种求学的氛围,一个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

有件事现在想想他都觉得可笑,七十年代末期,有些日本亲戚到中国来看他们,住的豪华酒店,吃的上等酒宴,还带来日本电视机、录音机什么的。松岗伸好羡慕,觉得自己将来一定比他们强。也许就是这些当时不可言说的东西,给他一种求学的动力。

机遇和幸运时时垂青那些时刻努力的人们。

1986年6月,广州,木棉花一片火红。

24岁的松岗伸拖着一个旅行包来到广州,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他在中国最为向往的地方。

他来到一家叫做三广贸易的日本公司广州办事处工作。老板是日本人,从小在中国长大,他的父亲也在八路军的医院工作过。三广贸易主要在中国市场从事销售医疗设备、照相机、化肥等业务,当时的医疗设备的营业额还不足公司总营业额的一半。

初生牛犊不怕虎。

松岗伸接手销售医疗设备业务,他忘我地投入工作。

他单枪匹马地在中国各地到处跑,他心里很沉重。

当时别说农村,就是在繁华的大城市,缺医少药的情况还很严重,特别是一些精密的医疗设备需求量很大。松岗伸知道自己是在做生意,是应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自己虽然入了日本籍,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改变中国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尽心尽力。

那时公司的医疗设备年销售额1500万美元,松岗伸接手的第一年就达到300多万美元,对一个新手来说,已是难能可贵。第二年达标,第三年开始超出,到1992年的时候,医疗设备的营业额已占公司贸易总额的60%。

松岗伸为人诚恳、公道、豪爽,不为眼前的利益而过多计较,他知道摆正芝麻和西瓜的关系,许多客户都和他成了好朋友。他知道,朋友是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要比有形资产珍贵得多。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永远做朋友,如果忘记了这些,一切就不复存在。
在这个岗位,松岗伸一干就是11年,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和一个庞大客户群,为今后的大显身手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讲三十而立,日本人讲三十五而立。

1995年4月,三广贸易的董事长退休,松岗伸接任董事长,公司改称东芝三广医疗机构。那年,松岗伸刚好34岁。

光阴荏苒,一晃又是10年。

对东芝三广医疗来说,这10年的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前20年。

对松岗伸来说,他始终秉承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信条,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竞争力薪酬的同时,并致力于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开放的发展空间,充分激励人的潜能,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

吸纳人才、慰留人才、培育人才是松岗伸的座右铭。

在松岗伸心里,一端是客户,另一端是员工,两者相互维系,共享繁荣,才能成为推动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动力。

松岗伸真诚地告诉我,公司员工时刻铭记,每一点利润,每一份薪资,都来源于客户。大家所做的一切,就是努力使客户满意。

我相信,这就是松岗伸和三广医疗机构的成功之道。

从1975年至今,东芝三广医疗机构致力于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发展已经有着整整30年的历史,已为中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引进了3万余套先进的东芝医疗设备,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维修网络,并积极致力于中国几百家公司、上千家医院的友好合作,使东芝产品成为中国医疗设备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之一。

公司在北京、哈尔滨、沈阳、西安、武汉、上海、广州、成都、香港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现有员工已达400人,其中中国员工300多人,充分体现了东芝三广医疗机构立足于中国市场,推行本土化经营的发展策略,为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松岗伸和大成小学的少先队员在一起。

松岗伸觉得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中国是他的家,自己能为家尽些力还不应该吗?中日两国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因为两边都是他的祖国……

在松岗伸的骨子里,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下儒家文化传统思想的烙印。
感情专一,知恩图报,不忘本。这是他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有一段儿时听来的故事:

渡口有一只渡河的木船,摆渡的是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船夫,他一天天不辞辛劳地把人们送到河对岸,也不知送走了多少人,可是很少有人回来看他。对此,老船夫毫无怨言,还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听着听着,幼小的松岗伸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个极为简单的故事至今都对他产生着重大影响。他想起了自己儿时的老师,他们一批批地送走了学生,像放飞出去的小鸟,往往有去无回,老师自己毫无所求,他们像那个老船夫,伟大而又平凡……

1998年,松岗伸回到自己儿时在哈尔滨读书的母校大成小学,尽管学校校园已经旧貌换新颜,但是松岗伸还是能够辨认出当年遗留的校舍,当年教他的老师们早已退休,但他还清晰地记得老师们的音容笑貌。
松岗伸的眼睛湿润了,多年未曾流过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他又想起那个老船夫的故事……

临别的时候,他向母校捐赠了图书室,还有一批电视机和电脑,那都是孩子们急需的……

以后只要有时间,他就去哈尔滨看看老师和孩子们,他从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脸上,似乎又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临行,又是一批捐赠……

松岗伸告诉我,给学校的捐赠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下一代,人要学会感恩,不能忘本。

2003年10月,松岗伸被聘为大成学校的名誉校长。对这荣誉,松岗伸非常珍惜,他知道自己当不成船夫,但他永远忘不了船夫……

同样,松岗伸忘不了他的前任董事长。在他身边,松岗伸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虽然老人已经在1996年辞世,但松岗伸每年都会在老人的墓前敬献一束鲜花……

三广医疗机构的企业理念中有这样几句话: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未来,三广成长的每一步都得益于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心存感激之余,我们将竭尽所能回报社会。推动企业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我们视此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1995年,三广医疗机构向中国贫困地区捐赠医疗设备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995年,三广医疗机构在人民大会堂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向中国贫困地区无偿捐赠10台超声诊断仪。

1997年,三广医疗机构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建立了国际医学影像中心,并为该中心提供了当今国际领先的东芝医疗诊断设备。

1998年,松岗伸为黑龙江省老、边、穷地区无偿捐赠30台超声诊断仪,哈尔滨市政府授予松岗伸荣誉市民称号。

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罕见的洪涝灾害,三广医疗机构通过国家卫生部向洪涝灾区捐赠10万美元,同时,三广员工自发捐款4万元人民币,支援灾区。

2003年,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三广医疗机构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捐赠价值59万多元的医疗设备,以实际行动支持军队防止“非典”工作。

这就是松岗伸和他的三广医疗机构……

松岗伸觉得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中国是他的家,自己能为家尽些力还不应该吗?

自己的父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连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一腔热血,奉献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想到这里,松岗伸不禁热血沸腾。

1986年,父亲黄学德年事已高,也来到日本,但每到星期六中国大使馆放映中国电影,黄学德都要换上一身崭新的衣服,像是期待过年的孩子,拉上松岗真津枝,早早来到大使馆……

对这个特殊的家庭,对黄学德、松岗伸来说,血浓于水,他们的心,时时想着祖国。

松岗伸觉得,中日两国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相互沟通,发展贸易关系,自己愿为此尽一份力量,因为两边都是他的祖国……

目前,他和三广医疗机构急需要做的就是服务中国、服务人民健康。为此,松岗伸将充分利用东芝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新产品的契机,秉承“专业、协作、开放、进取”的三广企业精神,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 我对松岗伸的采访不知不觉已有4个小时,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朋友间的那种极为随意的聊天。

袅袅的烟雾在他指间升腾着,谈到他的父母,谈到那已经逝去多年的往事时,他依然热泪盈眶。
他不停地抽烟,以此来平复心情。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松岗伸,一个爱国爱家的热血男儿。

他办公室座椅上方悬挂的“天地宽”三个大字,是松岗伸经历的真实写照。

午夜,我们走出汉威大厦。

不知何时,漫天飞舞着晶莹的雪花,北京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空气寒彻、清新……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