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经济>

经济

中国步入“WTO后过渡期”

宁波商帮

喝威士忌:新兴的时尚




中国步入“WTO后过渡期”

 

本刊记者 骆元军

什么是“WTO后过渡期”

2004年末在北京召开的“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上,由北京WTO事务中心提交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市场环境和机会》的总报告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这份报告将中国入世后的五年过渡期清晰地划分为前后两段,从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这段时期将被称为“WTO后过渡期”。在“WTO后过渡期”,一些经过三年适度保护的产业领域将陆续结束过渡期,开始到达“入世”承诺的终极目标。
龙永图是中国入世谈判的第四位首席谈判代表,正是他终结了长达15年马拉松式的谈判,推开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龙永图认为,应该说是部分行业在履行加入世贸协议中进入了“后过渡期”,比如银行、基础电信等,而其他大多数行业的过渡期已到终点。另外,过渡期只是一个阶段,它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开放进程的完结,并不意味着中国开放程度达到最高水平。

入世3年与中国经济

中国为阿根廷建造的具先进推进系统的平台供应船顺利下水。

英国《金融时报》这样评价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加入世贸组织3年后,中国在全球商业领域的影响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决定性的。就大多数贱金属、航运、炼焦煤、大豆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的需求已经成为定价因素或影响价格的重大因素。
入世3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的强劲攀升。加入世贸组织的3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每年增加2000亿美元,三年实现外贸总额翻番。中国在世界贸易的排名,也将由2001年的第六位提高到了2004年的第三位,每年提高一位。
入世后,中国利用外资额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外资利用额为488亿美元;2002年达到55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2004年更是突破6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50家在华投资,来华设立地区性总部、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日益增多。
入世3年,中国重要行业稳健发展。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农业对外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及主要国际农业和金融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关系。汽车业快速发展,入世3年中国迅速步入“汽车消费”时代,统计显示,2001年至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以每年100万辆的速度递增。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实现改制上市,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已经走出国门,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电信行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渗透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金融业的改革力度已超出人们预期,国有银行、保险公司积极推进改制上市;入世促进金融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前得到曝光与解决,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金融创新加速推进,不断推出国际投资机构需要的投资品种;银行业对外开放明显加速,2001年全面放开外汇业务,2003年12月,将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对象扩至中资企业。到2004年末,已有18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
入世3年,中国证券市场理性发展。平均市盈率从2001年的60倍理性回落到目前的20倍,与国际市场实现接轨。入世推动市场投资主体发生结构性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快速成长,大批中外合资基金公司、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以及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即将“入市”,使中国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渐渐符合国际惯例。市场投资理念在机构投资者的带动下向着价值化方向回归。市场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发审、上市、交易、下市、监管各方面都在遵循国际化模式发展。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升,一批核心资产类龙头国企的上市使市场结构得到改善。
入世3年,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中国政府各部门大幅修订或者废止了包括外资法、外贸法在内的2500多个法律法规,其中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各部门修订320多件,废止830多件,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全国各个地方政府清理了数十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并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分别进行了修改和废止,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透明度和依法行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中国“WTO后过渡期”的市场环境

WTO为中国消费者带来诸多实惠。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全面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开放国内市场,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三年来的努力,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为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提供了一个产业转移的良好选择。
中国在入世的前过渡期里,主要是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取消和服务业市场的适度开放。截至2004年底,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992年的42.7%降到10.4%.在一些重要工业品方面,关税削减的幅度也是相当大的。例如,汽车关税在加入WTO前为80%至100%,2002年底即降至43.8%。在信息技术产品方面,中国参加了《信息技术协定》,将协定下产品的关税在2005年前全部降至零。中国农产品关税也做出了进一步减让。2002年,中国的农产品关税从基础税率54%降至18.5%,2003年降至16.8%,2004年降至15.6%。
与前过渡期相比,后过渡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主要的一些敏感领域结束保护,市场开放的压力增加。按照承诺,在后过渡期的市场开放力度和范围将明显超过前三年。
以2005年作为一个临界点,不仅服务业开始进入深度开放的后过渡期,商业、通信、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共9个大部门、约90多个分部门也做出了开放承诺。2004年12月11日,中国允许外资在批发和零售企业控股,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2004年底,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建筑和分销企业;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底将允许外资银行提供全面的银行服务,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
在关税方面,由于2005年以前,关税降低的幅度较大,因而2005年以后,降低关税的任务相对较轻。按照承诺,中国2005年的关税是进一步降至10.1%,2008年将降至10%。
在后过渡期,关税减让将最后兑现承诺,特别是政府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力度下降,中外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根据承诺,中国绝大多数农产品最终关税的最迟实施期限都在2004年,也就是说,2005年是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分界线;另外,像粮、棉、油等几种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商品的配额饱和率目前还较低,如果配额内进口饱和率提高或配额管理过渡期结束,进口农产品对国内生产的替代效应可能会充分表现。
在后过渡期,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都将被取消,市场整体开放氛围和开放强度都会提高,外商投资领域将大幅增加。一些提前开放的领域,外资通过政策的擦边球得以存在,而在后过渡期,这些外资可以完全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在该领域增加投资。
同时,较之前过渡期,外部市场的冲击力度明显加大,而一些约束性条款仍发生作用。在后过渡期,其他WTO成员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将成为国内出口产品在后过渡期承受的主要风险,再加上一些国家频繁使用质量、技术、卫生、环保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会给中国贸易环境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和可变性。

中国“WTO后过渡期”的外商投资机遇

从保险业来说,在WTO后过渡期,中国开始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另外,中国对外资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地域限制已经完全取消,外资保险的足迹可以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从2004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外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成立。虽然从总量上看,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目前只有不到5%,但是发展空间很大,发展潜力更是不容小视。
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很快。中国首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人寿正在筹建宁波分公司,这是中宏继成立广州、北京分公司之后,又获得第三家分公司的筹建牌照。而中粮集团投资参股的中英人寿也分别在北京、成都开始扩张版图。总部位于广州的信诚人寿也透露说,保监会已经审批其在苏州开设分公司的申请。
据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外资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多;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3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2%,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倍之多。
从银行业来说,2004年底,已经开放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城市达到18个。到2006年底,将取消所有地域限制,同时开放中国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届时,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和领域将与中资银行完全一样。在原定的承诺外,还有几项额外的开放措施:第一,将单个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比例从15%提高到20%;第二,减少外资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的档次和数量要求;第三,允许外资银行从事衍生品业务;第四,允许外资银行从事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托管业务。
另外,进入WTO后过渡期后,对外资银行在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的申请,中国银监会在审理时设立绿色通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
从汽车业来说,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对汽车及其关键件不再实施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到2006年1月1日,轿车关税减为28%,同年7月1日减为25%。汽车分销自加入世贸组织时全面放开,汽车连锁店2002年开始放开,允许合资,如连锁店数量超过30家,外方不能控股,2006年也将取消限制。汽车制造取消国产化率要求。
2005年,作为中国进口车市场的一个界点,进口车将在竞争中寻找新空间,其比重仍将维持在4%以内,不会超过;品种结构将有所调整,进口车仍将继续走高档化、个性化、差别化的路线;汇率的变化将深刻影响进口车格局。外资厂商在打造整个产业链上,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强劲势头。外资厂商在其品牌已经打开市场之后,开始全面向汽车相关行业渗透,抢占供应、物流、销售、维修及加油站等领地。
同时,从2004年底开始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建筑和分销企业;2005年底将允许外商设立独资速递、公路货运和货代企业;2006年年底将允许设立独资铁路货运企业。由北京市WTO事务中心撰写的主题研究报告表明,在WTO后过渡期内,北京将随之产生许多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北京发展商机。
根据《中国入世研究报告》预测:因为法律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与国民待遇的实现将会吸引大量外国资本,中国在2005年将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


中国在“WTO后过渡期”部分行业开放进度表:

行业 开放程度
农产品 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降至15%;农产品进口和销售无须通过国营企业和
中介机构;国内农业补贴上限为8.5%;取消对小麦、大豆油、菜籽油、
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进口关税配额体制
流通领域 在图书、报纸、杂志、药品、农药和农用薄膜商品的分销放开的基础
上,化肥、成品油和原油产品分销也将在2006年放开
交通 在公路运输领域允许外资设立全资公司以及在铁路运输领域允许外资
占合资企业多数股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允许外资全资拥有铁路运输
领域的子公司
货运代理 允许外资全资拥有子公司

速递服务
2005年底之前允许外资全资拥有子公司
电信 移动话音与数据业务:2005年起,外资可占49%;入世5年后取消地域
限制;国内与国际业务:入世五年内推广至北京、上海、广州以外的
其他城市。外资所占股份可增至35%;入世六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外资
可占49%
企业服务 管理咨询 入世六年内允许外资建立全资子公司;广告:入世四年后
允许外资建立全资子公司
旅游 饭店 入世四年内准入不受限制,且可有外资独资;旅行社:入世六年
内允许成立外国独资企业,并取消地域限制和对成立分支机构的限
汽车 2006年关税削减至25%,零部件平均关税将降到10%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