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华情缘>

中华情缘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女人

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

           张渊 余列江

从福建省泉州市区出发,驱车向南,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到达古城安溪。由车窗向外看去,一条美丽的溪流穿城而过,九座大桥将沿溪两岸10多公里长的防洪大堤连结起来,格外壮观。这条河流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蓝溪。

古城茶事

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当地人自然与茶有着不解之缘。县城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茶馆比比皆是,而且好多人都在自己家中设了茶室。一名当地人说:“现在这里流行的是,大老爷们身上不装名牌香烟,而装几小包七八克的顶级铁观音,大家见面不再相互敬烟,而是各自拿出包里的铁观音,一起品尝。谁的茶最好,谁的脸面就会大增。”在当地做生意的马来西亚华侨林先生的家中,我们品尝了一回功夫茶。坐在幽雅的茶室,选上一泡上等的铁观音,春风拂面、行云流水、观音出海、韩信点兵等别致的程序之后,品茗论道,别有一番情趣。林先生说,小时候,喝茶是上了年纪人的事,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懂茶、品茶的人群越来越广,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茶文化。他还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茶壶馆的由来。祖籍安溪的华侨唐裕毕生嗜茶如命,并以收藏茶壶为乐,他把收藏的3万多个茶壶都捐赠给了故乡,在中国茶壶馆中就收藏了他捐赠的1万多个茶壶。据了解,去年以来,泉州市场对茶叶的总需求量增长了4至5倍,其中,中高档茶的需求量更是增长了6至7倍。

安溪县县长尤猛军告诉记者,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安溪虽然号称中国乌龙茶之乡,所产的铁观音品质优良,但由于销路不畅,宣传不够等原因,茶叶的平均价格1斤还不足10元,许多茶农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往往所获无几。为了提高安溪茶叶的知名度,安溪人想到了民间传统斗茶方式——茶王赛。自从1993年在泉州举办的首届茶王赛上50克茶王被买家以1万元的高价拍走之后,安溪茶王赛便一炮走红,足迹已经遍及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经过几年的外出举办茶事活动,安溪茶叶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但当时除了安溪乌龙茶,像红茶、绿茶等一些中国有名的茶类很难在安溪的茶店里找到。于是,我们就有了建设中国茶都的计划,把全国的茶商及其他客商吸引到安溪来,让世界了解安溪,通过安溪茶叶推动安溪的经济发展。”尤县长说。茶都既有商住两用的店铺,又有大型室内全天候茶叶交易大厅、茶叶精品展销厅、多功能茶文化活动中心、茶文化博览厅,市场内设有公平秤和品茶处,茶农和客商可以放心地买卖茶叶。

茶农心声

剑斗镇仙荣村,是安溪县铁观音的传统主产区之一,该村家家户户都有茶园,每一家都种茶、制茶。10年前,村里有电视的人家屈指可数,一般的家庭平时连猪肉也舍不得买,只有来客人或采茶时才会买点肥肉。现在,只要把茶园照料好,1斤稍微好点的茶青能卖15元~20元,好的铁观音茶青1斤最少可以卖到50元甚至更高。一般每个茶农每年单靠卖茶青,就有2万元的纯收入。在一位老茶农的家里,空调、彩电、冰箱、电磁炉、消毒柜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而且29寸彩电、冷暖空调的数量不是1台而是3台。老茶农笑道:“两个儿子都成家了,每人1台电视想看哪台就看哪台多自由。空调本来只有两个儿子房里有,但在去年夏天,儿子们硬是给我们的房间也装了一台空调。儿子们认为现在生活好了,要跟上时代,该享受享受了。”

同样是种茶,为什么会对茶农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一位从事茶叶生产20多年的老茶农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以前种茶叶是靠天吃饭,茶青质量的好坏对天气依赖程度很高,而且传统的制茶设备十分落后,制茶时需要好几个人手工操作。如果火候没有掌握好,或几个制作环节没有处理好,茶叶质量就大受影响,茶叶也卖不了好价钱。这几年来,茶农们采用了生物多样技术,改植换种低产茶园,还引进了台湾杀青机、包揉机、烘焙机等先进的制茶设备,使茶叶品质日趋完美。

藤铁之乡

位于安溪县中部的尚卿乡尤俊村,没有像仙荣村那样家家户户种茶,却靠发展藤铁工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藤铁(竹藤)工艺是将竹藤结合铁件、木制、陶瓷、树脂、板金丝花等材料一起进行加工生产而制作出的藤铁(竹藤)复合制品。1972年,这个乡的返乡知青陈清河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藤资源优势,创办了全省第一家竹编工艺厂。当时主要是生产热水瓶外壳,销往本县及周边市区。后来,一名港商看中了竹藤工艺品在国外具有巨大的潜力市场,创办了安溪县第一家合资企业——安溪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

90年代初期,公司里的一些技术骨干和工人靠着掌握的工艺技术,纷纷办起了小竹藤加工厂或加工点,小小的竹藤工艺开始逐渐渗入到许多乡镇。现在,整个行业由过去单一的竹藤发展到了藤、铁、木、金属、陶瓷、树脂等十三大系列品种,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尚卿乡党委书记王金章介绍,到2004年3月,全乡18个村有17个村从事竹藤工艺品加工行业,有竹藤工艺加工企业130多家,此外还有1000多个竹藤工艺加工点,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在一家村办企业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忙着打样、编织、上漆、烘干、装箱,听说这是一笔前一阵子广州商品交易会上签来的50多万美元的订单。“两年前,这里就是我们家几口人在做活,而现在企业已有100多人的规模了”这家公司年轻的老板告诉记者说,“藤铁工艺品加工更多的是一种创造,为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还自费到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地考察过,了解了各地的风俗习惯、流行的样式和色彩等等。”

情系故乡

安溪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也是一个古老的茶乡。明末清初,富有开拓精神的安溪人靠着种茶、卖茶特殊技艺和种田、经商等营生本领,开始到东南亚各国寻求发展。目前,在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近80万人,分布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曾涌现出林庆年、庄惠泉、唐裕等著名侨领以及印尼的李尚大、李陆大,马来西亚的林梧桐等诸多举世闻名的企业家和财团,他们对移居地和家乡的经济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有许多人资产并不多,但依然热心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安溪县侨联副主席黄春生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位新加坡华侨的故事。李石岩先生是一名在新加坡养猪种菜的普通人,但是多年来他为家乡修路、办学等共捐款250万元之多,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房子,租孩子的房子住。有的新加坡华侨不相信一个在当地不出名的人竟为祖国捐了那么钱,直到他们回到家乡,看到他捐资修建的一座座校舍、一条条马路,以及乡亲们为纪念他自发修建的纪念馆的时候,才深信不疑,也深深地被李先生的这份爱乡情所打动。也许正是这样一种难以言表的念乡情,拉近了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侨、华人与故乡的距离。

资料链接

中国茶都     总体规划面积800亩,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在4年前建成投入使用,占地200多亩,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投资近2亿元,三期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有2个大型的茶叶交易大厅、展销大厅和700多间茶叶店面,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功能最全、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旅游、茶科研为一体极具特色优势和吸引力的茶业新都市。2001年10月,中国茶都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市场。

安溪茶艺   源于铁观音“功夫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如今,安溪活跃着多支各种茶事的茶艺表演队,不仅表演技艺日趋纯熟,还模拟编排了日本、韩国,西湖龙井、潮汕功夫茶、苏州碧螺春、台湾及唐代文仕、清代宫廷品尝铁观音等茶艺。

安溪茶王赛     源于民间的斗茶习俗。“斗茶”是中国古代一种赛茶活动,源于唐,盛于宋,至清末民初,发展演变为各类名茶的茶王赛;茶王赛形式丰富多彩,规格不一,在安溪,每年春、秋两季茶叶收获的时节经常举办。台湾的乌龙茶就源自于安溪,经常有安溪籍台胞前来参加交流。1999年,在安溪(香港)茶王赛上,创下了100克铁观音拍卖11万港元的天价。

海内外朝圣圣地的清水岩     位于安溪县城区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50多年历史,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圣地,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清水岩敬奉“清水祖师”,在台湾现有清水祖师庙200多座,而在东南亚许多华侨聚集区也供奉清水祖师,每年到清水岩朝圣的海内外游客可达80万人次。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