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秋高气爽话保健


秋高气爽话保健

王丽妮

中国的传统医学认为,秋属“五行”中的“金”,主收。自然界在这个时节最大的特点就是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阳气也随之内收。这一特点,决定着这个季节养生的方方面面。

“调养”起居

中医古医理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的起居作息应随着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于收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使肺气得以舒展。

“修养”精神

在秋主“收”的原则指导下,情绪要慢慢收敛,遇到事情不要躁进亢奋,也不要畏缩郁结。正如《素问》中所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工作学习之余可以读书阅报,下棋钓鱼,宁神定志,达到心态豁达的效果。秋季,还可以参加一些登高赏景的活动,登高远眺,开阔心胸,对于消除忧郁,使心旷神怡很有益处。

饮食“摄养” 

古医书《素问》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秋梨、柿子、甘蔗、藕、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此外,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肺在“五行”中属“金”,肝属“木”,“肺气太胜可以克肝木”,酸味可以增强肝脏功能,所以食酸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肺金的克伐。多食酸食有助于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否则影响胃肠道的消化机能,引起溃疡。秋天阳气收敛,阴气增加,多吃阴寒食物也不益健康,对于一些损伤脾胃阳气的,如西瓜、香瓜要尽量避免,多吃些苹果、犁、葡萄之类的水果。

严防“燥”邪

干燥是秋季的主要特征之一。尤其在北方,有时候频频喝水也不能解决问题。其实,抵御“燥”邪,仅凭喝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意其他方面: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 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促进排便;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使津液充溢;忌情绪过激,心火亢盛,灼烧津液,也会使口舌干燥。多吃防燥的,躲着助燥的,再从身心方面把握自己,就一定能避免“燥”邪的侵扰。

运动 “护养”

秋季,是开展各种体育锻炼的好时机。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规律,秋天的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多做一些“静功”,如内养功、意守功、保健功和太极拳等,就可以振奋精神,强健体魄。秋燥伤肺,保养肺气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功法,能帮助扩展心肺,增强肝、脾、胃的功能。步骤:1.双眼平视,吸气,两手顺势甩高过头,身体向上;2.吐气放松,两手平均朝身后下甩;3.如此来回运作,连续约十分钟。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在早晚天气较冷时,运动尤其要注意躲避风寒。

衣着宜光鲜明亮

从“五行”角度来说,白色与金与秋相应。这一点在着装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秋天万物开始枯败,萧瑟肃杀,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多穿亮度高的白色服装,确实能让人心情明亮,清爽,更愉悦轻快,感觉有生气。秋天气温变化较快,常常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及时增、减,防止犯病。

最后,介绍两则秋季中比较适宜的食疗方:

滋阴银耳羹

功效:滋阴清热,益气养血

材料:沙参2钱,山药半斤,玉竹5钱,麦冬5钱,红豆1两,白木耳15克(干品),适量冰糖。

做法:1.先将山药洗净,切块,白木耳泡软;

2.将沙参、玉竹和麦冬放入药袋中,加水熬煮约1时,汤汁备用;

3.将红豆放入锅内,加水浸泡1时,再大火煮开,转为小火,煮10分钟后,熄火闷约1小时;

4.药汤开大火,加入红豆、山药及白木耳,煮沸后转为小火闷约30分钟即成。

桑菊茶

功效:润肺止咳、清利头目

材料:菊花20克、桑叶20克及绿茶15克。

做法:将这三样放入清水烧开,去渣,即可饮用。

王丽妮: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