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文:陈小波 图:王长山
 |
这个院子、这幢大屋,尽管几次三番遭到劫难,但仍是中甸最气派的房子。 |
比那达的家在云南省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建塘镇,她家的房子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祖屋,在有些破落的建塘古镇十分显眼。
比那达的公公曾是新中国成立前中甸的“千总”(也称土司,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在中甸极有名望,住的房子也是当地最大的,占地近十亩,建筑面积五六百平米。这所藏式木结构老屋做工精良、用料考究、高大敦实、宽敞古朴,虽历经劫难,现在仍是整个中甸最气派的房子。这幢祖屋分上下两层,上层中间是一个近200平方米的大厅,是一家人烤火、吃饭、待客、聚会的地方,厅的旁边是五六间小房间,每间的面积也有20——50米,比那达住一间,三个孩子的家也安在这里,每家各占一间。老屋下边用来养牛和堆放杂物,比那达家的牛圈格外宽大,据说养牛最多时达十几头。
作为私有财产,在土改和文革中,老家祖屋曾三次被收为公用。直到1985年,这所老屋才真正回到比那达一家手中。 前几年中甸兴起用浓郁的藏族风情接待游客吃住玩的家庭旅游时,他们家也试过,但效益不佳,停了下来。
 |
尽管岁月在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比那达依然平静。 |
没什么文化的比那达知道文化总有一天会有大用处,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她坚持让自己的三个孩子全部读完中学。如今,比那达的大女儿松丽琼在县城里开了一间卖藏族日用品和工艺品的小店,小店在城中心,门脸不大但生意很好。大女婿和二女婿都在做生意。24岁的儿子松万宝中学毕业时,恰逢香格里拉的旅游业红火了起来,他买了一台越野吉普车,既当导游,又当司机,每天送外国游客去几十公里外的虎跳峡游玩。去年做了新郎的松万宝站在写满英文字的吉普车前,像个城市阳光大男孩:“我不会再像我的父母在田里结束自己的一生。外面的世界好啊!我们香格里拉在发展,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对家中第三代,比那达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她说:“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们努力读书,读到什么程度我都供得起!”在老屋中,比那达和她的子孙们过上了安定的、丰衣足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