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

社会

中国直面禽流感

美女制造与美丽经济
美国人收养中国孤儿的故事


中国直面禽流感

本刊记者 乔天碧

杀鸡给猴看

“禽流感”在安徽、浙江等地暴发后,江苏从事家禽养殖的农户每天对鸭棚进行消毒,决不让一只鸭子受到感染。

中国的一句谚语竟成了谶语:“杀鸡给猴看”,猴年伊始禽流感肆虐亚洲,目前已有5000万只以鸡为主的家禽被宰杀,18名禽流感患者死亡,禽流感席卷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未能幸免。

春节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丁当镇的养鸭专业户黄生德的鸭子成批死亡,1月23日(正月初二),他拨通了隆安县动物防疫部门的电话,1月27日(正月初六),被确诊为中国内地第一例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此后,在中国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的多个省份也发现了确诊或疑似病例。截至2月4日,共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3起,其中疑似18起,确诊5起,目前合计病禽45417只,死亡49236只,扑杀1215057只,未发现感染人群的情况。

此次在中国内地暴发的禽流感属于H5N1亚型毒株,与以往的禽流感相比具有毒性更大的特点,感染后禽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大100%。除致使鸡大量发病外,还会使鸭、鹅等水禽致病。在目前发生的23起疫情中,鸡16起、鸭5起、鹅2起。由于中国家禽饲养比较分散,疫情呈点状散发状态。冬春季病毒极易传播,对于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在疫情防疫上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直面禽流感

2003年在SARS疫情暴发初期,中国政府信息公布方面的不透明、不及时、对SARS病例的瞒报和在应对紧急疫情方面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防控疫病系统的种种弊端,引起了国际社会和民众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和中国政府的反思,两名高级官员被免职。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可以说是对SARS之后中国处理疫情能力的考验。 当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禽流感疫情后,中国农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迅速决定将高致病性禽流感作为一类动物疫病防范,并从1月19日开始,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制度。2月5日开始,农业部启动新闻发布制度,公布疫情有关情况,农业部总畜牧师贾幼陵担任新闻发言人。中国已基本形成健全的防疫网络和动物疫病检查体系迅速启动。广西隆安县丁当镇政府在按规定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的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疫区进行了封锁,扑杀了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所有1.4万只家禽,对5公里范围内的家禽进行了强制免疫。

第一例禽流感确诊后的第三天,国务院成立了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总指挥部。指挥部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指挥部由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科技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组成。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家突发疫情时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的各项措施和疫情通报机制。《预案》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四级疫情诊断程序,即专家临床初步诊断、省级实验室确认疑似、国家参考实验室毒型鉴定、农业部最终确认和公布,并紧急组织疫苗的生产和储备。 各个相关的部委进入应急状态,并下发了有关预防禽流感的通知。为防止疫病向人传播,卫生部还出台了相关的预案。卫生部派员到疫区,直接观察所有和疫区有接触的人群,截至2月5日已检测了1418名接触者。SARS之后,中国卫生系统加强了人间疫情的检测报告系统,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基层的县级医院也可直接上网向卫生部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针对新发传染病的应急机制,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可进行禽流感和流感的应急检测,并设专人定期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禽流感防治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

出现疫情的地区迅速启动了预案,迅速扑杀和控制疫情。按照国际惯例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禽类全部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所有禽类按规定标准进行强制免役,同时在疫区周围建立免疫隔离带,对疫点周围10公里内的所有活禽市场强制关闭,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进行大面积消毒。农业部、卫生部和相关部门已先后派出了十多个督查组赴疫区,各地还在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同时,中央政府还明确了对疫区养殖户的补偿政策,明确规定,对家禽强制免疫实行免费,并对疫区扑杀家禽的损失,给予合理的补偿。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在防治禽流感工作中,给予持有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生产场和孵化场(哺坊)生产维持性补贴;对收购禽类及其产品的定点加工龙头企业给予收购储备费用的补贴。 疫区的民众对扑杀、强制免疫等措施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湖北武穴市一位村民说:“只要能保证大家的安全,个人受点损失也没啥。”许多民众对扑杀家禽这件事非常支持,而且还相互监督,帮助政府把家禽送到指定地点焚烧掩埋。

为了尽快普及有关禽流感的科普知识,禽流感指挥部印制了40万份知识宣传挂图、30万份防治知识问答和30万份防治政策和法律问答,全部免费发放。

此次,中国还加强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合作。在确诊了第一例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当日傍晚,农业部、卫生部即分别向WHO和FAO通报了情况,并商洽建立通报机制。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新闻发言人罗尔·瓦蒂亚认为,中国政府对禽流感疫情的报告是及时的。国外的媒体也称赞了中国政府及时向公众与相关组织通报疫情的做法。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说:“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止工作,中国政府充满信心。”

关注亚洲整体利益

疫情在亚洲出现,对于中国和整个亚洲具有警示作用,引起人们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思。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2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中国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很多亚洲国家的农户在家中饲养家禽,许多还采用鸡与鸭子或猪混养等方式,家禽与家畜之间和家畜与人之间的接触,加大病毒混合变异和传播的可能性。日本和韩国的禽流感很快得到安全的控制,除经济条件之外,其集中化和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也是重要原因。此次禽流感疫区大多分布在亚洲南部,包括中国的南方。南方气温高、湿度大的气候特点,及农村相对较差的卫生和生活条件,加剧了病毒的滋生和传播。一些亚洲国家贩卖活鸡、现场宰杀活鸡的买卖,也增加了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活鸡的跨国界交易可能也是禽流感蔓延的途径之一。亚洲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平时农民在动物防疫方面的投入有限,政府对动物防疫缺乏严格的监控制,无法及时掌握疫情,疫情暴发后,政府资金不足也成为疫情无法得到及时控制的重要原因。

作为亚洲大国,中国政府表现出了既对本国人民也对整个亚洲地区高度负责的姿态。中国部分省份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来,截至2月5日,已有日本、韩国、欧盟等41个国家和地区(含欧盟15国)对中国禽类及其产品实施禁止和限制进口措施,中国对此表示理解,并承诺不会采取报复性措施。

自2002年4月份至今,中国卫生部从流感样病人中间采集的22000份标本中,分离到了1459株流感病毒。目前,全球范围内生产流感疫苗用的毒株经WHO推荐,80%以上是中国分离到的毒株,对全球的流感预防做出很大的贡献。

1月28日,中国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当前禽流感形势部长级会议”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当前禽流感形势的部长声明》,强调亚洲国家与有关国际组织之间、亚洲国家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的禽流感疫情。中国政府还决定向禽流感疫情严重的越南、泰国、印尼、老挝、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国,提供紧急援助,并愿在今后的抗疫斗争中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并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与亚洲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一道,为抗击疫灾做出自己的努力。

关于禽流感:

1、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H5N1))?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二次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地区发生的频率较高。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2、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年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4、人类患上禽流感会有哪些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伴有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S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5、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普通市民有危害吗?

  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是经过兽医卫生部门的检验和检疫,病禽和不合格禽类制品不会进入市场流通。所以说高致病性禽流感不能直接对普通市民构成威胁。另一方面,该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2分钟到10分钟就可将其灭活。市场上销售的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在这样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病毒被完全破坏和灭活,不再具有感染性。

6、是否有疫苗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区的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