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而法
乃为至法
文/张
莹
家住上海静安寺的林女士,因腰椎滑脱在某市级大医院骨科作了“钛白金”手术,谁知半年之后,她渐感左足疼痛,走50米都很吃力,这一症状渐渐演化为难以忍受的脊椎痛。两年后,她只针刺了两次,就可以轻松从诊所走到车站。出乎她意料的是,针刺六次后,她竟然又能进舞场翩翩起舞了。为她施以针灸治疗的就是上海名医仓春瑞。
道可道 非常道
1957年出生的仓春瑞,199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自幼学文习武。他学过十路弹腿、查拳、少林拳、七星螳螂拳、太极推手,后又跟随上海针刺名家宫国祥,学习宫氏气功太极、信息针刺二十余年。仓春瑞说:“我自幼习武,练就一副好身体。在传统社会中,秀才文人大都会一点医术,尤其是养生之术,这和现在保健医疗吻合。我最早接触中医时,是伤科推拿,因为在习武时,难免受伤。后来我又学西医。所以,我常会徜徉在古今中外的医疗空间里,形成了一种边缘或叫交叉医疗法。”
仓春瑞学的是西医,干的却是中医,许多不相干的事,在他的身上居然都能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八年的门诊积累再加上拜师学医,使他擅于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给患者治病。他特别推崇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认为世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不可拘泥于传统技法中的补泻,一切以治好病为目的,能治好病的技法才是最好的技法。他力求在治疗中达到无法而法的境界,“气、针、推、药”,只要能治好病,不必拘泥于任何形式上的东西。
仓医生认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华彩篇章,是流传在民间。在民间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手里有许多治病的绝活。我从医学院毕业不久,便走向民间,走向一条有别于学院派的更为艰辛的探索之路,上下求索,中医学实际上从它一诞生起,就在民间。中医学是东方人哲学智慧与实践活动的产物。它需要医生不断地学习,实践于医疗活动中,神农尝百草。”
仓医生说:“气功说到底,是一门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强身健体的技能,是科学的。”据记载,远在四千年前的唐尧时代,就有了气功萌芽,但在晋代之前的典籍中,并无“气功”一词,那时叫“吐纳”、“导引”等。20世纪50年代左右,气功一词作为一种医疗保健方法被提出。今天,气功一词的内涵有了延伸,又分出了医疗气功,健身气功,表演气功等。
仓医生认为,现代医学不能看好所有的病,古老的气功同样也不可能包治百病,对任何一种功法或医术的作用无限夸大,都必然走向荒谬。之所以现在的人认为气功很神奇是因为其中许多机理尚未被现代科技破译。我们也不因为现代科技无法解释,便忽视气功的科学性。气功治疗应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会贯通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西医用“视触扣听”来诊病。其中“望”和“视”都是用医生的双眼“看”患者的病症之所在。仓医生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练就了一套望诊绝技,只要凝神一瞥,便可道出就诊者的病症所在。有些将病未病之人,他只要稍加按摩推拿便可除去病气,神清气爽。
仓医生还能从人身上的经络穴位中探测出疾病之所在。他说:“这不是虚无的东西,只是人们不太了解。《黄帝内经》中说‘诸内必形于外’,即五脏六腑诸内生病的话,必然会在人体的表面,即经络穴位会有所表现。其表现不外乎疼、胀、麻、痛,或结节凹陷等,如果我们能在体表发现这些异常,便能测出其所对应的脏腑疾病。‘形于外’的‘形’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信息。人的生命信息在体表的表达,它可以是对过去发生过的疾病的记录,也可以是现在发生的显性表达;同时也可是潜伏着的‘将病未病’的隐性表达。”
仓医生从古代医典记载的摩骨针刺法中,悟出了“贴骨刺”针刺法,对治疗运动性创伤效果明显。他继承发展宫国祥先生的“信息针刺”法,治疗了很多疑难杂症。他以“气、针、推、药”综合手法使许多骨折病人的骨愈合加快,缩短疗程。仓医生的刺针疗法,在继承宫氏信息针刺法的基础上,又结合现代医学的许多理论,特别是神经冲动理论,中西融合,疗效独特。他用人体生命信息针刺疗法治疗了许多诸如帕金森病、脑梗阻等疑难杂症,他有时可以在一个局部穴位上扎上许多针,有时对某些严重病人身上又仅扎一针便有效,外人看似无法,其实“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仓春瑞在运用针灸等手法治疗骨折难愈、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症等疑难杂症方面颇有研究。上海市虹口区的李女士,患帕金森氏病,多处治疗,疗效欠佳。病情日渐加重,已发展到迈步不稳、表情淡漠、语言障碍。就诊时需要家人陪同,在仓医生处治疗5次后,她就可以自己走来了。经过2个疗程,症状明显改善,还能亲自给仓医生写信了呢!
仓医生的手掌很软,但他手指上的劲,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有一股可以渗透到体内很深的部位的劲,他的手掌很温暖,有股透力很强的热流会贯穿体内,正所谓“巧妙元机在指头”,所以病人也总能在他那里收到“若风之吹云,明呼若见苍天”之效。
有时遇到意想不到的求医者,仓医生也能“以指代针”做治疗,即《针灸大戏·按摩经》中所说的“以手代针之神术”。2000年2月的一天,家住上海市钦州北路的王女士,找到了仓医生。李女士已经连续三个夏天发病,发病时即感到胸闷气急,呼吸不畅,全身发麻,而且只能平卧,方寸缓解。当时仓医生正好没带针具在身上,只见他在李女士的身上,前后左右上下如蝶飞花间般的指压点穴,喘着进来的李女士,居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平息了许多。15分钟后,症状完全消失了。做了三次指压点穴后,李女士至今未再发作。
一位男性病人不知蟹与柿子不能同食的道理,结果引起强烈的胃痛。当时因为仓医生未带针具,只见他以指代针,上下左右的点压,最后停在了双眼下的“四白”穴,患者只感到一股气自腹中向下散去。
以身试针
 |
仓医生向来自台湾的陈芳式(左)和刘秀琴(右)传授针灸技术。 |
仓医生对医术的追求,已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他常在自己身上扎针,体会针感;用新的穴位来治病前,他也在自己身上试验。他说:“我之所以能有点成就,就是因为我从我师傅及前辈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教育,我给别人扎的每一个穴位,我都首先在自己的身上试扎过。”
仓医生每天看病人的日程排得紧紧的,慕名而来的病人日益增多。有时大热天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浑身湿透,水都没空喝,就连想坐一下都不可能。但看到满屋的患者期盼的目光,他内心会油然升起一种荣耀,特别是将一些多年治疗未愈的病人给治好时,一种愉悦、成功了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仓医生不是把针灸当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而是把其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因而虽然身体疲劳,心灵却非常充实。
他讲:“医生与患者之间应该是朋友关系。医生不是上帝,不是天使,也不是仆人。只有朋友才是平等的,才能产生一种良性互动。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只有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完美结合,才能治好病。”在治疗过程中,他会很耐心地与患者交流,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很多病人都和他交上了朋友。
很多人,包括病人都说:“凭仓医生的医术,要是到国外,会赚很多外币的。”他曾多次被邀请去海外发展,但他没去。他说:“我的根本在中国。我对医术的追求,如对艺术的追求一样,希望能有传世佳作。名和利只是追求过程中的附加物,不是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