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求学宝典之学子篇
刘聪玲
 |
台湾学子姜正杨 |
姜正杨毕业于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后来就读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还拿到了奖学金。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的姜正杨,打算毕业后进入清华博士后流动站进行专题研究。六年的大陆求学经历,让他差不多成了大陆求学通了
为了自己的荣誉心,必须抓紧学习
姜正杨认为,目前在台湾最火的不是到国外留学,而是到大陆念书。台湾每年来大陆求学的人数都在增长,而去美国或英国的却在下降。很多台湾学生自己在台湾学习不很努力,表现不是很好,但希望到大陆念一所好学校。大陆的确很照顾台湾学生,还有一些优待政策,但不能差太远了,而且表现得太差会被同学看不起。姜正杨特别强调,现在台湾学生想要进入大陆高校读书,一定要通过考试。很多台湾的中介打出“包上”的广告,其实根本没有“包上”这回事。
许多台湾家长非常想知道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承受大陆的学业压力,怕自己的孩子不能完成学业。姜正杨说,与台湾的大学比较起来,大陆的学习氛围相当浓。台湾大学已是台湾学风比较严谨的学校了,但跟清华大学比起来还是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不是上课时间,台湾大学的教室经常没人去,上图书馆的一大半也有联谊性质。大陆学生都很用功,很优秀,台湾同学的平均水准与他们有一定的差距。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当然也不要有太负面的想法,应好好学习赶上他们。
当初,姜正杨是因为喜欢标新立异才到清华大学读书的。他说:“大部分台湾学生去了北京大学,我就来清华大学了。清华是一所比较刻苦、严谨的工科学校,相对其他学校,学习压力要更大一些。要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必须在规定的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硕士研究生要一篇,博士生要有四篇,才能拿到学位证书。在清华学习蛮辛苦的,不是来玩三年的,要有心理准备。但在清华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姜正杨为到清华读书,花了相当时间准备,他说,自己运气比较好。
姜正杨特别提醒台湾学子留意,大陆最近几年对外语抓得比较紧,学生在外语上普遍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刻苦。台湾的学生包括他自己在内,在外语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像北大、清华的学生TOEFL、GRE,动不动就考600多分、2200分、2300分,这在台湾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他说:“如果你在台湾外语不太好,又想上大陆好的学校,自己如果有一点荣誉心的话,在这一块必须抓紧。”
到大陆感受发展的过程
 |
姜正杨与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籍朋友聚会。 |
姜正杨说:“我的上一辈都是大陆人,父亲祖籍上海,母亲祖籍安徽,他们以前的家就在大陆。”受父母叶落归根观念的影响,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到大陆看一看。来大陆学习就是一个寻根的过程,后来待习惯了,而且慢慢喜欢上了。
姜正杨说,“初到大陆面对的困难主要在人与人交流方式上,台湾跟大陆毕竟有一段分隔期,两边的生活习惯有一些差异。不过这差异是可以化解的,重点是要多接触、多交流,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必须跟大陆的同学、老师多沟通,常常到外面走走,接触社会。遇到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克服,毕竟这边的老师、长辈对我们都挺照顾的,比如说台联,会对我们的困难提供一些援助。”在姜正杨认识来大陆读书的台湾学生中,也有很难适应这一差异的,他们通常是年纪比较小,没有离开过家的人。
有些台湾学生本位心态比较重,总拿在台湾的生活跟大陆的做比较,总觉得在家里什么都好。姜正杨说:“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大陆念书,适应起来就会困难一些。有些台湾学生觉得自己很特殊,应该是被照顾的对象,不太考虑对方有什么难处,强调特殊化。结果大家已经很照顾他了,但你还刻意强调与大陆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太合理的要求,要求一些特殊待遇,比如不愿意和大陆学生一起住,在伙食上的要求不一样,不习惯公共澡堂,觉得没办法适应……大陆处在一个发展过程,我们来这边就是来看这个过程,来适应这个社会。”姜正杨说,还有的台湾学生在大陆同学面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要不然又因为自己在课业上跟大陆同学差很远有自卑感,这样两极化都不好,我觉得客观一点,自己就是来学习的。
姜正杨建议,台湾学生来大陆之前最好多了解、多接触大陆。在心态上不要排斥,觉得大陆一定对你有敌意什么的。他说:“我觉得,大部分人、同学对我们都相当友善,刚开始也会好奇,他会问你一些家里的情况,同时也会告诉你他自己家里的情形,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透过这种机会,你可以很好地了解大陆的风土人情,这不是在书本上能了解得到的。台湾同学心态上就是要跟大家打成一片,都是中国人嘛,没什么不能沟通的。大陆的学生也来自五湖四海,台湾学生跟大陆其他地区的没什么差异,重要的就是要自己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只要有这种心态,问题应该不大。”
姜正杨在北京有很多朋友,好多台湾同学在北京大学读书,因为离得很近,他常去北大串门。清华大学与其他院校不同,港澳台的学生跟大陆学生一样住在普通宿舍。这让姜正杨有机会交到许多大陆朋友。他说:“其实我的大陆朋友比台湾朋友还多。”
刚开始和大陆学生接触会觉得有些不太适应,有点陌生,相处久了,就习惯了。毕竟大家的语言、文化都一样,挺好沟通的。姜正杨说:“在台湾我读的是台湾大学,台大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大学,像北大一样,比较活泼,而清华比较严谨,所以我还是会有一点点不习惯。我觉得两边的教学方式不太一样。”姜正杨觉得自己到大陆就是来学习的,要学好就应该适应周围的环境。
姜正杨说,在生活上适应起来不是特别难。其实大陆已经相当进步了,一般的生活必需品跟台湾没有太大的差异,台湾有的大陆基本上都有。北京是个很大的城市,不像在台湾,几步之内什么都可以买到。所以也要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做一个调试。大陆的同学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省的都有,生活习惯都不一样。
台湾早晚会承认大陆的学历
姜正杨说,因为政治的因素,台湾当局片面否定大陆的学历,现在还没有马上开放的迹象。到大陆念书不要太在意台湾是否承认的问题,因为大陆的学历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台湾早晚也会承认的。
姜正杨刚来大陆的时候没像后来的台湾学子那样,考虑到将来发展什么的。但他现在准备读完博士后后,待在这边继续发展。他觉得,两岸的年轻人对未来的期望不一样。大陆的年轻人对未来满怀抱负,觉得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台湾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就想挣点钱,希望不要失业。整体来说,大陆这边的学习气愤还是比较自由的,你想要讨论什么、研究什么,没有人会阻止你。当然,两边的教学方式会有一点差异。
要想获得更多的大陆求学信息,还可以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陆高校风向标》节目。这个节目是专门为台湾学子提供大陆求学信息的栏目。节目播出的时间和频率是:每周五的《空中之友》节目中播出。播出时间:5.30 10.30 18.30 23.00 频率:中波:549千赫
每周一的《空中之友》节目重播。播出时间是0.30 13.30 22.00 频率:中波:684千赫
网址:www.nihaot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