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道教界共庆老子诞辰
文/
本刊记者 刘东平
信仰道教的人不忘恩不忘本
农历癸未年二月十五,即公历2003年3月17日,正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白云观道众列队欢迎大陆各地及台、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侨的法务团。 |
北京白云观内,人如潮,香弥漫,鼓乐齐鸣,气氛热烈。海内外道教界近千人聚集一堂,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中国道教的道祖老子诞辰举行隆重庆典。有来自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0余个团体,共500余人参加这次海内外道教界规模盛大的聚会。
中国当今国运昌盛,古老的道教也呈现一派生机。大陆的道教宫观现有1600多所,各种地方道教组织130多个,中国道教学院以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批宫观管理和道教教学研究人才;中国道教的研究机构也编辑出版了《道教大词典》、《中国道教风貌》、《中国道教书画集》等各种道教书籍近40余种。内地道教界与港、澳、台及世界各地道教界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海内外道教界互学相长,共谋发展。
“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先生说:“这次纪念老子的活动在道教的发源地,老子诞生的故土举行,因此非常有意义。道教在台湾很普及,90%以上的台湾家庭都信仰道教。但我在台湾很强调一句话,道教是惟一产生在我们中国土地上的宗教,道教的故乡在大陆,不是在海外。崇拜祖先是道教的基本精神,信仰道教的人不忘恩,不忘本。所以我们要来寻根、朝圣、祭祖,这也是我们民族民俗中的重要要素。”
澳门道教协会是2001年新成立的。吴炳鋕会长说:“道教是中国最古老的,土生土长的宗教。从前澳门在葡萄牙人统治时代,天主教很盛行,其他宗教则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澳门回归到现在,是使各种宗教在澳门拥有平等地位的时候了。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澳门人认识祖国的本土宗教文化。”
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把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的佛教交流比喻为一条黄金纽带。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借这个比喻,在纪念会上意味深长地说:“我想,尚且不同的国家可以把对一个佛祖一种宗教的交流作为黄金纽带,那么我们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港澳台和祖国大陆的道教界朋友如何不能以同一个老子,同一个道教来作为我们加强交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共同振兴中华的黄金纽带呢!”
音乐是交流的共通语言
在这次纪念老子诞辰活动中,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道教音乐会。由北京白云观道教经乐团、台湾高雄文化院国乐团、香港道乐团、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道乐团、茅山道院道乐团、苏州姑苏仙乐团、山西绵山宗教乐团等海内外八支道教音乐团体同台献艺,清音绕梁,余韵远播,为这次海内外道教界的盛会增添了艺术魅力和光彩。
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使用的音乐,包括唱颂经文,民乐吹打演奏不同曲牌乐曲等。2001年,一直致力于宣传弘扬具有中华民族固有本色的道教文化的香港蓬瀛仙馆,在香港发起主办了首届“道教音乐汇演”。2002年,又在台北指南宫举办了第二届“道教音乐汇演”,这次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道教音乐汇演”,有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等八个道教音乐团体参加,是规模最大,参演团体最多的一届。
香港道乐团总监梁德华道长说:“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语言。我们道家分散在世界各地,音乐能把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每个地方的语言不同,道教音乐是大家共同交流的语言。”他衷心希望:“明年在新加坡举办的第四届道教音乐汇演时,有更多地方的道乐团来参加,愿道教音乐的节日成为大家聚会的节日。‘在一起’就是我们举办这项活动的最重要的精神。”
为弘扬道教文化各尽其力
 |
朝拜老子像 |
新成立的澳门道教协会,在吴炳鋕会长辛勤操持下,两年做了不少弘扬道教文化的实际工作。首先与香港蓬瀛仙馆合作,在澳门搞了一个道教文化展览,2002年又在澳门举办了中国道教音乐会,邀请香港蓬瀛仙馆道乐团赴澳门演出。2002年年底到现在,又主办了第一届道教文化及科仪研习班。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等讲授道教文化简史,道教教理和思想体系,道教神仙、道教音乐和道教科仪等。今年还将继续举办道教音乐会,举办道教研讨会,邀请海内外道教界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不但有吴会长,还有许多港澳台及海外人士,都在不同地方,以各种不同方式各尽其力,共同为弘扬中华道教文化贡献力量。
来自香港的道教研究专家黎志添教授说:“我们香港中文大学在道教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现有4位教授,8位博士生,另外还有本科生、硕士生等各个层次的道教研究人才。现在内地大学也有学生申请香港中文大学道教学科博士班的科研项目,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专业与北京大学之间每年都有学者访问交流和科研合作项目。
“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秘书长张柽先生,一直致力于推进两岸道教文化交流,经常带团来大陆参加道教活动。他说:“特别是去年,两岸三地的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和台北指南宫三大道庙,联合举办了两岸三地道教徒共同‘祈祷世界和平、护国佑民’的活动,在港澳台和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反响。”
香港蓬瀛仙馆司理杨德华道长说:“今天是交流的时代,团结的时代。所以我们海内外道教界要彼此交流、互相接受和支持,才能形成一股共同弘扬道教文化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