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湄公河(老挝——泰国段)
|
国际联合开发澜沧江-湄公河
孙毅夫
在2001年11月举行的“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 中国总理朱
基承诺 ,为进一步促进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中国给老挝、缅甸、柬埔寨三国提供优惠关税待遇,协助东盟缩小各成员国间的贫富差距;中国为湄公河流域开发拨付先期投资500万美元,并为“昆明—曼谷公路”老挝段提供三分之一的资金支持。
目前,一个联合开发澜沧江-湄公河的工作正逐步展开。
20年前,我首次到过老挝和缅甸,
集市上随处可见中国产的生活用品

泰国市场上的人工编织帽
|
澜沧江与湄公河是同一条河流的不同名称,在中国的一段叫澜沧江,出了中国国境后叫湄公河,全长4880公里。它是亚洲惟一的一条流经6个国家的国际河流。
说起来,我与这条河还有一段情缘。
45年前,我还在大学读书时,有一位老同学曾对我谈起过他的一段经历。他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人,他家竹楼不远处,便是澜沧江。小时候,他经常在江中游泳。他水性好,他爷爷常带着他,划着小船,顺江而下,到老挝和缅甸探亲。他说,那边的人讲的话,吃的食物,乃至生活习惯,都和他们一样。爷爷告诉他,是澜沧江这条大通道把大家联系在一起。
老同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应了那句老话:“爱屋及乌。”老同学爱澜沧江,我也爱澜沧江。从那以后,我只要拿起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首先看的地方便是他的故乡,而且特别关注与这条河有关的信息。
20年前,我首次到西双版纳,出境访问了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边贸集市上出售的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和随处可见的中国产生活日用品。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集市附近的村镇,居民有傣族人,还有苗族人、瑶族人和哈尼族人,与云南的这些民族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使我想起了一位历史学家的话:“自古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汉族,利用竹筏、木船经由澜沧江-湄公河自然通道这一民族走廊,向南迁徙,带去了农业耕作技术和文化,对那里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历史悠久的亲缘关系,为发展与东南亚的友好合作,广泛交往,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
中老、中缅、中越的边民互市,边境贸易,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长盛不衰,经久不止,便是这亲缘关系作用的一种表现。”
7年前,乘船考察澜沧江-湄公河,沿途青山绿水,
而上湄公河的一些河段,连最基本的停靠设施都没有
7年前的11 月,我终于得到机会,沿着老同学走过的水路,乘船南下,对澜沧江-湄公河进行一次考察。我从西双版纳的景洪港上船,通过白色的244号中缅界碑,进入上湄公河。
上湄公河两岸多是大山,遍布原始森林,老挝85%的面积是山林,人均林地面积3公顷,位居世界前列。野生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沿途青山绿水,但少见人烟,江中偶见几只小舢板。我们乘坐的轮船曾在老挝的几个地方停靠,但称不上是什么码头,因为连最基本的设施都没有。当船要靠岸时,只是选择一个深水斜坡停稳,再搭一块大木板,让人上下船。在班相果,我们走进一个村子里,也许从来没有去过外国人,小孩一见我们撒腿就跑。
此行我看到的最大的城市是老挝的会晒市。所谓最大的城市,全市最高的建筑也不过是一座三层小楼的酒店,余下全是低矮的旧平房,街市很小,长不过百米。交通还算方便,有公路通往首都万象,有船通往泰国。即使是这里,也没有像样的码头。可见,上湄公河虽有四季都可通航的水道,但还远没有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地步。
在昆明,探访了航运专家丁为民,
湄公河开发再次被提起,出现新的局面

航行在湄公河上老挝与缅甸之间的中国旅游船。
|
返航之后,我到云南省会昆明市拜访了省交通厅丁为民先生,向他求教有关澜沧江-湄公河开发计划和沿河各国在这方面合作的情况。
丁为民是一位航运专家, 他说,这条河流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西藏,从云南出境,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后注入南海。沿岸有老挝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越南胡志明市等大城市。河长4880公里,其中中国内河2130公里,中缅界河31公里,老缅界河234公里,老泰界河976公里,老挝内河789公里,柬埔寨内河490公里,越南内河230公里。水量很大,入海口平均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
湄公河的联合开发可追溯到1957年。当时,泰、老、越、柬成立了“下湄公河流域调查协调委员会”(简称湄委会),准备对下游的水库建设与利用等项进行协调和合作。后来,由于越南战争和中南半岛形势变化,开发一事便搁置下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共同开发和综合利用澜沧江-湄公河一事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泰、老、越、柬四国成立了新湄委会,并与中、缅建立了正式对话机制。
中、缅两国成为共同讨论今后合作领域和方式的对话伙伴。
在中、日、韩以及亚洲银行的推动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呈现出新的局面。
——1990年5月8日—6月7日,中老联合首次试航,揭开了澜沧江与上湄公河航道通机动船的历史。
——1990年10月14日—11月20日,中老联合载货试航,翻开了用60吨机动船客货运输的第一页,载货35吨前往老挝万象,参加了塔銮节博览会。
——1993年1—5月,由中老两国发起,中、老、缅、泰四国联合组成包括工程技术专家、船员组成的考察团,乘坐100载重吨级的客货轮“神州”号对湄公河四国界河流361公里的河段进行了为期83天枯水期通航考察。
丁为民是这次考察团的副团长,他说,这次考察完成了对这一河段100个碍航险滩的调查、测量、研究和整治方案设计工作。专家论证后认为,上湄公河即使在枯水期也不存在断航险滩,最为碍航的挡石栏险滩,只要采取一定的助航措施也能安全通过,天然情况下可全年开展60载重吨级的客货轮运输。
后来,老、缅、泰三国驻华使节,对中国思茅的小橄榄坝港口至老挝琅勃拉邦786公里的河道进行了考察。通过这些考察访问,增强了加快合作开发的信心。
——1993年5月、1994年1月和10月,中、老、缅、泰四国政府代表分别在泰国曼谷、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召开了三次国际会议商讨通航协议。最后四国同意从中国南得坝至
老挝琅勃拉邦923公里河段相互开放通航。
我7年前的那次考察就是在通航协议达成后不久进行的。因而丁为民说,事情刚刚开始,一切都没有来得及改变,你看到的冷冷清清的景象是难免的。相信过几年你再来肯定会不一样。
今年年初, 我故地重游,顿感变化很大
今年年初,我再次来到云南。这一次故地重游,顿感变化很大。
此前的2000年4月20日,中、老、缅、泰四国政府签署了《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商协定
》,对各国境内航道的全面整治提出了要求,以打通中国大西南和东南亚的内陆水上国际大通道。
在2001年11 月“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总理朱 基为促进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作出了本文开头写到的承诺。
与此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与新湄委会的合作。2002年4月1日,中国水利部与湄委会签订了关于中国水利部向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澜沧江-湄公河汛期水文资料的协议。协议说,为了满足下游国家防洪减灾需要,每年6月15日到10月15日的汛期内,中方将向位于金边的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汛期水情信息,包括雨量和水位两项。这些汛期水文资料对湄公流域的防洪减灾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多方的努力,澜沧江-湄公河的状况已大为改观。今年年初,我又一次到云南采访时,思茅的小橄榄坝和西双版纳的景洪两个港口早已建成。港口内有不少轮船正在装货和卸货,异常繁忙。现在,这两个港口共有10余家航运公司经营澜沧江-湄公河上的客货运输。公司中有国营的,也有中外合资的。
在港区,我还看到了老挝和泰国的船只和游客。据泰国清盛港官员的统计,从2001年6月以后的7个月中,这个港口共接待了1407艘中国船只。看来,联合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已经初步结出硕果。相信,沿江各国之间的经贸、旅游和民间交往会日渐活跃。
按照远景规划,上湄公河将实行航运电力结合开发,争取通行一顶4艘500吨驳船的2000吨级船队。全部梯级建成后,年通过能力可达2000万吨以上。这一规划目标与下湄公河规划通行一顶4艘600吨驳船的2400吨级船队的目标一致,最终有利于实现
中、老、缅、泰、柬、越六国水陆直达和江海直达运输,促进流域内各国的经济繁荣。
旅游金三角

金三角,从泰国看湄公河对岸的缅甸(左)、老挝(右)
|
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必然会带动金三角的旅游。人们都知道,交通与旅游紧密相连。交通畅,旅游兴。在这条大河上乘船,一次游四国,在亚洲是独一无二的。河两岸各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各异,名胜古迹多多。如中国的西双版纳,中、老、缅友谊三角;老挝的楠索河浮土塔、阿努王女儿坟;缅甸相腊温泉和四月庙会、万郎隆三月庙会和万巴萨赌场;泰国清盛、清孔、金三角,
以及班南恩、班朔坎白塔等等。这些足可令游客一饱眼福。
过去,人们想到上述这些地方游玩,确实不易,今由于上湄公河航运的开通,加之两岸的公路,已把中、老、缅、泰四国的众多的城市和景点串连起来。如果你想在泰国的清盛上岸,坐一夜大巴便可把你送到曼谷。在那里,你可以参观具有鲜明特色的暹逻建筑艺术风格的泰国大王宫和玉佛寺。
在众多的景点中,名气很大的金三角不可不去一游。
金三角位于缅甸东北部、老挝西北部和泰国北部的高山地带,上湄公河与支流美塞河在此汇流,成为三国界河。站在泰国的金三角的门碑前,可一睹缅甸与老挝相连的山山水水。真可谓鸡鸣三国之地。
到泰国旅游,导游小姐大都会安排来自中国的游客到泰国北部的美斯乐游览一番。美斯乐,又叫“中国村”、“自立村”。村里有不少原籍中国云南的居民,他们是一群极其特殊的群体。
关于这个村落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来历。1949年,国民党的李弥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覆灭。李弥只身逃到云南与国民党第26军93师相遇,后一起逃往金三角。他们凭借地形优势,企图把金三角变成一个独立王国。美斯乐便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据点和指挥中心。
开始时,93师在那里征税设卡,种植鸦片,贩卖毒品。李弥虽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但对缅军和泰军尚能抵挡。缅甸曾于1950年和1951年两次派出万名军队对其进行围剿,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围剿不成,就改成怀柔。泰国政府放松了管制,把他们安排到7个“自立村”,任其“自谋出路”。1969年,泰国政府与台湾当局谈判,同意将这批人马收编为泰国前方指挥部。他们不再种植树鸦片,改为在当地造林。1973年,开始种茶叶。
在连绵起伏的山上山下,成片的茶树和果树间,掩映着不少红色和绿色房顶的别墅式建筑。原先种鸦片和“马帮”贩毒的窝点,如今已成为泰国北部的一个旅游景区。
在美斯乐中心,有一个喷水花园,入口处有两条龙塑,园里鲜花盛开,园中有一中式亭子。置身其间,以为是在中国的公园里。公园周围建有迎客厅、卡拉OK厅、金银首饰店、酒店,还有出售云南小吃的小店。一些现代化建筑的屋顶装有卫星天线。
金三角的一些地方,已开始出现罂粟的替代作物
金三角名气大,并不是因为有美斯乐,而是由于它是全世界最出名的鸦片种植和鸦片贩卖的黑窝。这里山地肥沃,适宜罂粟生长。据说这里种植罂粟的历史已有百年。
这里的鸦片产量,说实话,很难有人说得清。据美国统计,1985年金三角的鸦片产量在1000吨以上,而现在就更多了,仅位于金三角的缅甸掸邦年产量就达数千吨,而海洛因的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0%。
今年2月,我从缅甸瓦邦首府邦康前往营盘的盘山公路上,看到漫山遍野的罂粟花,有粉红色的、紫色的,更多是白色,有点像郁金香。它的壳可以入药,花可供人观赏,想不到,它后来成了毒品的原料,残害生灵。当然,不是罂粟花自己去害人,而是人拿它去害人。
在这里,罂粟可以自由种植,鸦片也可自由买卖。在离营盘5 公里的鸦片交易市场,卖鸦片的摊位不下十几个。每一
鸦片(重量单位,约合3斤多)的价钱,折合人民币约1600元。兜售鸦片的人怕露出马脚,最怕见记者或拿相机的人,他们做贼心虚,怕卖鸦片事被捅了出去,带来杀身之祸。
据估计,整个金三角目前种植的罂粟有140万亩,其中缅甸北部为大头,占130万亩。大大小小的海洛因加工厂不下90个。
长期的禁毒斗争实践,使金三角地区周边各国认识到,仅靠一国之力,难以彻底消除本国的毒品问题,惟有通力合作,合力禁毒,才能奏效。
中国深受毒品之害,禁毒决心最大。2001年1月, 中国政府禁毒委员会代表团出访缅甸,与缅甸政府签署了有关禁毒的文件。当年8
月,又在北京召开了中、老、缅、泰四国禁毒合作部长会议,共同发表了《北京宣言》。随后,中缅两国共同行动,抓获了一些大毒枭,捣毁了一批毒品加工厂。同时,通过双方合作,罂粟替代发展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已投入了3亿多元人民币,派出各类专家和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帮助缅甸东北地区发展替代种植的各类农经作物,面积达40万亩,其间,还为缅方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所有这些,得到了联合国禁毒署和缅甸中央政府的肯定和赞赏。
孙毅夫:人民画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