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baaaaaaaaa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
2002.1 50n
读者来信

《今日中国》不仅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现状,而且深层次地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读者对于任何题材都会感兴趣,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但杂志在西语地区发行渠道不是很通畅,怎样使杂志到达读者手里是应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排版应注意视觉效果,图文搭配应结合得更好一点,文字编排也应该更灵活。我发现杂志有时全页都是文字而没有插图,有时同一页的几个插图搭配不合理。

我还以为如果去掉西语版封面的红框子和文章里面的栏线,效果会更好,给人一种更广阔的感觉。另外,广告用词要更灵活,更有号召力,而广告内容不必介绍得太详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秘鲁籍专家胡安

正如中国的其他事物一样,《今日中国》自1952年出版第一期杂志以来已经经历了方方面面的变化。我曾将我订阅的一本《中国建设》送给我在美国的一位笔友,它被摆放在办公室里,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时间以及在过去的50年中发生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上的各种事情,无疑给出版物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今日中国》变得快让人认不出来了,首先是我在订阅上遇到困难,不过我最终还是订上了,这要感谢杂志社的法文专家。我觉得1999年第一期杂志由于颜色过于杂乱,阅读起来非常困难,我向杂志社反映了意见,接下来的几期杂志就变得好多了。现在我觉得这本杂志可读性很强,我希望它一直保持印刷版而不要单纯变为网络版,像我这个岁数(87)的读者喜欢手里捧本东西看,而且我们中的很多人一直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

——贝蒂.坎得勒(美)

我多年来不定期地阅读《今日中国》杂志,积累了一定的看法。现在,我想把这些看法向你们表达出来。

1, 设计:整本杂志的设计、用纸、印刷、用字、图片及大标题的书写字体不错。

2, 内容:很好,有益,多样化。

3, 新闻结构:以简单的新闻体写成,一般知识分子及愿意更多地、迅速地了解中国的人都可以读懂。

4, 中心页:非常美,摄影爱好者、具有艺术品味的人受益匪浅,促使人们去买杂志。

5, 图、文表达艺术:是具有中国创作特点的新闻风格。

6, 新闻调查:每一期都涉及到一个中国省、市、自治区以及新、旧历史的一个方面,或者中国为之自豪的、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文物。

7, 笔友栏:这是阿拉伯读者喜爱这本杂志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它,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我已注意到参加这一栏目的读者遍及所有的阿拉伯国家。

8, 经济与发展的研究:能够通过数字及有关材料以详细的、科学的、良好的形式进行有关的研究。

9, 科学:杂志对工业、医疗、通讯方面的科学创新给予关注,展示了中国在这些方面的特点,使读者对中国在各科学领域的进步有了很好的了解。

10, 中文月课:这是吸引读者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是以对话和教写中文的形式来教授中文。

但我也希望杂志的编辑们能注意下列不足:

1, 重新考虑栏目设置,经济、文化、艺术、政治、新闻报道及新闻调查均应成为独

立的栏目。目录页应放在杂志的首页。

2, 杂志的最后一页应是一篇专门的社会的、艺术的、文学的或批评方面的文章。比如,

可定为“最后的话”,阿拉伯文版由著名的阿拉伯文学家来写,法文版由著名的法

国文学家来写。总之,由使用文版语言的一名著名作家来写。

3, 杂志缺乏中国文学、诗歌、小说、戏曲、歌曲等内容。

4, 我注意到杂志里没有关于妇女的婚姻义务、培养后代、厨艺等内容。这些很重要。

5, 杂志里没有关于教育、儿童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思想培养的认真的研究性文章。

6, 杂志在谈及优点时,应指出不足,如旅游方面的不足,一些疾病的流行,文盲比例,发展规划方面的缺欠,中国街头的一些不良现象等。

7, 提供旅游指南、指导,旅游价格与人民币换算,所有种类饭店的价格,旅游商店与普通商店的价格差别。

8, 杂志缺少娱乐专页,如中国笑话、填字游戏、谜语、中国文艺明星介绍等。

9, 应有相当多的篇幅介绍中国体育,及关于强身健体的研究性文章。

10, 每期都应有文学、艺术方面的竞赛,其奖品可为访问中国一周或赠送一年刊物。

11, 给中阿交往以更多的篇幅。

——阿拉伯作家协会执行办公室成员、叙利亚文化中心管理局局长

沃里德.迈舒博士

《今日中国》杂志应突出“今日”之特点,以纠正外国人过去对中国的错误认识,如系列介绍中国城市,发扬图文并茂的长处。此外还应多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医中药极受外国读者的欢迎,但过去这类文章多为介绍某一医生或医院,且过于肤浅,令人难以信服。另外外国人学中文这一栏目是强项,不仅外国,而且香港、澳门、台湾在这一方面也无法和你们相比,所以应该办得更好。 ——外文出版社德文部资深译审张正华

我到中国留学有一年了,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我还不能阅读中文的报刊杂志,幸亏我找到了法文版《今日中国》,我高兴极了。如果可能的话,《今日中国》法文版改成全彩更好。你们可以谈谈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城市里的、农村中的都行;给青年一些技术道德修养方面的帮助,让其为自己的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另外能否拿出二页专供体育报道,要知道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刊登一些广告丰富这本杂志。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还请你们重点报道今天的中国及变化。

——尼日利亚中国留学生阿苏马勒.依扎(Assoumane Issa)

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并根据多年发送的情况,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1, 在各种对外发行的刊物中,《今日中国》月刊是最好的一种。它的栏目、文章、语言、设计等诸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改善。多年来,该刊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宣传的一个窗口,为扩大我影响,加深外国对改革开放的中国的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因为在使馆均是赠阅,作为一种杂志,《今日中国》给读者的印象还是政府资金支持的外宣刊物,并没有真正进入商业运作范畴,从而导致了它的发行渠道不是很广,也没有给人留下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生存危机感的印象。总的来看,它在各方面的改进还不是根本性的。

3, 比利时唯一一家经营中国书刊的布鲁塞尔长城书店老板,几十年的老朋友冯斯先生,对我馆免费赠阅外文期刊包括《今日中国》一向持反对态度。他认为:“这些刊物完全可以纳入商业渠道。花钱买来的东西都会认真去看,白送的没几个人看,不仅你们劳民伤财,也影响经营中国书刊者的生意,对中外双方都没有好处。”他呼吁中国有关方面能对此重视。有的朋友认为,如果完全进入商业动作,从文章的选择、图片的刊登,恐怕都应有较大幅度地改变,以适应外国读者的口味。

4, 加强各刊在中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建议再加登一些广告,诸如中国各大旅行社、重大文化经贸活动、艺术节等的通讯地址、电话及其它通讯方式。包括活动举办的时间、参与条件等。最近几年,欧洲去中国的人数逐年增加,他们或旅游或经商或演出,但往往为找不到相应的地址与联系方式所困扰。该刊如能协助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困难,定会受到读者欢迎。

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文化处

《今日中国》颇受新加坡赠户欢迎,该刊图文并茂,生动地反映了今日中国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景象。为使这本刊物办得更加出色,现综合有关方面的建议如下:

1, 适当增加时事方面的内容,并提高这一方面的文字与图片质量。

2, 尽量缩短文章篇幅,增加信息量。

3, 文化、旅游方面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希望提供更多的服务信息。

4, 可结合招商、旅游促销等活动来海外作宣传,扩大刊物影响。

驻新加坡使馆文化处

建议由月刊改为半月刊,这样更有时效性。文章不宜太长,读者喜欢看短小一点的。介绍旅游的文章应具体实用,应提供线路和旅行社。另外,文章风格也可以改变一下,以更接近读者的风格写作。

拉美研究所徐世诚

-+-+-+-+-+-+-+-+-+-+-+-+-+-+-+-+-+-+-+-+-+-+-+-+-+-+-+-+-+-+-+-+-+-+-+-+-+-+-+-+-+--+-+-+-+-
Return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