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十六大专题报道 > 风采 >



风 采

欧阳平凯:“创造高校辉煌的明天”
蒋志权:“从家门口走出去”
“我要当一颗事业的种子”
打造乳业民族品牌
元元:关注百姓 关注生活
谭铁牛:勤力耕耘
大步长驱,一个党员民营企业家的路

在奉献中升华

帕米尔之子--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登云
把心交给病人--记武警总医院眼科主任吴海洋

一位扶贫老人的世纪情缘

共产党员要争当最优秀的


谭铁牛:勤力耕耘

张 娟

38岁的谭铁牛有着非常乡土的名字和极为“洋派”的经历:四年前从英国学成回国,现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五”863计划信息技术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是国内自动化领域的重要人物。

回国的理由很简单

像每个“海归派”一样,当谭铁牛放弃英国雷丁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举家回国时,人们给予他最多的关注是:为什么要回来?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值不值得?
而今重新提起这个话题时,谭铁牛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英国教授看到我现在的工作状况,觉得很羡慕。他说我们的实验条件、办公环境、甚至办公的家具都非常棒。我有这么多学生非常红火,承担的项目比他们多,出席国际会议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够跟我们联名合作发表论文,因为我们发表论文比他们多——谭铁牛说这个英国教授的感受实际上已经替他做了很好的回答。

在谭铁牛看来,他人生几次大的转折都与国家联在一起:靠国家给予的助学金,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和大学的学业,随后又公费赴英留学13年,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然后就是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国。

“当时我们系里大家关系很好,英国田园风光尽人皆知,我又是终身教授,妻子在大学里也有一份称心的工作,我们的家是一栋两层小楼,前后都有花园,小孩可以找英国保姆带,日子过得很好。但是这样生活过的时间越长,我觉得心里越不踏实。”谭铁牛说他当时考虑最多的问题是:自己的成长靠的是国家的培养,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和人民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经费送我出国深造,难道我就这样过下去?“所以生活越安逸工作越稳定,心里的内疚感越强。”谭铁牛说,与一个同事的对话,让他最终选择了回国,“我的同事,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教授。我问他喜欢带外国学生还是喜欢带英国学生,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喜欢带英国学生。我说这个我知道,你带英国学生,他语言没问题,对不对?你给他改文章也省劲。但他的回答让我没想到,他说不是,他说他还是希望把他的学术思想能尽快地传给英国(本国)人。我听了以后很受刺激。西方国家崇尚个人奋斗,都有这样的民族责任感。我自己在这里能呆得下去吗?我能为我的国家做什么?我的学术思想现在传给谁?

谭铁牛说中国科学院推出的“百人计划”使他的回国愿望变成现实,1998年初,他带着妻子和刚满刚周岁的儿子回到祖国。为了尽快回国参加科研,他在英国匆匆卖掉了房子、汽车和其他家当,为此还支付了两千多英磅银行贷款的违约罚金。谈到离开英国时的情景,谭铁牛毫不掩饰自己的感受:“毕竟是自己生活了13年的地方,可以说是三步一回首,留恋之情难以表达。”谭铁牛说那一刻,妻子闻桦倒比他洒脱:物质这个东西没边,好了还想好,没什么大意思,回来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这是到老想起来都会感觉欣慰自豪的事,值得!

英雄的用武之地

用谭铁牛自己的话讲,回国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宿感、事业感和责任感,“因为我是在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工作着”,他说从国外回来的人可能这种感觉都会很强烈。“目前我感到自己最缺少的就是时间,8小时之外正是我在实验室全心投入科研工作的时候。”谭铁牛说,人家开玩笑讲他回国几年了还没倒好时差。其实自己很想偷偷闲,但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只有争分夺秒,才能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谭铁牛认为,新一代的科研人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选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在国家“十五”规划里面多次提到。选题必须要把国家的需求,我们的国情,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结合进去。他说:“我们不是一个自由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是一个国家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

谭铁牛介绍说,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未来需求,他在实验室主持开辟了动态场景的计算机视觉监控、人的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数字多媒体数据的水印处理等新的学科方向。这些都是国际上最前沿的领域,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方面的许多关键技术,国外对我国实行封锁。他带领的研究小组充分利用所内的光、机、电综合优势,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建立了示范系统,并获准和申请了多项专利。谭铁牛说,他们开发研究的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接近实用化,在特定范围内,如旅游、公共交通咨询系统的应用已接近成熟;基于人的声音、脸像、虹膜、指纹等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也有了很大突破,相信要不了多久,神话中的“芝麻开门”将成为现实,人们可以不用带钥匙,不用记各种各样的密码,社会对人口的管理、身份的识别将更加科学便捷。

科学家的管理才能

谭铁牛所长向中科院院长甬祥介绍工作情况。

2000年,36岁的谭铁牛被任命为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说作为科技管理人员,他正好赶上中国科技体制急剧变化的过程。借用中科院的领导的话,现阶段的科技管理人才要在两个层面上同时推进:从长远来看,要有广阔的视野,在战略管理方面向国际同行看齐;近期之内,要适应中国国情,担负起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沉重包袱,通过改革解决矛盾、化解问题,实现新老体制间的平稳过渡。

作为年轻的科学家,要在业务上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繁重的管理工作,谭铁牛认为这两项工作对他来讲都很重要,都很具使命感。

谭铁牛的管理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带领自动化所推行了“电子所务”。为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所内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观摩了自动化所的网站,在这里,所领导的工作日程、历次所务会议的决议、群众来信的处理乃至每名员工的最新一笔医疗费用报销情况,都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进入谭铁牛设立的“所长信箱”,可以看到职工的意见建议中大到 “应该多做一些实事”和“关于科研管理经费的使用”的探讨,小到“应该在传达室配打气筒”及解决后的答复,也有尖锐如“所长信箱有用吗”的质疑。“规范、民主、公开、透明,在规则的阳光之下,很多原本复杂的问题顿时简化了许多。我们很忙,但我们用的力,都是正向的。”谭铁牛自豪地说。
干事业靠的是人才,国际优秀人才争夺战可以称得上的是一场短兵相接的白刃战,面对一些跨国公司把研发基地搬到北京、把人才“鱼网”撒向中关村,谭铁牛说,要想应对这场设在家门口的人才战,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没有实力是不行的。配合科学院体制改革,研究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谭铁牛介绍了这样的情况:研究所的中法实验室已吸引了计算机图形学界菲利普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合作,在其影响下,不久前又有两位法国科学家携家眷移居北京,同自动化所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国际权威期刊I EEET-PAMI现任三位华人编委,包括美国微软研究院总部的张正友博士,都与自动化所有着密切友好的学术交流。

总结回国四年来的感受,谭铁牛说英雄有用武之地,学子有报国之门。他说现在更加领会了邓小平说过的“留学生做贡献,还是回国好”的内涵。

-+-+-+-+-+-+-+-+-+-+-+-+-+-+-+-+-+-+-+-+-+-+-+-+-+-+-+-+-+-+-+-+-+-+-+-+-+-+-+-+-+--+-+-+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