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小平》:细节中的真实
本刊记者 华少君
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通过各种形式缅怀这位世纪伟人。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小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情感丰富的,平凡而又伟大的邓小平。
《百年小平》由中央电视台同名大型口述历史记录片的解说词汇编而成,由百位亲历者讲述自己所知道的邓小平,讲述者中包括与小平接触过的普通百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老一辈革命家的夫人和子女、小平的家人等等。由于都是讲述亲身经历,谈话显得真实而具体,也因此具有文献价值。书在记录片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采访文字和图片内容。其中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很感人的小故事、小细节和珍贵的照片,使这本书值得一读并且珍藏。
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分为六节“人民之子”谈及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伟人襟怀”表现他与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友情;“热爱生活”反映了他品格高尚、兴趣广泛;“未了的梦”讲述他希望祖国统一、人民富裕的两大心愿;“亲情依旧”反映他情感丰富、忠于爱情;“开创伟业”体现他在改革开放每一个重大关头的战斗家的勇气和期盼。
其中,“亲情相依”部分是一大亮点。邓小平的直系亲属中差不多有近二十人接受了采访。这是亲历者“口述”小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口述史”都是针对特定历史事件,述说者也应该是具有一定政治或历史话语权的人,家属常常是被疏漏的,但对邓小平这样一个人物,家属的意义就非同一般了。
邓小平是一个非常喜欢孩子的人,从其家属的口述中,可是看到他平时很喜欢和他的孙子、孙女们呆在一起,他说:“小孩子们的吵闹是最美妙的音乐”。而在孙辈们看来,他是一个慈爱的爷爷。书中还提供了小平很多家庭照片,反映出这位伟人重视家庭生活,感情丰富的一面。
第二部分“百名亲历者讲述百年小平”也极具吸引力。邓小平的亲友及许多与小平同志有过接触和交往的老战友、老部下,以饱满的热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其中的一些细节尤为感人。其中包括“见证历史--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谈邓小平”;“见证伟人--亲属、战友、同事和身边工作人员说邓小平”。
这是一本由很多细节,很多故事组成的书,书中采访的百位与邓小平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的人,都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怀念着这位伟人。读者看到的细节越多,心中的邓小平就越鲜活、可亲。
书摘:
陶斯亮(陶铸之女):“我觉得邓小平是生活在他的家庭中的,家庭里的天伦之乐,他享受得很充分。而且他为了这个家庭也付出了他作父亲应该付出的,这点给我印象很深。我觉得一个爱孩子爱家庭的人,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
施燕华(时任外交部高级翻译):“1980年2月21日、23日,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两次采访了邓小平。当时意大利的总统要访华,所以说法拉奇到中国来采访邓小平是走了后门的,因为当时我们领导人接受记者采访都是比较慎重的。法拉奇有个特点,她问问题很刁钻,但是你如果回答得好的话她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你回答得不好,或者你跟她是捉迷藏或者是敷衍她的话她会对你印象很不好,把你写得很坏。她对邓小平的印象好极了,第一次采访之后,邓小平说我们时间不够了,今天要吃饭了,肚子要闹革命了,下次再见你一下,她高兴得不得了。她回来以后说好极了,她用英文说了好几遍我特别喜欢他,她喜欢他什么呢?1980年8月31日《华盛顿邮报》上全文登载了法拉奇采访邓小平的记录,前言里面她就写了一段,她说我对邓小平问了许多尖刻和不礼貌的问题,甚至是有点儿侮辱性的问题,但是邓小平始终是微笑的,回答得非常坦率,这就是法拉奇为什么那么喜欢邓小平的原因之一。”
眠眠(邓小平外孙女):“我小时候很淘气,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饭的时候不用餐具,用手去抓盘子里的菜。我坐在爷爷旁边,如果让爷爷看到,他就用四川话说‘野蛮人’。那时候很小,爷爷骂的时候也不是真的骂,话里充满了疼爱的意思。有一次我得阑尾炎,做手术,只能吃流食,我又很馋,所以很痛苦。爷爷看见我这么馋,吃的东西又不好,就背着医生,给了我一个大芒果。结果我吃下去以后就肚子疼。后来,爷爷一看到我就跟我道歉,说:‘哎呀!爷爷犯错误了,给你吃了一个大芒果。’”
刘英(张闻天夫人):“邓小平和卓琳结婚的婚礼很有意思。1939年小平同志来延安学习,当时延安有很多女同志,结果他看中了卓琳。那时候他要到前线去,要结了婚才能带卓琳走,所以中央就为他组织了一个结婚仪式。那个仪式很简单,就在杨家岭那个窑洞外面山坡上摆了几个桌子。毛主席夫妇,我同张闻天,蔡大姐,还有王守道秘书长都到了,大家拼命地向他敬酒,小平同志来者不拒,但是一点儿也没有醉,我就奇怪他怎么喝了那么多酒!闻天说有假,是白开水,他不会喝酒,就给他喝的凉开水,他当然不醉了。但他很聪明,还会来跟你喝一杯,好像很能喝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