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粤港澳文化艺术交流未受金融危机影响

文/本刊记者 张 桦

香港票房收益稳定

“金融危机对香港文化艺术活动领域的冲击不算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马逢国乐观地对本刊记者说,“这主要是因为香港绝大部分的文化艺术活动,得自于特区政府的资助,稍微受影响的是民营的文化产业。”

马逢国说,香港的艺术活动很多,内地的演出团体也经常参加。今年2月份,香港艺术节的票房收益非常火。尤其是内地京剧院团在港演出的门票更是抢手,他们带来的精彩的折子戏在香港大受欢迎。“这样的景况,真的感觉不出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样电影院的受益也是不降反升。”

尽管如此,马逢国还是有所担忧,“如果金融危机还延续的话,失业率上升之后,票房是不是还维持稳定就不好说了。”

珠三角共享文化生态

珠三角可以说是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2009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有提及“把粤港澳三地建设成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的内容。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粤港澳三地合作”的内容首次被写进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被某些媒体称为粤港澳地区在金融危机下寻求发展与突破的尚方宝剑。粤港澳代表在兴奋之余,积极寻找和探索未来发展与合作的空间。

“我看到珠三角的很多城市在建立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剧院等方面投入非常多。”但是,马逢国认为内地在软件方面还有所欠缺,希望香港的艺术团体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到内地演出,“香港现正在建设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在5年后,也同样希望能够吸引来自珠三角的观众。因为,按照在珠三角的规划纲要,几条交通动脉全线打通后,内地人只要开上一个多小时的车,就能到香港观看文艺节目,看完后,当天就可以回家,一日文化生活圈就此实现。”

不仅如此,马逢国认为在动漫、数码、电子软件等领域,两地也同样可以资源互补。因为内地工资便宜一点,香港在创意方面则更加活跃。而香港推出的“优才”制度,还可以帮助内地有成就的人利用香港在全世界发展。

据马逢国所知,香港特区政府希望将香港打造成纽约、伦敦等“用文化艺术服务于珠三角区域”的城市,香港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就更加提高。

怎样看待未来的粤港澳生活圈?马逢国代表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我希望这里做成一个文化圈,以香港为基地,或者以珠三角为基地,通过区域的发展,总体提升人口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广州粤剧院团团长倪惠英认为,粤港澳可以相互借鉴学习的很多。比如,香港保留了粤剧的原汁原味,而内地粤剧的发展因为受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影响,出现断层。加上,我们一直强调戏剧的不断改革,因此内地的粤剧与香港的粤剧在发展上不同步。“不过,现在看来这样也挺好,这对粤剧剧种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

在与香港同行的交往中,倪惠英发现,香港同行也羡慕内地的剧团得到国家投入,并且认为内地在综合艺术的表现力上很强,尤其是内地人才济济,让他们称羡。

“今后内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应当借鉴香港好的管理机制。两地在艺术发展方面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文化的认同对香港非常重要”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文化还有其更深层的意义。”马逢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广东地区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一文化在香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它给香港人带来的好处是,强化了香港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凝聚力,这对香港非常重要。因为香港在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上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从文化身份的认同方面,与内地的文化融合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所以,粤港在文化方面通过交流、互补,甚至享用,应该不只是经济的合作。更要让香港人觉得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以及与生俱来的对祖国的责任感。这些是需要打造的,而这个打造必须从文化来做。”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很多香港人退休后,开始学习书法,闲来之时唱唱粤剧等,“这些都是文化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际上,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具有魅力的东西,可以一步步推广这些艺术的精华,而且香港有个特点,东西方文化融和得非常好,而且经过融合、创新后的文化,其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大。”马逢国代表以香港的“中乐团”为例说,该团在创新方面相当大的吸纳了西方的东西。它包括了乐器的创新,乐曲的创作。比如,二胡已经采用新的材料来做。在乐曲的创作上也吸收了通俗作品的内容和西方乐曲元素,都有创新。最近,“中乐团”去英国演出时很受欢迎。而去年在深圳文博会开幕式上,他们也被邀演出受到欢迎,“这可能会为内地民乐团的发展提供一种参考吧。”

倪惠英代表也表示:“香港融合了中西文化,其对内地文化的培养,视野的拓展很有意义。”

在文化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方面,倪惠英用样也在思考:“文化的发展,不只是文化人的事情。大量的文化设施将为人民提供很好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因此,她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大政府采购,让更多的群众去欣赏艺术。

地址 :北京西城百万庄大街24号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68996346 68326086

传真:010—68328338

网址: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