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刘琼
“孔子学院受到各国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3月12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了“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专题采访活动,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
据章新胜介绍,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世界著名大学中有44所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像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墨尔本大学、莫斯科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等。此外,还有40多个国家150多个学校和机构目前已经提出申请设立孔子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们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学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章新胜说,从2004年开始,中国在借鉴世界一些国家在传播本民族语言方面的一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较快地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需求的,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国际传播的一个办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举办孔子学院--这是一个公益性的、非营利的教育机构。
章新胜告诉记者,目前孔子学院办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重点是中国的高校和国外的高校,采取民间合作的形式,采取民办官助。当然也有国外的社团和中国的高校合作,国外的企业和中国的高校合作,也有包括国外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现有孔子学院中,中外高校合作举办的占90%,国内有116所高校参与了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此外,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广播孔子学院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网络孔子学院也已经开始运行。
“各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办学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当然有一个总的统一,比如说统一的宗旨、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识、统一的标准和评估监管措施。”但是,章新胜说,还是有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向大中小学、社区、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教授汉语,推介中华文化。2008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开设各类汉语课程6000多班次,注册学员13万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次,参加人达140多万人。
章新胜认为,孔子学院旨在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