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早晨好、中午好、晚上好”背后的故事——中国外文局“抗击疫情国际智库云论坛”侧记

2020-04-05 11:18:00 【关闭】 【打印】

▲ 云论坛正在进行

  北京时间3月30日22时,直播信号切入,主持人的问候“早晨好!中午好!晚上好!”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各国网友,正式开启了“当代中国与世界——抗击疫情国际智库云论坛”的序幕。

  这场由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国际智库云论坛汇聚了来自四个大洲、六个国家、七个城市的嘉宾。尽管有着国籍、语言、时差和专业领域的差异,但他们都共同关注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希望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智库的力量,凝聚起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共同力量。中国外文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策划此次国际云论坛的初衷。

  策划更精准 为国际合作抗击疫情献计献策

  “病毒没有国名,也没有国界,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会让任何国家独善其身。当前,疫情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最棘手挑战,”直播间里,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正在用英文致辞,他的身侧是担任论坛主持人的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国际交流受到严重阻碍,许多列入计划的对话交流活动被迫延期,而此刻国际社会比之前任何时候都需要凝聚共识,共同应对危机。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与探索:将对话交流搬到“云端”,以抗击疫情为主题举办国际智库云论坛,打造一场国际化、高水准的线上交流活动,并向全球网民直播。

  此次云论坛从策划到实施创造了多个“首次”:这是中国外文局历史上首次举办的“云端论坛活动”,是首次同时接入四个大洲、六个国家、七个城市的嘉宾,也是首次将云论坛这种交流形式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

  就在论坛筹备期间,北京时间3月26日20时,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特别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四点倡议:第一,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第二,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第三,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第四,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峰会还发表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各方承诺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采取一切措施抗击疫情、保护生命、重振经济。

  这让中国外文局的同志们非常兴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打造国际智库云论坛提供了重要指引,也坚定了他们办好此次论坛的信心:即将举行的国际智库云论坛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国际社会诠释G20峰会精神;在疫情面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只有各国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直播画面中,参加云论坛的各位嘉宾侃侃而谈。他们不仅身处天南海北,还来自各个领域。从卫生领域到金融领域,从教育专家到媒体总编,他们在“云端”各抒己见,观点鲜明,产生了诸多金句。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说,目前世界各国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中国已将用巨大牺牲换来的经验与世界分享,各国应积极学习借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提到,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值得国际社会认真以待;巴基斯坦巴中学会执行主任穆斯塔法·赛义德认为,新冠病毒不分宗教,不分国界,也无视社会地位,在病毒面前所有国家都是利益共同体,各国只有团结起来,把政治利益抛至一边,才有望战胜病毒;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认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媒体同样需承担重大责任,当危机降临,媒体能起到传递真相、保持信息通畅的重要作用……

  先秦古籍《管子》中《六亲五法》有云:“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意指我们不能因为所属不同国家,就不听他国的建议。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也在致辞中提到,作为智库,我们有责任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围绕G20特别峰会提出的倡议,加强研究,积极发声,为国际合作抗击疫情献计献策。

  实施更有力 论坛筹备工作组做好各种预案

  直播间里悬挂时钟快速跳动,眼看就要到云论坛开播的时间,但是还有一位嘉宾没有正常连线,所有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紧张到了极点。视频会议系统终于传来期待已久的“大家好!”,这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是来自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高文勇在与坐标在全球不同城市的嘉宾们打招呼,然而就在几分钟前,他上线后忽然就“没有了声音”。工作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翻译、技术人员到位,电话连线,第一步,第二步……终于恢复正常。高文勇告诉大家他刚刚吃过早饭。他身后的书架上,洒着南美洲清晨的阳光。

  “要给每位嘉宾发一份简洁明了的操作指南!要对可能的突发情况做好紧急处理预案!”这是领导给工作团队下达的命令。虽然工作团队已经和所有嘉宾都反复测试,对直播工作也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但是在活动结束之前,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提着一口气。

  “为确保网络会议呈现效果,建议……”,这是工作团队发给每位嘉宾的提示信息。里面清晰地写着:着装建议为商务便装;请接上笔记本或手机电源,佩戴耳机;会议背景建议为书房书架或空白墙面,摄像头距离您约50厘米为宜,摄像头角度与您面部平行。直到论坛开播前,工作人员还在和嘉宾沟通怎样将镜头调整到最佳状态。与会嘉宾也不厌其烦地接受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的建议。一切都只为尽最大可能给全球网友呈现高水准的云论坛直播。

  依托互联网的云论坛实现了天南海北的无差别沟通,也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嘉宾突然掉线怎么办?网络不畅怎么办?始终无法连接怎么办?工作团队制定了多个应急处置预案,责任到人。其中《嘉宾网络故障应急处置预案》有这么一段:“如被暂时跳过的发言嘉宾始终无法连线,导播间通过电话形式联系嘉宾,并告知将以电话连线方式继续发言。”

  电话连线,听起来耳熟能详,但却让工作团队颇费周折。现有的会议平台不支持外呼国际长途,为了直播效果,工作团队又期待电话连线的嘉宾能够与所有嘉宾自由交流。技术团队反复推演测试,有的办法简单易行,却不能保证播出音质;有的办法需要加配硬件设备,但担心额外的设备影响云论坛主系统的稳定性。正在犹豫不决之时,西班牙嘉宾的处境让工作团队不得不破釜沉舟,尽快找到简单易行又不影响主系统稳定性的方案。

  由于国际网络的问题,身处巴塞罗那的西班牙ESADE商学院教授、“与中国对话”项目负责人苏傲古经过多次测试,始终无法流畅地接入视频会议系统,不是画面卡顿,就是连接失败。经过技术团队多次讨论和测试,最终解决方案锁定在电话连线。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人员终于在视频会议系统传听到苏傲古教授清晰的声音,他正在西班牙手持电话与大家自如交谈。

  几个微信群同时收到电话连线成功解决的消息,大家如释重负。疫情期间,由于减少聚集的需要,微信群成为工作团队开展工作的重要渠道。在一名工作人员的手机里,记者看到仅涉及不同领域与不同分工的微信群就有近20个,包括论坛资料群、技术保障群、直播对接群、嘉宾联络群、各单位协作群等等。

  本次论坛的工作团队由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以及外文局所属的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今日中国杂志社和北京博声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人员组成,最大限度发挥合力。无论是议题设定和嘉宾邀请,还是直播测试和技术保障,大家都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多次推演,确保万无一失。

  《淮南子·兵略训》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千人同心就能发挥千人力量,万人异心则抵不上一个人的作用。在此次云论坛的筹备到实施过程中,中国外文局团队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也展现了“同心”的力量。

  传播更广泛 合作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北京时间3月30日22时,论坛视频英文版以直播形式在中国网英文版、中国网APP、中国网Facebook账号、中国网Twitter账号和中国网YouTube账号同时发布。视频播出24小时全渠道浏览量达705万,视频播放量超过180万次,互动量达4.1万次。

  论坛视频在境外引发讨论,收到各国网友的留言。网友Raj Kumar留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冷静思考,不要恐慌,一起对抗病毒。”网友Pretty Miria留言说,“我们欢迎你们的协助,一起努力我们就可以。”网友Jaleel Ahmed Ibupoto留言说,“我同意中国外文局局长的看法。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而是要开始努力抗击COVID-19这个大流行病,以拯救全球的人类。”

  个别人士发表了带有偏见和仇恨的言论后,也受到其他网友反驳。网友Karen Melliza说,“仇外心理比新冠病毒更可怕。正如2003年SARS暴发以后,中国是第一个遭受冲击的,是中国各地的科学家与世界分享经验,拯救了数千人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战斗对抗这个病毒。我们将赢得胜利,一切顺利。”

  网友Asiedu Junior留言,“你不能以任何理由责怪中国。它是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国家,选择了依靠自己对抗病毒。而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他们本可以只处理自己的困难(但还是在帮助别国)。”

  3月31日一大早,中国外文局的同志收到了来自意大利、巴西等国的相关机构与伙伴的询问,大家都很关注究竟使用了什么会议系统,为什么论坛能进行得这么顺畅。甚至还有部分国家使领馆的工作人员看到了直播里的同胞,倍感亲切。

  3月31日15时,论坛视频中文版在中国网及所属的多个账号和平台进行了播出,新闻稿件《分享战疫经验 聚焦国际合作——中国外文局举办抗击疫情国际智库云论坛》在中国网首发后获得多家媒体转发,论坛的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当代中国与世界——抗击疫情国际智库云论坛”的探讨,不少来自各国的专家与受众们都相信疫情只是一时的,未来的合作发展才是长久的。

  中国外文局的同志告诉记者,希望能够以此次论坛为出发点,在未来举办更多站位高、格局大、形式新颖、观点突出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正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对本次论坛的评价:积极作为,业务创新。

▲ 导播间里的紧张忙碌

▲ 翻译人员在做准备

▲ 翻译人员在做准备

▲ 工作团队合影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