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西湖情缘

2020-05-26 10:33:00 【关闭】 【打印】

  【编者按】身为杭州之子,钱学森热爱家乡、热爱西湖。他一生中多次游西湖。无论身处何处,钱学森始终心系西湖、怀念西湖,并关心和关注西湖的保护和建设。西湖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和一种信念。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人民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众所周知,钱学森的祖籍是浙江杭州。钱学森一生待在杭州的时间不长,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家乡的独特情感。而且,纵使他游历过很多国内外的风景名胜,却唯独对家乡的西湖情有独钟——钱学森一有机会回杭州,一定会去游西湖;身在海外时凭画“卧游”西湖;最喜欢喝的茶是西湖龙井茶;晚年非常关心西湖风景区的建设并身体力行支持西湖的保护工作…… 

  多次游西湖 

  钱学森一生虽然在杭州居住的时间不长,但他始终心系家乡、心念西湖。只要回杭州,他一定会去西湖边转转。 

  191112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钱学森出生后不久,父母便带他回杭州生活。父母偶尔会带年幼的他到西湖边游玩。但由于钱学森当时年纪尚浅,对西湖并无记忆,只能从父母那里听说一二。1914年,钱学森3岁时,因父亲钱均夫调任北京,全家离开杭州北上。钱学森在那里度过了十五年时光。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钱均夫所在的教育部随迁到南京。为了不影响钱学森的学业,钱均夫与夫人章兰娟商量后,决定独自南下工作。1929年,钱学森高中毕业并考入位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章兰娟便卖掉北平的房产回到杭州。同年,钱均夫也从南京调回杭州。一家人得以团聚。每逢寒暑假,钱学森都回杭州度假。19307月,钱学森因偶感风寒不得不休学一年。在休养期间,钱学森的父母经常陪伴他漫步在西子湖畔。这段时光让钱学森静下心来慢慢欣赏西子湖的美,并将其映刻心间。 

  1934年,钱学森考取了第二届庚款留美公费生。1935年,他完成国内的实习任务后启程赴美,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这一去就是十余载。1947年,在美国已小有成就的钱学森,因牵挂年迈体弱的父亲,决定回国探望他。日本全面侵华后,杭州也遭轰炸。钱均夫只好背井离乡到上海避难。钱学森回国后到上海与父亲团聚。回国不久,他与儿时的“干妹妹”蒋英再次相遇。二人彼此互相欣赏,决定相许一生,并于917日在上海沙逊大厦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举行婚礼。婚后,按照习俗,钱学森携蒋英回杭州祭祖,并宴请亲友、赠送回门礼。闲暇时,他与蒋英一起游西湖并泛舟湖上。西湖的美景并未因时局混乱而黯然失色。钱学森看着这湖光山色,联想起饱受战乱的国家和人民,心中五味杂陈。尽管钱学森想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但看到腐败的国民政府,他却不想为其效力。婚后仅十天,钱学森便再次阔别祖国,启程返美。 

    

  1947年钱学森泛舟西湖之上 

  留美期间,钱学森发奋图强,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用实力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钱学森的博士论文提出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为金属薄壳飞机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作为唯一一位非美国籍特别顾问随美国科学咨询小组赴欧考察。1947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终身教授。1948年,他发表了世界第一篇关于核火箭的论文。19501955年,即使受到美国特工的监视,钱学森仍未停止科研的脚步。1953年,他研究了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1955年回国前,他著成《工程控制论》,成为控制论研究的经典著作。同年917日,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携妻子蒋英和一双儿女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到上海看望年迈的父亲,一家人终于团聚。几天后,钱学森一家回杭州省亲,同时祭奠母亲。在此期间,钱学森携家人再次重游西湖。彼时,西湖风景依然秀丽。不同的是,祖国破碎的山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修复。中国有了新生。历经磨难的钱学森,看到此情此景,压在心中多年的委屈和阴霾一扫而空。他更加坚定了与祖国人民一道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信心。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携家人回杭州看望亲友 

  短暂陪伴家人后,钱学森被委以重任,全身心投入到国防尖端武器研究工作。从此以后,因工作忙碌,他几乎再无机会重游西湖。 

  凭画“卧游”西湖 

  钱学森无法亲游西湖时,便凭一幅国画“卧游”。这幅国画名为“西湖一角”,创作者是姜丹书。那么姜丹书是何人呢?这幅画是如何被钱学森收藏的呢? 

  姜丹书,字敬庐,是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先驱。姜丹书擅长国画,曾执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潘天寿、丰子恺、郑武昌等著名画家都曾是他门下的学生。而钱均夫与他既是同事,又是好友。更为巧合的是,钱均夫与姜丹书曾经是邻居:1929年钱家迁回杭州后住在凤起桥河下28号;姜丹书家则住在凤起桥河下29号。因是邻居,又志同道合,两家时有往来。钱学森到美国后,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由于远隔重洋,钱学森难免想念故乡和亲人。1941年,他在给父亲钱均夫的信中提到,希望得到姜丹书的一幅国画。钱均夫将他的请求转告姜丹书。姜丹书知悉后创作了这幅国画《西湖一角》并题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学愚公术,移湖夺化工。画随番舶转,人在地球东。犹是当年貌,曾何不洁蒙?家山收尺幅,万里托帡幪。学森世阮游学美洲多年,必负眷怀故土之念。因作是图,付邮寄赠,以当卧游。余亦抛却西湖四五年头,他日归来,湖山依旧。君车我笠,联袂重游,当以此图为息也。辛巳春,忆写于孤岛屋笼人鸟居之嚣嚣轩,敬庐姜丹书。” 

    

  钱学森珍藏的姜丹书的国画“西湖一角” 

  从这段文字中可见,因日军侵华,杭州遭受轰炸,姜丹书也逃到上海租界避难。被迫背井离乡的他,与身在海外求学的钱学森一样感同身受,都非常想念故乡、想念西湖。他想通过这幅画以解钱学森的思乡之情。从此以后,《西湖一角》成了钱学森的心灵慰藉,是他最珍爱的一幅国画。据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介绍,“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曾特意让我把这幅《西湖一角》给找出来,挂在他的卧室里,而我父亲一般的不会随意在他的卧室里摆放东西,所以这幅画对我父亲来说很重要。”由此可见,钱学森无法亲游西湖时,只能凭画卧游,只要一看到这幅画,就如同身临其境。 

  钟爱西湖龙井茶 

  钱学森曾给他人写信说,“我不喝酒,不吸烟,也不喝咖啡,饮茶是我的爱好。”中国的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钱学森喜欢喝的是西湖龙井茶。每次走进书房前,钱学森总是沏好一杯西湖龙井,边品茶边思考和研究。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评选出了中国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位列其中。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茶已经不仅仅是饮品,更悄然成为文化的象征。西湖龙井茶就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西湖是西湖龙井茶的“自然”因素之一。因此,钱学森喜爱西湖龙井茶,不仅仅是品其醇香,更是思其茶韵、感其文化。这也是他对西湖情有独钟的表现。 

  茶发展至今,被人们赋予了众多内涵和精神品质。在与“茶”有关的精神品质中,其中一项是“以茶为模”,即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位正直清廉的“茶人”。他生前喜欢写信与他人交流学术问题。通信之人有很多来自杭州。有些人知道他喜欢喝家乡的西湖龙井茶,想送一点以感谢他的指教。但钱学森严于律己,对于他人送的茶,要么直接拒收,要么按市场价委托秘书涂元季把钱汇给他们。钱学森曾在信中说,“您给我带来家乡春茶,我十分感谢!但现在茶叶价高,如作为礼品送我,我实在不敢接受。如您答应作价交换,请用电话告涂秘书,我们再到尊寓去取,不然就请您留下自饮吧。”有的人通过邮局把茶叶随信一起寄给他,他便委托秘书按市场价折价后通过邮局汇钱过去,并附信说:“茶叶我不能不付钱,这是我自立的规矩,一直坚持,对您也不能例外。因此汇上400元,请收下,我感谢您的好意。”1993年,钱学森收到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同志寄来的茶叶,他回信说:“茶叶钱我必须奉还,此为中央规定,我必须执行”,并让秘书按市场价给对方汇去250元才心安。 

  除了喜爱喝西湖龙井,钱学森还关心包括龙井茶在内的中国土特产的发展。钱学森晚年每天读报,看到感兴趣的和关心的报道便剪下来做成剪报并收藏起来。他收藏的其中有一篇报道题为《西湖龙井:只配洗手吗?》。该文中提到醇香飘逸的西湖龙井在宾馆里被拿来洗手,英吉利贵族茶却被奉为上品,批判了当时“崇尚洋货”的不当之风。钱学森虽然没有在上面做任何批注,但体现了他对西湖龙井茶的关注。另外,钱学森曾在撰写的《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也要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美食事业》一文中,号召发展西湖龙井茶。钱学森在文中提到,西湖龙井是浙江省的土特产,是该省的七种名茶之一。“中国土特产实是中国美食或美食的基础。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美食文化事业必须同时开发中国的土特产,发展提高中国的土特产生产。”钱学森还提出,“文化是人民文明生活的社会表现,是人民文明生活的事业。”因此,他认为,西湖龙井茶作为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要搞好,并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 

  身体力行支持西湖建设 

  早在五代时期,钱学森的祖先、吴越国国王钱镠曾组织人手疏浚西湖,对西湖的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西湖边上的钱氏宗祠便是为了纪念这位国王而建的。作为钱氏后人、杭州之子,钱学森亦非常关心西湖风景区的保护和发展,一看到报纸上有关西湖的新闻都会剪下来做成剪报并收藏在文件袋中。除此以外,他还身体力行支持西湖风景区的保护工作。 

  钱学森收藏的有关西湖的报道有《发展沼气净化西湖环境》《杭州西湖将成为水上大花园》《杭州西湖渐臻佳境》等10余篇。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关注到杭州市政府为加强西湖风景区的规划治理,要求在风景区内的坟主到指定处登记。他想到自己父母的坟处在西湖风景区内。于是,199545日,他致函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并委托他们办理父母坟墓的搬迁工作。钱学森在委托书中说,“近年来杭州市政府为加强对西湖风景区的规划治理,要求在风景区内的坟主必须到指定处登记,一旦市政府要求迁坟,务必在指定期限内将坟迁走。学森父母亲的坟葬在茅家埠里鸡笼天马山,属西湖风景区,早晚要迁。因此我想尽早办理此事,考虑到张德洛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办理此事会有许多困难,故愿委托贵所办理学森父母坟墓搬迁事宜。”祖坟是对先人的尊重和表示怀念的象征。为了西湖风景区的保护,钱学森牺牲个人感情,顾全大局,主动提出支持杭州市政府的工作,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钱学森收藏的有关西湖的部分报道 

  西湖是大自然对杭州的馈赠。西湖风景区的建设和保护是杭州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学森深知杭州是“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在中央”的地理格局,因此,建议充分利用西湖,搞好城市规划和建设。1995年,他与时任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的陈洁行通信时说,“杭州是具备‘山水城市’的条件的,能实现吗?”那么,什么是“山水城市”呢?钱学森曾就此做过多次阐述。1990731日,钱学森在致吴良镛的信中提出,“能不能把中国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1993211日,钱学森在《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一文中提出:“我想既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就应该:第一,有中国的文化风格;第二,美;第三,科学地组织市民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所谓中国的文化风格就是吸取传统中的优秀建筑经验……又结合楼房建筑……”。 

  钱学森提出的杭州应建设“山水城市”的建议,引起杭州乃至全国学者的共鸣和探讨。他们有的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有的撰写书籍宣传、研究钱学森的这一论述,并为杭州如何建设成“山水城市”建言献策。2012年,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还举办了钱学森城市学思想研讨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视角,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钱学森城市学思想研究、推进杭州城市学研究工作提出真知灼见。如今,这一研讨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为杭州城市建设贡献了很多智慧。 

  结语 

  自古以来,西湖被很多文人墨客写进诗词里。苏东坡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诗成为“道尽西湖好”的佳句,不仅赞美其风景秀丽,还寓意其神韵独特。钱学森对西湖的热爱,其实是一种大爱,是一种赤子情怀。更难得的是,钱学森的人格品质与西湖一样,该浓则浓,该淡则淡。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浓烈,干起事业来全情投入,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国家;面对荣誉和赞誉,他却淡如止水。杭州视钱学森为家乡的骄傲,想为他建故居,并广泛宣传他的事迹。钱学森却谦虚地婉拒说,“像我这样的人,杭州不知有成百上千!真不必还在门前挂块牌子,太严肃了。”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说,“我觉得这些都是千千万万人在一起做的事。我钱学森不过是沧海之一粟。”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