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 代表风采

杨宝峰:好的制度和领导核心是所有成绩的根本保障

2017-10-20 14:45 今日中国

本刊记者 张辉

“2014年我到墨尔本大学讲学,我介绍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我的科研团队的研究亮点。听完后,他们的专家和领导感到非常不可思议,难以相信中国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和这么快的发展,然后就追问为什么?我告诉他们,这主要在于好的制度和领导核心。”十九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在10月19日上午黑龙江省代表团的讨论发言中这样开场。杨院士说,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在思考后也承认中国的制度好。“他们的一位专家跟我说了一个趣闻,当地准备从墨尔本机场到市区修一条城市轨道线路,但是讨论了十几年,由于执政党和反对党总是达不成一致意见,一直也没修成。”

杨宝峰院士曾访学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类似的经历非常多。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向他称赞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政府运转高效,能集中力量干大事。”杨院士说,“这几年目睹国家的巨大变化,我深深感到党的伟大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杨院士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理论、道路、文化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赞扬和肯定。”

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对此,在讨论会后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杨院士表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关键的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所以说总书记的报告抓到了根本。我们要建设强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掌握关键的技术,比如在航天、航空、高铁还有医药卫生等领域,有了这些作为根本,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杨院士向本刊记者表示,最近5年,得益于国家和地方的各种创新发展机制,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国取得了很多突破。他列举说,中国国内的专家学者在骨科脊柱微创手术中引入机器人,使手术精准度到了一毫米以下,这在人操作的手术中是不可能做到的。杨院士本人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在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猝死的研究领域中,发现了许多新的基质、新的机理,这些都是创新性的。“我们找到了生物标志物,比如哪些人群有可能发展成心衰或者心源性猝死,这些我们都在跟厂家合作研究新药。”此外,杨院士的团队还在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类药物研究中取得了突破,目前正申请专利。

杨院士认为,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跟国家的各种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习总书记强调发展需要人才,而且要关心、关爱人才,所以国家设立了很多重大的基金、项目,进行支持鼓励。这五年,国家对科研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杨院士对本刊记者说。

他的科研团队中的很多人都是从欧美回来的。“有的已经在国外定居,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回来,甚至全家都回来了,而且他们大多是三十几岁的年轻人。”杨院士对本刊记者说。他分析,吸引这些人才回国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科研经费充足,以他所在的实验室为例,就拿到了很多重大国家项目;其次是平台越来越好,仪器设备等配套措施都跟得上;另外,还有国家对人才的激励政策,比如对研究成果转化的奖励等。

最近几年,中国的医药卫生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解决了很多“多年想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药品零差价、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的降价,为患者节约了近30%的医药费用。

“我感到这是中国大发展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时代。”杨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