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 | 新闻

交融互鉴: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桥梁

2017-08-18 15:25 今日中国

文/安薪竹

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8月17日在福建泉州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以及坦桑尼亚、墨西哥、埃塞俄比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围绕“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深入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存海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和巴西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源远流长,是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存海

郭存海介绍,早期中国文化向巴西传播主要通过商品介质,主要归因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16~18世纪,葡萄牙在亚洲以澳门和果阿为据点,开辟了澳门—果阿—里斯本—巴西(或先到巴西再到里斯本)的商贸航线。这条西向的印度洋通道,是中国与美洲联系的第一条管道。中国商品的盛行甚至开始对巴西产生无形的影响,以致巴西葡语语词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chinesice,意即“中国风格”。

在19世纪末期,中国也开启了对巴西的首次探索。1887年清朝政府派遣游历大臣傅云龙等远赴巴西进行国情考察,他回国后撰写《游历巴西图经》10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巴西国情,开创了中国人直接认知巴西的先河,目前这部10卷本的著作已由暨南大学金国平教授翻译成葡萄牙语。

“中国和巴西文明互鉴之所以发生在相当程度上源于中巴文化的共同特质:包容性”,郭存海认为,中国文明就其本质来而言是一种对话文明,其表现是开放、包容和进步,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自身的进步。而“食人主义”,这一被巴西著名诗人奥斯瓦尔德·德安德拉德用来描述巴西特色的术语,其本意就是不断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明显具有巴西特色的混合文化。

郭存海指出,近现代以来中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大大推动了两国文明互鉴。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留下诸多传世珍品并影响了巴西的艺术品;巴西著名记者卡洛斯·塔瓦雷斯4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和传播中国,以增进中巴之间的相互认知;2015年巴西球星罗纳尔多决定在中国开办30所足球学校,助力中国足球发展。历史性的文化联系和日益紧密的经济合作,驱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巴西人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文化。截至2017年,拉美已有20个国家成立了39 所孔子学院,其中巴西一国就居其四分之一强;而目前中国设有葡语专业的大学也已经增至40多所。

巴西作为金砖集团的成员,也是拉美第一大国。2012年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更是提出了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以加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携手面对国内改革和全球治理的共同任务,也无疑增强了双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