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 | 成就

“一国两制”大框架下的经济发展之路

2017-07-04 14:33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对于“一国两制”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最大考验,亦即“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以“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之“有机一体化”经济磨合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维护香港这个曾经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香港现象”的“国际经济中心”、“自由港”、“独立关税区”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地位“不变”的问题。维护香港作为祖国内地对外全面开放的“窗口、桥梁、国际通道”和“超级联系人”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地位“不变”的问题;如何解决香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最活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祖国内地经济全面崛起的大背景下,“背靠祖国、面向世界”,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为其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搭上祖国内地经济腾飞的“顺风车”和“快车道”,努力实现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和驱动力之“再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全面转型,寻找并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优势、经济特色的问题,如何解决香港这个一直为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定位为“非政治化的国际经济城市”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繁荣以“再铸辉煌”的问题。这也是中央政府、祖国内地包括香港社会乃至国际社会观察和评价“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不是成功、是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参照系。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香港特区的经济发展在“一国两制”的大框架下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和突出成绩,回答了各方的关注。

香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先后遭遇到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的“非典”肆虐、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等严峻挑战。这无疑增加了“一国两制”的香港在经济建设方面的难度。

但是,让人倍感欣慰的是,在种种挑战面前,香港特区政府和700万香港同胞没有被击垮,香港在回归20年来,经过千锤百炼锻造出的狮子山下“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灵活应变的创新精神”在他们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在香港回归以后“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经济磨合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一国两制”之经济发展的“香港模式”新路。

港珠澳大桥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香港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最成功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第一,“善用香港的独特优势”

早在2005年1月,董建华在其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对于这条“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一国两制”之“香港模式”新路曾经进行过全面的梳理和阐释。董建华指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维持一个法治、高度自由和多元化的社会;香港的市场经济体系运作成熟,基建设施世界一流;政府廉洁,公务员队伍高度专业和尽忠职守;税制简单,而且税率低;社会秩序和治安良好;背靠一个庞大、高速增长的市场。环顾亚洲,只有香港集上述优势于一身。经过多年发展,这些优势已转化为本地产业的优势。”

梁振英当选第四任行政长官以后,也反复地向方方面面极力推介香港的“一国两制”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安排下,有‘一国’之利,‘两制’之便。面向内地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的优惠政策,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用好‘一国两制’的独特双重优势,以经济发展之力,行改善民生之策,同时亦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倡导作用和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因此越来越突出……香港本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原则,机遇无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发展“创新科技”和“再工业化”,这是现届特区政府为了使香港经济尽快摆脱长期低迷和徘徊状态,为了使香港经济尽快实现全面复苏和全面振兴而采取的两大战略举措,且已是初见成效的香港经济转型的两大突破口和新增长点。

第二,“善用祖国内地因素”

自香港“一国两制”建设开始,特区政府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香港的经济发展,要借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祖国内地经济腾飞的大势“青云直上”,“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在对内的两地区域经济合作中、在对外的国际经济合作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地位,要“善用祖国内地因素”。

梁振英指出:“自香港回归祖国以来……CEPA、‘沪港通’、‘深港通’,以及将落成的大型跨境基建,都印证了香港与内地合作的成果。”“香港特区一直在与国际接轨和联系方面为国家作出贡献。香港是国家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亦是通过CEPA实施服务贸易自由化先行先试的特别行政区。香港是国家最开放的国际城市,担当‘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成为国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支点。”

同时,香港的经济发展也积极与国家“一路一带”倡议联系起来,以自身的优势服务和贡献于国家“一路一带”建设。为此,“特首梁振英成立由他主持的‘一带一路’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和政策,并设立‘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推动研究工作,统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及贸发局、旅发局等机构,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凭着‘一国两制’及其他优势,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并配合国家和内地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为青年人创造机会,也为未来几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添加动力。”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倾全力支持和配合香港的经济发展。

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狂袭,香港经济发展遭遇到严重困难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代表中央政府发出了铿锵之语:“中央政府高度评价特区政府采取的对策,也不认为香港今后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如果在特定情况下,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

2016年12月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右)和港交所主席周松岗共同鸣锣开市,庆祝深港通正式启动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内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而肇香港经济恢复不振,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请求支援之际,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同样及时地施以援手: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将自身作为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大后方和坚强后盾,尽全力确保对香港基本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的敞开供应。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和困难。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特区成立以来先后遭遇到的三场大的外来冲击,香港社会压力巨大。当亚洲金融风暴来临之际,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及时援手,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特区的繁荣稳定,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维护联系汇率制度,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维护了金融和社会的稳定。2003年“非典”爆发,不仅危及香港同胞的生命健康,而且使尚未完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通货紧缩,市场萧条,失业率陡然上升到8.7%的高位。在内地同样急需抗疫医药物资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无偿向香港提供大批抗疫药品和器材。国家领导人亲赴香港疫情重灾区和医院视察慰问。当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确定了两地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领域的开放措施和实施目标。随后又实施内地居民赴香港“个人游”政策。这些都为香港摆脱“非典”冲击、恢复经济增长注入“强心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到香港,中央政府于当年12月即推出支持香港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的七大方面14项政策措施……此后,国家领导人在访问香港期间又先后宣布多项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与内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这对提振港人信心、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刺激香港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巩固和提升其传统的“国际经济中心”,尤其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地位和国际竞争能力。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开展个人人民币业务、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奠定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先发优势。继续鼓励祖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并推出其他支持香港金融业发展的措施。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旅游、零售业及祖国内地港资企业发展。中央政府应特区政府请求,逐步扩大“个人游”试点城市,目前已达49个城市,超过3亿人口。截至2016年9月底,祖国内地赴港“个人游”旅客累计2.0628亿人次,占祖国内地赴港旅客的55.2%。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与祖国内地加强在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祖国内地始终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祖国内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香港市民在沙田马场观看赛马活动。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保持不变

从香港与深圳市、与广东省、与珠江三角洲、与大珠江三角洲、与泛珠江三角洲等不同地区的经济合作,从香港与内地过境通关协调、空中管制协调、大型基建协调、环境综合治理协调等不同领域的经济合作,从对香港产品开放低关税和零关税入关、对香港开放人民币个人业务和人民币债券业务、对香港开放祖国内地居民“自由行”和“个人游”、对香港开放祖国内地优秀人才引进等不同种类的经济合作,一直到制度性的全面开放市场的经济合作—香港与祖国内地之间的“类自由贸易区”设计—CEPA和“补充协议”一至十以及《<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等,都是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合作“有机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双赢的产物,祖国内地与香港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障碍正在逐步消除。

—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全力支持香港与祖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广东省加强区域合作。

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批准广东省与香港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粤港合作的重点领域,构建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三大合作平台,促进粤港两地共同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先进制造业、先进服务业基地。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尽全力支持香港与祖国内地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货物通关便利化。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祖国内地因素”对于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之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和凸显,并且正式纳入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轨道,成为“一国两制”的制度性优势之一。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的前途就已牢牢地掌握在香港同胞手中,香港的命运就更加紧密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我们坚信,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依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团结奋斗,香港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风险、困难和挑战,香港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美好,香港市民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祖国的东方之珠必定会更加璀璨!”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央政府还始终把在香港特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问题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来认识、来处理,逐步加大对其经济发展支持和帮助的力度,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抓住机遇,搭上祖国内地经济腾飞的“顺风车”和“快车道”,全面深化同祖国内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从“十五规划”开始,历经“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逐步递进,中央政府把香港特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问题有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中。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继“十二五规划”之后第二次将涉及香港特区“一国两制”建设的内容单独成章,专门论述“支持香港巩固传统优势、培育发展新优势”的问题,并对未来香港特区的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明确寄望。对此,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希望特别行政区政府带领香港社会各界凝聚发展共识,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同时抓住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带来的机遇,进一步谋划和推进香港长远发展。”

中央政府还支持香港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即: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瞄准资金融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设;聚焦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民心相通;深化与祖国内地合作,共同开辟“一带一路”市场。

香港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香港经济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为香港经济在“一国两制”建设的“第三个十年”的全面复苏和繁荣而“再铸辉煌”,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香港回归祖国20年,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整体经济保持增长,失业率下降。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得以保持和提升。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银行中心、全球第六大证券市场和第五大外汇市场。在多项国际金融中心的世界排名中,香港位居前列。香港是全球第九大贸易经济体,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联系。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和第四大船舶注册中心。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客运量位居全球第五位,货运量多年高居全球首位。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巩固和发展。贸易及物流、旅游、金融、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四大支柱产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香港还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及创意、创新及科技、检测认证、环保等产业。”

香港中环街区遍布古迹、庙宇、老字号、餐厅和酒吧,中西古今,传统与创意,繁华与宁静,完美并存。图为著名兰桂坊每年一度举办兰桂坊节,热闹纷呈

香港的营商环境在回归20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在世界银行对全球185个经济体营商环境的排名中,香港多年位居前列。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香港在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方面位居全球第三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年报》排名中,香港多年来都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之一。“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22年评选香港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2016年公布‘2016年人类自由指数’排名,按法治、行动自由、公民自由、经济自由等79项指标,对全球159个国家及地区作出评估,香港连续6年排名第一。”

对于历任特首领导的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克服重重困难共同努力而营造出的香港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央政府一直都是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希望。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即将步入第二十个年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一国两制’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实践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当前,香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平稳,中央政府和广大香港市民一样,都希望进一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希望社会和谐、市民安居乐业。”

香港经济发展得到国际社会肯定

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香港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绩,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包括一部分一直对香港回归祖国抱有政治偏见的“唱衰新香港”者的肯定。这可以从英国政府历年的“香港问题半年报告”、美国政府不定期的“香港政策报告”中得窥一斑。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高调“唱衰香港”,发表《香港之死》专题文章,在香港回归10年以后不得不再次发表专题文章《哎哟,香港根本死不了》,公开承认“我们错了”。曾经亲眼目睹了新旧香港转换的英国“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香港回归以后,也不得不承认:“‘一国两制’在香港很有成效!”英国外交部也有明确表态:英国非常认真对待在中英“联合声明”的承诺,并相信“一国两制”是对香港长期稳定繁荣的最佳安排,一如过去近20年一样,期望“一国两制”日后亦继续受尊重及成功。

香港迪士尼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的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发展方面,并没有取得预期的重大突破、重大进展、重大成就。

对此,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前无古人的事业,‘一国两制’实践不会一帆风顺。”“‘一国两制’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实践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是正常的。”“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需要不断探索前进。20年来,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这个阶段有挑战和风险,也充满机遇和希望。”

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包括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在“求一国之大同,存两制之大异”的经济磨合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一国两制”之经济发展的“香港模式”新路,一定会成为“香港明天更好”的巨大支撑和满满的正能量。

齐鹏飞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