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 精准扶贫

陇南的电商扶贫实践

2017-06-14 14:06 今日中国杂志社

54岁家住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草滩村的李生荣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够脱贫。

“以前我去县城卖鸡蛋,需要凌晨5点出门,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0点了,遇到下大雨,山上的土路完全冲断,至少3天不能出行。”距离成县县城近80公里的草滩村,曾经长期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不通邮。

“现在我把家里散养的土鸡和鸡蛋卖给村里的淘宝店,从最早的14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去年增收4100多元。”当问到未来的打算时,李生荣说他要进一步扩大生产,把养殖规模增加到1500只,把在山清水秀环境里养大的土鸡卖到大城市的餐桌。

草滩村的逆袭

草滩村在3年内的华丽逆袭离不开成县的电商扶贫策略。针对山深路偏远、林中藏珍品、遍地都是宝的原生态农林产品“卖不出去”、群众收入“上不去”、农村面貌“变不了”的问题,成县围绕国家电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将互联网+首先引入贫困山区,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网店,双联、扶贫干部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压在“山中出不去”的农产品,探索和创新出了电商扶贫之路,实施了信息普及、项目扶持、政策服务、物流快递、网店帮带“五个进村入户”推动电商扶贫。

2013年9月,成县县委、县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做农村电商,当时还是大学生村官的张璇参加了成县首批电子商务培训班,并在全县率先开办了“鸡峰山珍品”淘宝店,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

网店运营需要资金,她向父母借了10万元。“土鸡蛋要想长途运输不破损,需要特殊的网状包装。当时在淘宝上定制一次性要交差不多10万块。”她回忆道。

由于山大沟深,这里的村民普遍对互联网认识不够,一开始根本没有人愿意把东西交给她在网上销售。于是,她带着定制的鸡蛋包装盒到村民家中走访, 让大家能够亲眼看到能够抗摔打的土鸡蛋特制包装,逐步消除村民们的疑虑。她带着小本子,通过入户走访掌握了全村土蜂蜜、土鸡等农特产品的数量。白天自己垫资买货源,晚上一点一点给群众讲解。

然而在上线的最初几个月,她的淘宝店一直没有开张,乡亲们对电商能把农产品高价卖出去的事情更加不看好。在最绝望的时刻她也没有轻言放弃。“当时县上推广应用微博、微信,我试着在微博上每天发我们村的风景图,顺便推广村里的土特产。没想到我收到的第一笔订单竟然来自微博上的上海网友。”张璇说。

在张璇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以前一个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贫困村,被彻底带活了。一只土鸡蛋从线下的5角钱到线上的2元,一斤土鸡从线下的10元到线上20元的突变,让村民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好处。

“核桃书记”成网红

草滩村所在的成县本是中国西北籍籍无名的小县城之一,自从出了个“核桃书记”李祥,在微博里频频叫卖家乡的鲜核桃,不但自己一下成了有20多万粉丝的微博名人,成县也成了区域电商经济的领头羊,农产品电商来势汹涌,一发不可收拾。截止目前,陇南已发展政务微博2900个,政务微信公众平台370多个。

自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精准扶贫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电商企业、扶贫社会组织都竞相开展电商扶贫的行动。陇南市作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已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电商扶贫格局,直接带动5.6万人实现稳定就业,64万贫困群众人均增收430多元,全市450个电商扶贫试点贫困村开办网店735家,带动贫困户2.45万户9.7万人,试点村网店销售总额达2.53亿元。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等多主体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50个、村级服务点495个,建设各类网店9139多个。2016年,陇南市的电子商务实现新增销售总额7.41亿元(线上2.86亿元、线下4.55亿元);建成各类网货供应平台83个,开发网络适销产品629类1126种,形成了陇南油橄榄、成县核桃、武都花椒、礼县苹果等知名网货品牌;发展各类物流企业237家,设立快递服务站786家,村邮站1200个,大大提高了网货配送效率;2016年开展电商扶贫培训2.9万多人次,并选派128名未就业大学生到浙江电商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在岗培训。

在陇南,电商扶贫促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当地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全市通村公路硬化率和网络覆盖率快速提升;加速了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全市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了1100多万亩。此外,还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淘宝、微博、微信、众筹、移动电商创业在广大农村开始流行。

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表示,陇南初步探索出了“政府推动、先托后扶再监管,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生活力,百姓创业、广泛动员齐参与,协会服务、三商联动一盘棋,微媒营销、绿色产品广宣传”的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

数据显示,财政部、商务部大力支持电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贫困县的支持力度。目前,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共确定示范县496个,其中贫困县261个,占52.6%。三方已达成一致意见,力争今后三年内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对有条件的贫困县全覆盖。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认为,“陇南模式的意义在于让其他贫困地区看到了西北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不占优但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以弯道超车。通过因地制宜的引导和设计,贫困地区也可以创造电商的奇迹。”

成长的烦恼

甘肃省副省长杨子兴指出,甘肃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贫困人口规模全国第七,贫困发生率全国第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全国倒数第一。贫困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低,农村物流配送设施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并缺乏资质认证,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紧缺等制约因素和难题较多。

陇南电商扶贫也有自己“成长的烦恼”。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指出,陇南还需要克服交通区位劣势、提升品牌效应、培育龙头企业等问题,从电商扶贫开始向县域电商转型,逐步形成电商新经济。此外,还需要深化人才的分层次培养,把草根创业与企业转型、本地培育与招商引进相结合,最终打造区域性的电商中心。

“陇南的实践表明,电商扶贫是一个生态体系,不是浮冰而是冰山。一个完整的电商体系,至少包括前端的电商交易体系,如平台、网商;中端的电商服务体系,如服务商、金融支付、快递物流、电商园区等;后端的产业支撑体系,如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我们经常看到的电商交易体系只是电商的一般外在表现形式,就像是一座冰山,只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九分之一,而九分之八却浮在水面之下。如果没有水下的电商服务体系、产业支持体系,则所谓的电商只是浮冰,很快就会化掉。现在陇南电商体系已经形成,让电商扶贫最终成为了现实。”魏延安表示。

焦梦:中国发展门户网记者,南南减贫知识分享网站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