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共谋发展 | 观点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欧和中法合作前景

2017-05-18 10:54 今日中国

2017年5月14日、15日,对中法或中欧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中国来说,这两天恰是首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盛大召开的会期,来自全球29个国家的元首以及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共达成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领域的76大项、270多具项的合作成果,这意味着深入推进“全球化”的方向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对法国来说,5月14日是新总统的就职典礼,马克龙高调宣布:“法国开启了伟大复兴之路”;5月15日,马克龙在柏林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两位领导人就欧盟在英国退出后的改革确定了共同路线图,也标志着欧盟“德法轴心”的重新确立,给动荡的世界重新注入稳定剂。

而未来,中欧和中法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启哪些合作,也关系到全球化方向的贯彻。

马克龙:向西还是向东?

就职后的马克龙首先面临一些战略上的选择。

除了要组建能平衡各政治势力的内阁,并解决在有限任期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法国社会体制发生实质性改革等传统挑战外,他还要考虑如何重塑“德法新轴心”,在不失去法国的主导权的前提下,跟德国共同推动站在十字路口的欧盟启动改革。马克龙的胜选对欧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欧盟获得了5年战略缓冲期,期间德法两国需要在没有英国的前提下重塑欧盟轴心,共同领导欧盟走上改革自救的道路。

如果说勒庞的执政理念是偏向极端民族主义的“法国优先”,那么马克龙的政治理念则可以概括为“欧洲优先”,即马克龙心中的利益排序很可能是:欧盟利益优先(核心是法德关系),法国利益次之(因为推动法国内部改革难度太大),法国同其他国家关系再次之。除了在欧盟内部的德法关系,在法国同其他所有国家间关系中,美法关系和中法关系是重中之重。

假使马克龙能够让欧盟重新团结在“新法德轴心”的领导下,并开启实质改革进程。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欧盟改革能否完全依靠自身力量从内部完成?

我认为基本不可能。欧盟内部积弊所需要的改革举措受到欧盟现有决策制度掣肘,根本无法自我消除,比如之前德法提出的“多速欧洲”改革方案,就被东欧国家否决。所以,“欧洲一体化”改革必须内嵌于新全球化改革的框架中,二者并行,在完成内外资本对接的同时有空间释放内部改革压力。

接下来,欧盟与全球化对接集中于两个选项:西向大西洋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东向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

TTIP是一个纯经济投资协议,合作双方(美欧)都是发达经济体且彼此需要。所以以法国、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之前一直对TTIP很感兴趣,只不过欧美双方在农产品等具体事项上谈不拢。现在,特朗普上台后,TTIP不确定性增强。那么,欧洲似乎只剩下“一带一路”一个选项,所以,在年初举办的达沃斯论坛上,以瑞士为首的欧洲国家才会“力捧”中国。马克龙总统这次派遣前总理拉法兰作为特使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实际上也是释放了积极信号。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欧合作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其中蕴含着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共生”理念,即多种异质文明共存,求同(发展)存异(传统),共治天下。其背后是中美全球治理逻辑的区别,换言之,到底是“发展解决安全”还是“安全解决发展”?

中国的理念是,发展问题只能靠发展解决,也只有发展才能带来稳定,稳定才能带来和平,才有可能从根源上抑制包括地缘对抗和恐怖主义在内的诸多传统非传统安全隐患。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自己的独奏,而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的“倡议”,或曰联结诸多既有发展规划的“穿针引线”者,目的是把四散的欧亚大陆重新“缝合”在一起。“一带一路”的响应者也并非为中国的利益服务,而是首先为本国的利益服务,其次通过共同构建“国际公共产品”让世界整体环境变得更好,有利于所有国家的发展,最后才是同中国的关系加强。换言之,欧亚大陆板块上的任何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都可以算作“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

在此次峰会上,欧洲各国的代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评价,也意味着这一倡议的开放性以及共赢的理念得到欧洲相关国家的认同。在高级别全体会议上,英国首相特使、财政大臣哈蒙德说,“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经济开启新篇章,相信“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法国总统代表拉法兰也表示,法国坚定认同在中欧之间建立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而德国联邦政府及总理代表、经济和能源部长齐普里斯说,“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亚欧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更好地促进亚欧贸易和投资。

不过,事实上,欧洲强国的主流社会对中国一直存在某种刻板的误解,俗称“政治正确”,具体到“一带一路”,欧洲的舆论报道之前都集中在中国的“地缘野心”、“新殖民主义”、“过剩产能”、“贸易/融资程序透明性”等问题。个中原因也并不难理解,一是欧洲人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然;二是欧洲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不了解。在此次“一带一路”峰会之前,除专业人士外,欧洲的普通大众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词。

本次与会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就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还并非家喻户晓,对该倡议关系欧洲未来的认知还不足。”所以,此次峰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让包括欧洲在内的全世界都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只有了解才会有兴趣深入参与,这也是消除战略误解的第一步。诚如拉法兰所言:“欧洲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大有作为……法国将借助媒体力量深入介绍该倡议的内涵及意义,并且有必要与旅法中国侨胞共谋如何更深入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

事实证明,亚投行(AIIB)成立之初,欧美对于该行“透明度”的担忧已经不攻自破,引入欧洲成员的亚投行甚至直接看齐世界最高标准进行融资活动,相信“一带一路”今后也同样会为自己正名。

中法可能的合作领域

关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法合作模式,同样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中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法国拥有丰富的技巧、经验和技术,以及相关产业的企业,特别是交通、城市发展、环境、水治理和电力方面的发展都相当深入。此外,他建议推动各种研究中心及智库的发展,这些智库平台对于探索新办法、新解决方案和新策略都将十分有益。

除此之外,我认为,中法合作的重点还可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球议题合作。法国在诸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气候协定)”等全球性议题上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巨大,尤其是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出现明显的“新孤立主义”和“逆全球化”倾向的当口,中法如果能够在诸多全球治理议题达成一致将对全球化转型意义深远。

其次,中法合作可以借鉴中德2016年默克尔访华期间达成的“1+1+1”投资模式,即中国(资本、技术、产能、人才……)+德国(标准、人才、经验……)投资第三方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这种合作样板可以大大降低项目的风险性,并提高合作效率。

最后,中法合作开发非洲法语国家投资市场。除了欧盟轴心、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核大国以外,法国的优势还在于其背后辐射40余个的法语区国家(尤其在非洲)以及散布全球范围的海外省和海外领地,中法合作的背后更是“一带一路”对接整个法语区国家集团,这样的对接本身也受到非洲国家的欢迎。而中法目前在非洲法语国家的投资项目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实际上,双方可以与对方的优势形成互补,同时也有利于投资标的国的福祉。

就在本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后,爱丽舍宫宣布了法国新总理任命,现年46岁的爱德华·菲利普的当选很好地诠释了马克龙“弥合左右”、“务实精干”的执政风格。法国媒体对他菲利普评价是:低调、务实、冷静、稳重。值得一提的是,菲利普一直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并主张对中国保持友好,这对后续的中法合作是个利好。

此外,由于菲利普曾有过核电集团的任职经历,所以我妄测,今后中法就民用核能技术开发的合作很可能会大有作为。要知道,法国是世界核电大国,而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自己的民用核能产业。让我们拭目以待。

夏国涵: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