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共谋发展 | 专稿

缅甸寺庙传出的中文读书声

2017-05-11 14:10

“加油、跑步、排队……”,5月3日我们刚刚踏入缅甸仰光Buddha Ditar 寺庙的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出了略显生涩的朗读声。教室里30多个身穿粉色僧袍的小尼姑们在老师的领读下,认真地朗诵着。

缅甸的寺庙往往也同时具备教育功能,这座位于North Okklapa区的普达迪达Buddha Ditar寺庙是228所寺庙学校之一。它由三名女住持创建,除了有30多名小尼姑外,还收养了40多个女童,他们有的来自离异家庭,有的来自偏远山村,有的是孤儿。女住持为孩子们提供了容身之所,解决温饱问题,但对孩子们的培养和发展问题却无能为力。

中文课堂缘起

我们眼前的中文课堂的由来也颇有渊源。2016年11月5日,仰光卓越语言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卓越)与这座寺庙结缘,想为这些女孩提供拓展视野、内外兼修的成长机会,免费为她们教授实用中文课堂。卓越校长江琪英与住持的理念一拍即合。

关于项目的发起原因,江校长对记者说,卓越作为一个在缅甸发展的学校,希望能够全面融入并服务缅甸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积极参与缅甸的公益事业。之所以选择Buddha Ditar寺庙,是因为卓越的教师多为女性,选择尼姑庵方便教师出入寺庙。

最初卓越负责人与寺庙住持对接时,寺庙住持就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他们把中文当成母语一样认真学习。寺庙能够解决孩子们的生存问题,却无力解决孩子们的发展问题。免费的汉语教学能丰富女孩们的技能,为他们长大成人后找工作提供更多空间。这样,寺院的中文课堂就正式启动。

我爱学中文

教育要用心、用情、用滴滴汗水去浇灌,才能开花结果。自从寺庙开设中国课堂以来,每周二、六仰光卓越语言教育中心教师苏雪蓉就会到学校上汉语课。她是缅甸第三代华裔,在缅中双语教育中颇有经验,还专程为寺庙的中文教学定制了教学方案,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对中文产生兴趣、提升语言交流实用技能是重点。

苏雪蓉老师身穿漂亮的笼基,在黑板前与学生们互动式教学。学到“跑步”的时候,苏老师一边读,一边侧身做出“跑”的动作;读到“胡子”的时候,苏老师笑着问,“胡子长在哪里?”,女孩们也笑着摸下巴。当天气温近40度,由于教室里临时停电,宽敞通风的教室里也令人汗流浃背,苏老师却还在一遍遍和学生们互动式教学。

下课后,学生们对记者说,“你好”“我爱学中文”“你吃了吗”,他们微笑的眼睛中充满快乐和希望。学生中有一位名叫Naw Aye Chan May长头发女孩,她是寺院收留的孤儿,现在已经读大一了,但这两年的寺庙中文课堂她也都一直参加。她希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为自己发展提供保障,还要用知识感恩寺院,把爱传递下去。

在二楼的宿舍里,年龄稍大的两位尼姑在地板上摆弄着几张报纸,当小编问起报纸的用途,她们显得有些害羞,原来是想用报纸做初稿,自学裁剪成功后,亲手为苏老师做一套漂亮的缅甸民族衣服。

在采访中,寺庙住持表示她一直鼓励孩子们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要求他们努力掌握汉语这门语言,希望她们将来能够走出寺庙,自力更生。而住持的希望也正是卓越所希望的,希望这些女孩将来可以更好地成长发展,回馈养育他们的寺庙。

爱的传递

在寺庙的三楼,是学生们念经的佛堂,在宽敞的大厅里摆放着一台液晶电视机。这是她们课外休闲的地方,电视机是获取学习资源、接触外部信息、课余娱乐的“珍贵宝贝”。住持告诉我们现在正值缅甸暑假,孩子们上午上汉语课,下午就在三楼收看电视节目。说起孩子们爱看的电视节目,主持脸上充满了慈爱,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

这台电视也是在由云南省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筹款并发起、卓越语言教育中心承办的“一寺庙一电视”公益项目中受赠,是第一期项目100家受益寺庙中的一家。据悉,“一寺庙一电视”的详细情况,目前第一期的项目已经圆满完成,第二期项目正在筹备中,两期项目将陆续覆盖仰光地区228所寺庙。

据悉,卓越计划在这一批孩子中选拔并培养一些对汉语特别感兴趣并愿意从事汉语教学的孩子,送她们到中国去深造,让他们将来可以为寺庙的教育公益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校长提出卓越希望今后发展更多的公益项目,如推广教育公益项目,让仰光地区更多在寺庙里学习的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汉语、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的教育;希望可以启动儿童营养膳食项目,让孩子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卓越呼吁更多中国企业、缅甸本土企业和所有热心公益人士共同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