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 本刊专稿

李良:城里来的第一书记

2016-06-15 09:25 今日中国杂志社

2015年11月,李良被任命为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北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农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是北京市的一项统一行动,既是为了到基层锻炼干部,也是为了把他们的新思维带到基层农村去,帮助农村发展。

李良以前没有做过农村工作。四年前,他通过北京市公务员招考,从一个电视新闻记者,转变为市政协研究室机关干部。

加入北庄村的“朋友圈”

在参加完北京市组织的各项培训之后,李良带着忐忑而又有一些兴奋的心情,来到北庄村,一个只有93户、182口人的秀美小村庄。

无论是李良的派出单位北京市政协,还是流村镇党委和镇政府,还有北庄村全村一百多父老乡亲,都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而李良这个“外来人”想得最多的还是怎样把自己变成“本地人、本村人”。

镇党委副书记徐广均作为他的工作导师,向他逐步介绍镇村工作特点。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海是他另一位良师益友。他们不仅互相留了电话号码,而且马上互加了微信,李良实实在在地加入流村镇北庄村这个“朋友圈”。

接着,李良似乎又拾起了当年做记者的老本行,不断地对村干部、村民和镇里相关部门进行“专访”,开始了解村情民情。田间地头、大棚下面、村民家里、镇政府相关科室……这些都是他的“采访现场”。通过两个多月的驻村调研,不仅 “朋友圈”扩大了,北庄村的形象在他的脑海里也逐渐清晰起来,他也理出了一些思路。

尝试打造北庄品牌

李良发现,北庄村是一个地处山区与平原区交界的小村庄,虽然这里离北京城区并不算遥远,但北京这个大市场并没有得到利用。

在农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对于自身的品牌形象打造与宣传工作,既不了解,也不重视。总觉得这是人家开工厂、办企业的人才用得着的,跟农村没啥关系。

李良不断跟村干部和村民交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品牌形象,是帮助村民拓展市场、对外交流的有力武器。他充分利用以往宣传工作经验和媒体行业资源,开始从打造北庄村形象开始着手,请媒体朋友帮助设计了北庄村形象LOGO,作为北庄村农产品的商标对外使用,不仅提升村庄凝聚力和自身的形象,也对外打造北庄品牌。

尽管百合种植是北庄村的主业,但李良发现部分农户冬季在自家大棚农闲的时候种植了部分有机叶菜,供自己家及亲朋食用,自家吃不完,可是要再不及时采摘蔬菜就长老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与此同时,城里人对于新鲜有机农产品很有兴趣。于是李良就在市政协机关微信群对北庄绿色农产品广而告之,结果得到机关同事的热情响应。今年3月25日,他带领两名村民,将本村当天凌晨采摘的有机蔬菜和绿色农产品送到市政协机关搞了“流村北庄,新鲜到家”现场销售活动,短短两个小时一车新鲜蔬菜、蜂蜜、鲜百合、柴鸡蛋销售一空。4月22日,李良再次带领村民来到市政协,搞起香椿专场,销售额突破5000元。村民非常高兴,他们说“这些东西在村里没啥,可到了城里就成了稀罕货,主要是第一书记给搭了这个好平台,我们才能卖个好价钱”。

保一方平安和幸福

春节,历来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以前每个春节李良都是携妻带子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然而2015年这个春节却不一样。

早在春节前一个月,李良参加全镇春节期间安全工作部署会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群众过年,干部过关”,所有镇领导和各村负责人都要在岗值守,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

节日期间,他和村支书带领村巡防队,逐一排查村内隐患,并在柴火集中堆放地泼水,杜绝火灾隐患。按照镇党委的部署,除夕夜李良和村支书等人在村委会坚守岗位。看着万家灯火烟花绚烂,听着爆竹声声笑语连连,李良觉得一股庄严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认为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通过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春节期间,北庄村没有发生任何火情、盗窃等事故。

在起初参加第一书记培训的时候,李良就听到过这样一个说法“村干部是个筐,啥事儿都得装。”当时听到这样的说法,李良也并没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唐大爷找到他,跟他反映他们家祖坟边界与本村他的外孙子承包土地界线划分不清,发生纠纷的问题时才意识到,“村干部是个筐”的真正含义。对于农村土地问题,法律问题,再加上农村家族伦理问题,李良确实一无所知。但这并不能作为他不管不问的借口。为了解决问题,李良积极协调联络,一方面,将唐大爷与纠纷的他的外孙请到村委会,大家坐下来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协调法律部门人员给予法律解释和政策咨询,通过调解,矛盾双方达成了初步解决方案。

在北庄村驻村一段时间之后,李良深切地感受到,尽管作为首都的一部分,但是北庄村与现代化、知识化还有不小的差距。为缩小这一差距,李良主动向上级做了专门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向市政协机关发起“用知识温暖冬天”为北庄村村民捐书的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募集各类图书近千册,内容涵盖面向青少年的知识类图书、面向中老年的健康类图书以及有针对性地面向农业种植户的农业技术图书。孩子们喜欢看,老人们乐意瞧,看着村民的笑脸,李良自己也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