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题 | 深化改革

中国创新惠及世界

2016-05-31 09:58

中国正在实施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不仅给中国带来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契机,也成为低迷状态下的世界经济的推手。

世界眼中的中国创新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报告对中国企业的整体创新情况和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该报告将创新划分为科学研究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四个类型,使用企业收入占全球行业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和比较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见表1)通过全球行业收入占比的测量与比较,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中国企业在客户中心型创新方面优势明显,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家用电器(中国企业收入占全球行业总收入的39%)、互联网软件(15%)、消费电子(10%)行业在客户中心型创新方面领先于全球同行。中国企业的效率驱动型创新提升了中国工业品的附加值,巩固了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但中国在工程技术型创新方面发展不均衡,高铁列车、风电、电信设备等行业发展迅速,但汽车和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步伐相对较慢。中国在科学研究型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创新水平还有待提高。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发布的《201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5---Effective Innovation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在参评的141国家中,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第29,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改变了中国百姓的生活,提高了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正在无时无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对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拥有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科技创新在改变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是中国人追捧的消费品,被中国人称为“四大件”。而同一时期的发达国家,早已超越了这种简单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阶段。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调、电脑、手机、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署的数据,2015年中国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分别达到92.3%和49.3%。可以说,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开放的经济政策,中国的企业创新呈现出商业化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同样可以依托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条件,加速企业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中外企业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市场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消费者旺盛的需求有利于企业快速实现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和商业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中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增长势头明显。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智能手机消费大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达7.5亿,是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4.2倍。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6.5亿,比美国多出4.2亿。此外,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空调、冰箱、微波炉和家用洗衣机消费市场。依靠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海尔已分别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游戏和家电行业的领导者。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同样可以从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中获益,促进企业成长。面对发达国家对小型家电产品需求下降的情况,飞利浦公司调整战略,于2011年将部分家用电器产品(吸尘器、榨汁机、电饭煲)生产总部迁到中国。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飞利浦公司的小家电销售取得了良好业绩,2014年飞利浦小家电销售额比2012年提高了56%。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企业生产和创新离不开人,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中国虽然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但仍然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的制造业部门拥有1.5亿产业工人,工人数量远高于美国(1400万)、日本(900万)和韩国(400万)的水平。中国高素质人才的庞大数量,从人力成本方面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成本,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2013年,中国共有28700人获得理学和工程学博士,数量全球最多。中国劳动力成本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然较低。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估算,到2019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单位时间劳动力成本将由2010年的每小时2美元上升至每小时5美元,上升幅度为1.5倍。虽然上升幅度不小,但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11.6%,德国的9.6%。(见图1)中国庞大、灵活、廉价的劳动力队伍和高素质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人力上保障,大大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和加快了创新速度。

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动力

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创新将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新发展理念不仅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为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

与2015年10月发布的经济展望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把2016年、201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均调高了0.2个百分点,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为6.5%、6.2%,与调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IMF的预测,今明两年美国经济的增速将分别为2.4%和2.5%,分别调低0.4和0.3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速将分别是1.5%和1.6%,两年均调低0.1个百分点;日本增速将为0.5%和负0.1%,两年均调低0.5个百分点。IMF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实力和采取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1%,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1.4%。IMF预测,今后五年(2016—2020年)中,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将保持在25%以上。“十三五”规划纲要为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最大亮点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的创新与改革将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在惠及自身的同时也将给世界各国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开放包容的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