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楠,曾荣获2010中国十大品牌女性、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百位杰出女民营企业家、“十二五”居易中国十大先锋人物、中国经济建设百佳创新人物……
作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第一人,杨楠致力于用卓越的思维和方法来推广和建设“国际生态城市”,并将其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把过硬的专业理论和市场营销完美的结合起来,将国外先进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经验引入中国。杨楠女士频繁地往来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两国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0多年的艰苦实战中,她总结出众多利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杨楠认为:要用生态文明的思想指导经济建设;用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的理论建设国家;用城市生态系统的方法指导建设。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与资本运营的结果,也是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的保证。
今日中国:在您看来,如何充分利用经济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全面公平和谐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增长带动绿色福利和绿色财富?
杨楠:系统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及社会系统三个系统相辅相成,通过结构和功能整合,协调各系统内部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间的复合生态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自然资产能够继续为人类幸福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界中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茂密的森林等绿色福利,最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就是通过系统的发展带动绿色经济的增长。通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建设行动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平衡,通过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建设行动促进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应如何走绿色发展之道?
杨楠:绿色发展之道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道是包容性发展,各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道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向中国绿色发展的道路。
中国需要走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推动之路。协调好各行业内部间的关系及各行各业的均衡协调发展,形成它们之间互惠共生结构,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使GDP和GEP协调发展。
以“资源节约”为建设行动目标,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倡导资源节约型消费方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建立资源节约信息宣传平台和指标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以“环境友好”为建设行动目标,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以“经济持续”为建设行动目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扶持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绿色生产的发展模式。
以“社会和谐”为建设行动目标,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统筹协调好各地区的不同利益关系,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考虑资源和能源、生态与环境的承载力,积极促进就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城市安全保护和环境治理。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以“创新引领”为建设行动目标,大力引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和生态建筑建设的新技术,加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经济建设,打造绿色生活,实现中国绿色发展之路。实现旅游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个性化,启动智慧景区APP项目,推进旅游景观科技化。
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五大行动建设目标指引中国的绿色发展之道,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