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06-29 11:33

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的特定用语,理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理解中国政治生活的前提。了解了这些制度,便能读懂:中国共产党领导、“两会”、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选举等一系列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门词汇或关键词。

中国的四大基本政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

◆ 群众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全国人民的代表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与国会(美国)、杜马(俄罗斯)、议会(英国)的不同在于,政府和司法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其权力和地位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全权的和最高的地位,其主要职权有:

◆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 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

◆ 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 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 监督国家机关

中国国家领导人是怎样选举产生的

选举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的程序:推荐候选人、讨论酝酿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投票选举。

候选人条件:根据宪法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 

提名候选人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选举时,由主席团提名推荐候选人。主席团提名的名单必须经各代表团讨论、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较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委员的人选,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央军委主席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

国务院总理的人选,由国家主席提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的人选,由中央军委主席提名。

投票选举: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由全国人大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选举或者表决。选举或者决定的人选,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全体代表的半数,始得当选或者通过。在差额选举中,如果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数的,以得票多的当选。

 
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什么是“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因全国政协每年亦举行一次大会,而且两次会议时间安排相近,政治协商会议比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提前两天召开,所以合称“两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它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均为5年。

人大代表的构成

人大代表主要由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中共党员、非中共党员、少数民族、妇女代表等构成。

现在,每年3月初,全国人大代表以省为单位组成代表团,来到北京开会,代表人数近3000名,会期约10天。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地域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的议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有关部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案。人民代表主要通过议案表达民意,参与国家管理。代表议案绝大多数将会得到落实或以其他形式反馈,这些议案相当部分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两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他民主党派为参政党。

中国八大民主党派基本情况(2009 年资料数据)

                    名称              成立时间       现任主席        人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1月1日     周铁农        8万多人(截至2007年)

            中国民主同盟              1941年3月19日    蒋树声        19万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            1945年12月16日   陈昌智        11万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30日   严隽琪        10万多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0年8月9日     桑国卫        10万多人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       万 钢        3万人(截至2007年)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        韩启德        10万多人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47年11月12日    林文漪       2300多人

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