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騋委员:以小额贷款进行“造血”式扶贫 2010年3月8日 文/本刊记者 侯瑞丽 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农村约有5500万低收入农户,能从信用社获得贷款服务的不到1/5,尚有4000多万农户得不到信贷服务,而创业脱贫、劳动致富的产业扶贫才是“造血”式的扶贫。 目前,国际公认的专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模式正在中国海南省进行尝试推广。 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林嘉騋介绍,格莱珉银行模式认为:市场化的银行服务可以有效地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只要相信贫困者的生存技能和诚信品格,穷人完全可以利用针对其量身打造的市场化的银行服务及金融产品(主要是小额信贷),通过创业和劳动逐步摆脱贫穷。他建议,组建一个中国扶贫开发银行,根据中国农村及城镇社区贫困人口的现状,以扶贫开发为核心,为不同的贫困人群设计不同的扶贫项目,并提供信贷支持。这个中国扶贫开发银行将主要吸纳中国富人阶层的投资作为资本。 在运营模式上,他建议说:“可以建立‘多户联保+风险基金+循环贷款’的贷款模式。中国扶贫开发银行将根据中国农村及城镇社区的实际情况,将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形成多户联保的机制,然后向小组成员提供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并要求贷款人分期还款,按期还款后可继续借贷并可扩大借款额度。” 另外,林嘉騋希望政府对具有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性质的中国扶贫开发银行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政策、利率政策等,并提出了确保运营资金安全,实现稳健运营的机制方案。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