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平委员:“学研产”分割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10年3月8日 文/本刊记者 张洪 “一般常常把高校的社会服务简单理解为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孵化等经济行为,这是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狭义化。”政协委员、北师大副校长葛剑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葛剑平认为,高校的三大功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社会服务功能,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 他表示,当前存在的体制障碍是:中国的“学”、“研”、“产”分别定位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研究院是科学创新中心、企业是技术创新中心。这种“学研产”分割体制严重制约了中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形成需要高水平的研究实践和产业实践,需要得到社会的各种磨练。”葛剑平告诉记者,“目前,高校所提供的氛围、环境和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的需要。”他认为,“学研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造就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了这一关键制约因素,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主导,加强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改革进程。” 葛剑平表示,“学研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能确保与社会经济接轨的创新型人才迅速成长的连通体制。为此,他建议,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大力度,疏通“学研产”结合通道,建设“学产”、“学研”复合应用型人才创业实训平台。政府通过提供专项津贴、建立基金、提供政策性无息贷款,以及评聘一批产业单位的骨干到高校兼职等方式,鼓励高校与企业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葛剑平还建议,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项目研究,以项目合作的方式激活“学研产”联动,形成“学研产”结合的长效机制。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