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师夷长技”的机会 ——独家专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万季飞 2010年3月7日 文/本刊记者 刘琼 “世博会是另一个‘师夷长技’的机会。”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执委会执行主任、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3月5日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经历了申办、筹备、筹办世博的全过程,万季飞对2010年世博会充满信心。“越临近世博会开园的日子,心情就越激动。” 中国在世博舞台上舞姿翩翩 “这次世博会上,中国能展示的东西更多了更有科技含量了,比如我们的航天技术,我们的基因技术等等。世博会5年一次,而中国的社会科技变化日新月异。” 万季飞所在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自1982年新中国开始参加世博会以来,代表组织中国馆参加在其他国家举行的世博会。 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展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在这次世博会上,除了展出瓷器、景泰蓝、秦兵马俑和战车等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展品和文物外,中国馆还专门从国内请来了7位工艺美术师,分别表演中国画、内画壶、绢花等传统工艺项目。这次在家门口举办这次世博会,万季飞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师夷长技的机会。 “首先,这是一个不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万季飞说,世博会被称为是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在上海办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中国人不出国门,就能见识到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经济发展成就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其次,这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科技成果的机会。” 万季飞说,这次世博会很多国家将展出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新技术解决方案。比如英国的零碳馆,瑞士馆的净水系统等,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 “这也是我们学习借鉴国外创意和展示手段的机会,你看像西班牙馆的设计,创新性地使用天然材料柳条包覆整个建筑外立面,表达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理念。再比如法国馆,外围是纤维混凝土的网格,馆内用垂直的法式园林打造出花木园景,一直延伸到屋顶,整个设计强调节能和环保,而且他们还准备世博会期间把法国的浪漫婚礼移植到中国,这些都是很好的创意和展示手段。” 世博会的投入产出效应 世博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180个亿,6个月的运营费用估计需要106个亿,而大部分场馆在世博会之后也将拆除,它的投入产出效应何在? 万季飞承认世博会确实需要较大的投入,他给了记者的数据显示,当一个城市的GDP达到6000美元的时候,这个城市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北京2008年的GDP达到了9000美元;当一个城市的的GDP达到了8000美元,这个城市有能力举办世博会,上海2009年的GDP达到了10529美元。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也表明上海具备了举行国际重大展览会的能力。 “虽然去年面临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上海世博会的资金将得到保障。”他告诉本刊记者,180亿元的建设资金中,国家发改委已批准80亿元世博债券;政府投入占总额的40%左右,约72亿元;还有30亿元依靠银行贷款。市场运作需要106亿元,这部分资金也无须担心,将通过3条市场化运作渠道筹集。第一条来自于门票收入;第二条来自于赞助商及全球合作伙伴;第三条则来源于衍生产品销售利润,其总销售额将达到50亿元。 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2%,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5%,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人民币。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上海世博会将推动长三角地区跻身世界级会展都市圈。上海世博会对于整合长三角地区资源、加强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全面 世博会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这也是各个东道国都充分利用世博会带来的机遇,将其变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展示自身文明的绝好机会。同时,世博会给各个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个参展国布展情况顺利,即使是发生地震的海地和智利也没有表示说要退出。”万季飞谈到世博会的筹备情况时说,现在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已逐渐显现。 “大量资金的投入,不仅扩大拉动内需,恰好在应对金融危机对贸易出口造成负面影响的敏感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使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从而保证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万季飞说。 其次,万季飞认为,世博会园区的建设为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契机,园区建设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城市的改造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园区用地的价值升值,并带动发展了周边的产业链。 比如,由于世博会的召开,上海规划了5条地铁,过江隧道和高铁。万季飞坦言,如果没有世博会的举办权,目前上海的基建可能要推迟到5——10年。所以,世博会对上海的经济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 “世博会后中国馆将长期保留,”万季飞透露,据估计,世博会期间,上海将迎来7000万参观者,以中国馆为例,每天只能接待5万人参观,90%的人看不到中国馆。所以,此后每年将有很多人来中国馆参观,这将对上海经济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相对于奥运会的影响,万委员认为世博会的影响更加全面,不仅拉动地域经济,而且丰富产业链。中央在上海世博会的基建投入,不仅完善上海环境,便利上海民众,而且拉动物流、人流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