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央企民企携手,积极稳妥“走出去” 2010年3月7日 文/本刊记者:刘琼 “很多人说要到海外去抄底,我不赞成这种做法。中国企业不是去着急抄底,而是应该积极稳妥的走出去。” 3月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潮跌起,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标志性的一年。很多媒体和代表委员都很关注这一话题。 “走出去”是必然选择 宗庆后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上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缺乏等问题,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走出去”的愿望亦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看,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中国要做强做大,成为世界强国,迟早要进军海外市场,“走出去”是一种必然选择。 并购不能盲目 “虽然企业面临机遇,但不能盲目走出去”。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认为,海外并购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还涉及到当地的政治、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 他注意到,这几年“走出去”的企业很多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与当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并购失败屡次发生。再加上有一些企业本身国际化经营水平还很低,人才、资金等资源匮乏,尚未具有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能力与实力,却进行盲目抄底,使企业陷入并购的泥潭不能自拔。 据统计,仅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可见,如果盲目抄底与并购不仅不是机遇,还会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陷入并购陷阱,使企业走向破产的不归之路。” 宗庆后说。 携手“走出去” 哇哈哈是中国知名的民营饮料公司,曾与法国达能公司合作,但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宗庆后并不忌讳与来华的外国企业合作。他表示,只要是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合作为原则,会继续考虑与其他外国企业合作。同时他也认为,中国企业也应该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他认为,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体主要是央企和民营两种。央企有资金,但容易遭到政治抵制,民企却往往资金、实力不够。宗庆后建议,政府要为国内企业去海外投资提供必要的政治保护,“政府和中国驻外使馆亦可为企业提供所在国的投资政策、风险防范等信息。”他希望国家鼓励央企和民企合作“走出去”,降低海外并购风险,实现互利双赢。 在提到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上,宗庆后还表示,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可以多样,目前,中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严重,中国企业可以利用他国的人才和设备,为我们贴牌生产。也可以通过到欠发达国家开办企业,来解决贸易限额问题。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