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两岸农业交流 2010年3月7日 文/本刊记者:张洪 “目前两岸交流不但强度增加了,而且广度和层次也增加了。”出生在台湾的政协委员张华军告诉本刊记者。 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并推动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其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大陆在16个省(区市)设有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其中在12个省(区市)建有20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时表示,两岸农业合作有很多优势,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好。 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专项资金 台盟中央在进行广泛调研,肯定台湾农民创业园初期探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各地台湾农民创业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体扶持政策不明确,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滞后,台资农业企业技术溢出效应较低,带动作用不强。 台盟中央的提案建议“从根本上转变把创业园等同于开发区的模糊认识”,避免片面追求大投资、大项目。以推动两岸农业人才交流、技术合作为核心,吸引和扶持相关项目在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落户和发展。 促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进一步细化、完善。”这份提案建议鼓励和支持台湾农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素质农民到园区创业发展,允许创办台湾农民创业园研发中心,并对此类项目给予政策倾斜,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吸引力。 提案强调充分发挥台湾人才在园区的作用,“很多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引进台湾农业技术和人才,有效推动了两岸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达到了国家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初衷。”广东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孔令人说。 提案建议在农业部和国台办的统一领导下,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示范项目、农业科技引进和人才交流项目给予专项补贴,加大支持力度。 设专项基金采购台湾少数民族农产品 另一份提案来自台联界别全国政协委员陈杰,他建议国家财政设立专项采购基金,每年定向定量采购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农产品。 陈杰指出,农业是台湾少数民族各族群的基础产业,由于推广不到位和营销渠道不畅,那些优质的农产品没有给少数民族民众带去应有的收益,高额利润被中间商盘剥。 因此,陈杰建议将“部落产业的扶持”作为专项议题研究,由国家财政设立专项采购基金,由相关部门直接联系台湾少数民族部落,每年定向定量采购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的农产品,省去中间环节,直接让利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 她提出,要将统一采购的部落农产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营销渠道,在长时间内以货币等形式进行补贴,确保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产品在大陆有稳定的销售量,以保证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受益。 陈杰还建议,大陆的民族自治区域与台湾少数民族部落结成“兄弟乡、姐妹村”,促进两岸少数民族之间的深层次、多领域交流。 前不久,农业部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台湾农业生产者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开放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品种,帮助台湾农民开拓大陆市场,保护台湾农产品知识产权,加强大陆市场监督管理。
|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