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视点

世界经济“双峰会”中的中国智慧

2015-12-03 12:42: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张旭东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世界经济便始终如同在泥潭中挣扎,即便偶尔实现间歇性的增长,也很容易再次被拖住前进的步伐。发达经济体中,欧元区一直未能彻底摆脱债务危机的阴影,欧盟的团结甚至一度遭遇严峻挑战。相比之下,美日等国则难以实现连续稳健的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起伏,日本的宏观经济改革近来停滞不前,更屡次出现衰退的信号。与此同时,长期支撑世界经济增速的新兴经济体也遭遇了明显的瓶颈。

  在全球贸易活跃度显著下滑,大宗商品价格起伏不定之际,全世界都面临着以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来寻求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课题。上述挑战恰恰呼应了在安塔利亚召开的G20峰会的目标之一,即推动G20从危机向应对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从周期性政策向结构性政策转型。只有实现了“双转型”,以就业和增长为核心目标的G20各成员体,才能有信心和能力带领世界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两大重要平台,一年一度的G20峰会和APEC会议近期在土耳其和菲律宾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世界各国领导人一道,共同就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全球经济改革出谋划策,积极为世界经济“双峰会”提供中国智慧。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合影

 

  G20峰会:把好脉 下对药

 

  也许人们要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过去7年,世界经济依然增长乏力,而且前景并不明朗?应当说,这个问题是无数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这些年来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每个国家民众福祉的根本问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大约为3.1%,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为缓慢的一年。在这样相对悲观的预期之下,G20成员就更有责任首先找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对了病根,方能对症下药。

  在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主旨演讲中给出了最富有洞察力的判断,世界经济持续在低谷徘徊,根本原因在于四个方面: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潜能趋于消退;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体制和架构缺陷逐渐显现。如果我们用更加通俗一些的语言概括,则上述四个原因可以理解为:增长失去核心动力,发展模式面临更新换代,长期矛盾持续发酵以及现有经济制度渐成阻力。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是导致全球增长动力不足,总体需求不振的客观原因,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下滑、实体经济衰弱及金融动荡的根本缘由。有一些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理论来解释当前世界经济的起伏更迭,应当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问题突出,更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扑朔迷离。

  除了“怎么看”的问题,还有“怎么办”的挑战。为世界经济开一剂良方,中国智慧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强调:团结、攻坚、开放和包容。首先,关于团结,中国建议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应当说,从G20首届伦敦峰会开始,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就成为峰会公报上的固定词汇,时至今日依然强调这一点,就是因为在危机面前,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分化加剧,某些国家过于看重自身利益,未能形成政策合力共同应对危机。这也是安塔利亚峰会上,与会各成员体呼吁各国在政策制定时考虑对他国的影响,防止负面外溢效应,提高决策透明度的原因。

  其次,关于攻坚,中国建议推动改革创新,增强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的共同作用。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演讲中敏锐地指出:“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史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在中国,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出历史性的机遇,人们对于互联网经济、对于分享经济已经不再陌生,3D打印和智能制造开始越来越多地促进新一代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期中,已经出现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的特点,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快速形成。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将制造世界最大的经济红利与机遇。因此,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应该成为G20新的合作重点。如此一来,将供给端和需求端深度协调整合,可以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为全球经济的稳健增长创造持久有效的需求。

  再有,关于开放,中国建议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曾几何时,国际贸易的增速远超全球经济的增速,但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就几乎成为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口头禅。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是,国际贸易增速已经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速。而在国际投资方面,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更是下滑了8%。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演讲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他将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而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若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也正因为如此,重新让国际贸易和投资恢复到危机前的活跃度应当是G20的工作重点。

  最后,关于包容,中国建议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倡“包容性”,是本届安塔利亚G20峰会的一个重要特色。何谓“包容性”?为何峰会将此作为主题?又应当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国际社会长期关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绩效,这两大国家群体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欠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关注则显著不足。如果说“和平”与“发展”是不变的时代主题,那么地缘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猖獗便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贫困、失业等经济困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社会必须更多关注长期较为忽视的欠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持续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取得切实成果,在国际减贫等方面加大全球治理的投入,中国更是倡导加强南南合作,为更多迫切需要走出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支持与帮助。

  此次安塔利亚峰会,可谓一届非常不平静的峰会。就在各成员体领导人纷纷抵达土耳其之际,欧洲爆发了近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一时间风声鹤唳,峰会能否顺利举行都成为疑问。“恐怖势力的能量和危害不容低估,恐怖主义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严峻和急迫的安全挑战。”习近平主席的这番话着重强调了国际社会当前面对的最核心安全议题,而峰会闭幕时专门发表的关于反恐问题的声明再次强调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必要性与协作路径。

  对于中国而言,在此次安塔利亚峰会上,贡献的不仅仅是智慧,还有实实在在的成果和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近期在国际上有许多人唱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是忧心忡忡。但是,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超过50%,而中国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而且发展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当前世界经济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艰巨的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压力下,中国依然保持前三季度6.9%的增长率,而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服务业比重超过50%,这些数字都说明了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用自身的增长持续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并提供更大的机遇。如今的中国随着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已经越来越成为消费品市场和产能、资本的输出国。新出炉的“十三五规划”更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未来发展速度预期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阐释的淋漓尽致。中国还倡议金砖国家共同做出四大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转变;在发展理念上,从侧重速度向注重质量和效应转变;在经济结构上,从相对单一向均衡合理转变;在经济增长上,从主要依靠出口向扩大内需转变。在中国的引领下,新兴经济体若能坚定信心,实现上述四大转变,携手打造利益共享的价值链和大市场,就将再次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随着安塔利亚峰会的闭幕,G20峰会也将进入“中国时间”。2016年9月将在西子湖畔举行的下一届峰会已经将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从四大关键词,就可以看出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的着力点,而四个重点工作领域则包括: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贸易和投资以及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可以预期的是,届时中国作为东道主,将会在其他G20成员体的大力支持下,贡献更多的智慧,并取得更为丰硕的峰会成果。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会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APEC会议:持续迈向区域一体化

 

  提到APEC会议,也许人们还对2014年雁栖湖畔的“APEC蓝”记忆犹新。北京APEC会议的议程和成果,对本届马尼拉APEC会议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亚太自贸区的建设上,各成员体正在加速推进。

  常言道:“大河水涨小河满”。这也体现了世界经济与亚太经济的联动关系。一方面,当世界经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太经济也很难独善其身。另一方面,针对世界经济病症开出的良方,对于亚太经济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尼拉APEC会议是安塔利亚峰会的某种延续。会议主题上也反映出了这样的关系,马尼拉APEC会议的主题为“打造包容性经济,建设更美好世界”,同样突出了“包容”这一关键词。

  在11月18至19日的第二十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出席了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了重要的主旨演讲。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亚太各经济体在重要关头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构建开放型经济、坚持落实发展议程、坚持推进互联互通,以此来努力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可以说,前三个坚持与G20峰会上的中国倡议是一致的,唯一的不同便在于“互联互通”,因为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合作正方兴未艾蓬勃展开,各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逐步实现对接,生产要素互通有无、产业产能优势互补、发展经验互学互鉴,为区域整合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马尼拉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深化伙伴关系共促亚太繁荣》的演讲中,特别强调要完善亚太中长期合作战略架构。这一提法是非常具有深意的。与会成员体也纷纷表示,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应该致力于建设亚太地区稳定、融合和繁荣的大家庭。这表明亚太成员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将促进伙伴网络的建设,而APEC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平台,对于保证各方合作的战略性、前瞻性、进取性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整体谋划和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将起到智慧的“神经中枢”职能。

  在北京路线图的基础上,亚太自贸区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这对于构建亚太开放型的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上,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将最大程度上增强自由贸易安排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与会成员体领导人也都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打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

  包容性增长对于亚太地区也是重要课题,减少和消除贫困是核心目标。从中国的角度看,APEC应该引领亚太地区的普惠包容发展之路,重点工作是帮助发展中成员体培训人才,加大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互联互通建设,都将惠及贫困人口。与此同时,包容性发展也需要注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全球同步,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普及。

  综上而论,世界经济的双峰会上,中国不仅推动峰会达成众多丰硕的成果,还交上了一份依然出众的自身发展成绩单,更带来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书。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机遇,将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与稳健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张旭东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研究生、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