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时政>视点

蓄力东亚合作 再迎关键节点

2015-09-21 16:10: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张旭东

  2015年的7月和8月,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频频吸引国际社会关注的目光。7月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这里召开全会,敲定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最终,北京获此殊荣,有幸成为历史上首座相继举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由于2018年冬奥会和2020年夏奥会分别花落韩国平昌与日本东京,北京的申办成功也使得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罕见的“东亚三连庄”。毫无疑问,这将会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文交流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紧随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体会议之后,包括东盟外长会议、中国与东盟10+1外长会议在内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于8月上旬在吉隆坡召开。此次会议共有26个国家以及部分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在东亚合作面临新的发展节点之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

 

当地时间2015年8月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东亚峰会外长会举行,与会领导拍摄全家福

 

  东亚合作需要中国的强心剂

 

  近期受中国经济走势与股市震荡、东亚各国货币波动、中美日等大国关系的波动等问题的困扰,东亚地区合作面临一定的挑战,各种议论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2015年还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更是东盟共同体的建成之年。中国一向支持由东盟来主导东亚地区合作,如今东盟共同体建成,将会为整个东亚合作夯实基础、扩展平台、凝聚力量。

  对于迄今已经举办48届的年度性东盟地区论坛,中国认为其应该一以贯之地坚持独特的“亚洲方式与理念”,即: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合作方式与合作共赢的理念。这也是二战后亚洲各国相互交往的漫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未来应当继续坚持。在这基础上,各方应该努力构建不针对第三方、兼具包容性与建设性的地区伙伴关系;协调推进各项优势互补的经贸合作安排以彰显开放的地区主义;注重以新安全观为指导构筑平等、透明与包容的安全合作架构实现安全共享。

  中国政府历来坚持东盟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方向,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是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主平台。为因势利导,中国政府更注重实实在在的合作倡议。外交部长王毅在此次东盟与中国10+1外长会议上,提出了十项具体建议,这其中既突出纲领性,例如制定中国与东盟2016-2020年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又体现纪念性,例如将2016年确立为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年;还展现前瞻性,例如商签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条约。此外,在产能与互联互通、海洋、澜沧江-湄公河等方面也谋划更长远细致的合作。在引人关注的安全领域,中国提出尽快签署东南亚地区无核武器条约的议定书,以保障该地区免受核武器攻击或威胁;中国提议并筹备召开中国-东盟防长首次非正式会议,通过加强沟通与对话加强本地区防务合作。最后,中国还倡议各方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正逐渐恢复运作活力的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中方强调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应是支持三大共同体的建设,即:东盟共同体、东亚经济共同体以及亚洲命运共同体。为此,区域自贸区建设应被视为突破口,在金融、农业、基础设施与产能等领域各方应通力合作,海洋合作和人文交流也应齐头并进,促使各领域为三大共同体的建设贡献正能量。

  作为东亚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机制,东亚峰会10年来一直作为“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从战略高度为东亚合作进行规划与设计。中方认为,东亚峰会应该充分总结10年来的发展经验,并继续坚持好战略论坛的性质,以东盟作为主导,采取亚洲方式,聚焦发展主题,促进区域各种合作机制的协调发展,完善地区合作的各种领域及层次机构。王毅外长还专门提出东亚峰会后续工作的四项建议:其一,以“一带一路”建设和筹建亚投行等旗舰项目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其二,以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共同防灾救险、维护网络安全等为重点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其三,以新理念、新思维、新形式的安全对话走出有别于冷战思维的安全合作新路;其四,加强智库网络建设为东亚合作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东盟各国外长对于中国在此次系列会议上提出的建议普遍持欢迎与赞赏的态度,并表示东盟-中国伙伴关系是东盟与伙伴国关系中最积极活跃、最富有成果的关系。这一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从东盟的角度看,将自身发展规划与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倡议结合在一起,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投资、产能、教育、人文等方面的合作,对于东盟共同体建设大有裨益。而携手中日韩推动东亚一体化,在东亚峰会机制下进行战略沟通,促进地区和平繁荣发展更是东亚未来的发展大势。

  此次会议期间,恰逢中国与东盟关系协调国的轮替,新加坡从马来西亚手中接过了这沉甸甸的接力棒。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王毅外长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的亲密邻邦,两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马方愿与中方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发展。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对王毅外长表示,中国是东盟的重要合作伙伴,马来西亚愿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寻求双方的互利共赢合作。王毅外长回应道,中方坚定支持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中坚力量为推进东盟一体化发挥的独特和重要作用,并愿在马来西亚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与马方把握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正确方向,聚焦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迈上新水平。

  2015年正值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5周年,新加坡又迎来50周年建国庆典,未来3年将出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可谓三喜临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见王毅外长时提出,新加坡希望不断加强同中国的实质性合作,尤其是推动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和新中自贸区转型升级早日取得实质性成果。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则表示,新加坡愿在担任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国期间为增进双方理解和合作作出积极努力。王毅外长回应,中新关系一直走在中国东盟关系的前列,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特点。新加坡将担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使中新关系发展面临新机遇。两国将共同努力,以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契机,明确新定位,开拓新合作,打造升级版,探索新领域,为两国互利合作开辟新前景。

  近来,围绕一些东南亚邻国基础设施的招标项目,似乎形成了一种国际竞争的局面,有一些国外媒体将这一现象绘声绘色地描述为中国制造与某国制造打擂台,较量的结果直接反应中国与某些国家的软实力以及产品性能与质量的国际号召力。中国有句古语:“心底无私天地宽。”对中国而言,国家间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并不是为了与别国进行竞争、一较高下,这是与中方提倡的加强东亚地区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对东南亚国家而言也并非有利。对于这样有意无意的炒作之举,王毅外长在东盟与中国10+1会议的记者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即:中国将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中国的出发点,首先是对象国的需求,特别是最紧迫的需求,需要符合该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而绝不是以自我为主兜售所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当地时间2015年8月3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为南海纷争正本清源

 

  此次东亚系列合作外长会议前夕,围绕南海问题笼罩着一股异常的气氛。以美国为首,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家持续就中国进行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开展舆论攻势。

  例如,菲律宾总统阿基诺7月下旬向该国国会提交的2016年国防预算增长幅度达25%,比2013年更是多了四倍,将大量军费用于采购护卫舰和巡逻机。菲律宾的预算部长阿巴德甚至公开表示要捍卫所谓的菲律宾辖区内领地,强调至少要有能力有效监督本区域,尤其是争议地区事态的发展。菲律宾军方人士提出,未来计划购置雷达和探测系统,采购潜水艇、军舰、战斗机和导弹系统等大型装备,意图全面覆盖南海地区。尽管菲律宾的综合国力无力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军备扩张计划,但是其对于南海之野心跃然纸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期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番别有深意的表态。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7月下旬组织的“南中国海年度会议上”发表了主旨演讲。拉塞尔表示,美国只是对争议各方维持中立,而不是对解决争议的方式维持中立。“当涉及到遵守国际法的问题时,我们不中立,我们会全力支持遵守规则的立场。”此外,拉塞尔还不点名地批评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绝对化”立场和观念。他说:“某些声索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绝对化的政治立场。他们坚决表示,他们的主权声索不容置疑。他们说,他们声索的领土,不管距离他们的海岸线有多远,是祖先留给他们的。他们还发誓不会放弃一寸土地。这让我们怎么选择?”对于菲律宾就南海主权争端申请国际仲裁,美国表示支持。拉塞尔认为美国这样做是在维护菲律宾和各方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法实践它们的权利。

  令人不解的是,对于菲律宾声索权利是否有依据美国避而不谈,对其之前岛礁修建的做法不予置评,反而盯住中国不放。拉塞尔就认为中国进行的岛礁建设因为规模比其他国家都要大得多,从而构成了所谓的“质变的不同”。此外,美国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斯科特·斯威夫特还曾乘坐美军P-8A“海神”反潜侦察机在南中国海争议水域进行“例行侦察”,侵犯中国的主权。

  在此次东盟外长会议上,南海问题再次成为会议躲不过去的讨论议题。菲律宾外长在会上不断攻击中国的南海政策,并鼓吹针对中国的国际仲裁。日本则与菲律宾一唱一和,声言所有人造岛礁不能产生合法权益。美国国务卿克里也通过记者会等渠道表达对南海问题,尤其是岛礁建设与潜在军事化用途的持续关切。包括克里在内的美国外交官员反复强调主权争端结果不取决于国家实力大小或者军力强弱,无法掩饰其对某些国家的暗中支持。

  有鉴于此,中国必须就南海问题做出正本清源的回应,并主动发出倡议,将稳定南海和平稳定大局的责任承担起来,以使局势发展回到正常轨道。王毅外长在关于南海问题的发言中,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当今南海地区总体稳定。尽管有各种杂音存在,但是当前不存在发生重大冲突的可能。对于种种夸大言辞、渲染对立的负面造势,中方坚决反对。对于中国而言,南海的航行自由同样特别重要,从任何角度看,中国都没有理由和必要搅乱南海局势,而维护好南海的合法航行与飞越自由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至于岛礁争议,尤其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争端,王毅外长援引多份国际法文件,明确中菲两国海洋领土划设的依据,并指出菲方一再非法武力扩张侵占中国海洋领土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刺激因素,尤其是其在仁爱礁争端上前后反复、自食其言之举令国际社会无法接受。关于菲律宾提出的国际仲裁,中方早已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表示不接受仲裁,这本身也是依据国际法行事。反而是口口声称依据国际法的菲律宾,三番五次做出违背国际法规定的举动,一意孤行地试图实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谈及日本的旁敲侧击,王毅外长直接明了地点出其大肆对冲之岛礁进行建设,并向联合国声索所谓海洋专属经济区权利等令国际社会震惊之举。日本于己于人的双重标准,实在不可思议。况且中国是在行使既有权利,怎能与日本所言所行相提并论。

  南海地区的争议岛礁建设,是一个长期以来屡禁不绝,在法律上存在争议,在管理上缺乏约束效力的问题。任何一个南海地区主权声索国,都不需要发令枪,进行岛礁建设更不愿受他国约束。对于有国家提出各国不应再改变南海“现状”,恢复“原貌”。所谓的“原貌”究竟如何无法确知,恐怕也无从恢复。在中国之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展建设,甚至是明目张胆建造军事设施。王毅外长介绍称,中国近一阶段首次在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开展一些建设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改善驻守工作和生活条件,未来将致力于公益目的设施的建设,包括综合性灯塔、海上应急救捞设施、气象观测站、海洋科研中心以及医疗和急救设施等。而且,有关设施建成后,中方愿向该地区的国家开放。

  如今之计,就是真正将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落到实处,寻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协同推进,采取一致的原则与标准,促进各方合作而不是明里一套暗中一套。新加坡外长尚穆根呼吁东盟和中国尽快就“南海行为准则”(COC)谈判取得进展,并措辞强烈地重申:“我们不能一直就只说要谈……我们必须超越哲学性质的讨论,开始谈谈这些协议的具体内容。”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认为,南海问题的希望可以说就维系在《南中国海行为准则》身上。只要这方面的商谈给人毫无实质进展的印象,或真的实际上一筹莫展,那就必然会为一些博弈方提供操作的空间,同时也会破坏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整体互信,甚或影响两者之间的重要合作进程。比如,中国近年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东盟来说是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新契机,但如果南中国海课题一直在发酵,合作的进程也必然要受到干扰。

  王毅外长介绍,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就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形成一整套机制:一是通过“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二是落实《宣言》和磋商“南海行为准则”。在天津举行的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第9次高官会和COC联合工作组会议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推进COC方面,各方同意COC磋商进入商谈“重要和复杂问题”的新阶段;达成第二份关于制定COC的共识文件;同意尽早组建名人专家小组;同意尽早就设立“中国-东盟海上搜救热线平台”和“中国-东盟应对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达成一致;原则同意中方的倡议,在COC达成之前,探讨制定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三是中方主动建议探讨制定“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

  可以说,南海问题的谈判解决,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各方期待的南海行为准则就将正式达成。届时,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不仅有据可循,其前景也将愈发光明。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