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放飞生命

2016-11-14 14:08: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 胡月

  张率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姑娘,脸上总是挂着笑,在北京猛禽救助中心(Beijing Raptor Rescue Center,简称BRRC)工作的11个年头里,她对每一只救助过的猛禽都了如指掌,甚至中心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救助中心里有一个小花园,学生物的她经常在小花园里种各种花卉植物。

康复师张率在给一只雕鸮称体重。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里的每个人对待生命都抱着尊重和热爱的态度,也正是这份感情才让他们一直坚守这份工作。

  传播猛禽知识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是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在中国的众多保护项目之一,位于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综合了猛禽救助、治疗、康复、管理等多重功能。2001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三方合力,在北京建立了这个非盈利性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在成立之前的几个月,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专门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猛禽中心接收猛禽救助方面的培训。随后,BRRC也成为了北京市林业局指定的“专项猛禽救助中心”。

位于北师大隐秘角落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成立15年来,BRRC已救助了将近4000只猛禽,55%以上都成功返回大自然。中心经常会接到解救猛禽举报电话,也有很多热心市民带着受伤的猛禽来到这里,康复师和志愿者们会用专业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只他们接收的鸟。猛禽是一些肉食性的鸟类,比如猫头鹰、猎鹰、隼等等,由于城市改变了自然环境,它们的食物链受到影响,繁殖率也逐渐降低,再加上盗猎和环境污染,很多猛禽已经濒临灭绝。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猛禽保护常识,BRRC针对学生、志愿者、鸟类爱好者等人群,组织各种活动,比如课堂讲座、参观、野外观鸟、户外宣讲、猛禽放飞等。中心的康复师和志愿者希望中国野生鸟类救助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也想为中国野生动物的科学救助积累跟多宝贵的经验,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推进得并不容易。

  目前BRRC有5名专职康复师,工作的时间最短的也已经有3年,而张率算得上他们当中资历最老的一个,招募新人不容易,张率就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社交网络传播动物保护的常识与知识,在新浪微博上算是动物保护领域的“大V”,她每天都会在微博上发布和转载一些关于动物保护尤其是猛禽保护和救助的消息,很多网友发现了不明身份的鸟类,都会在新浪微博上@她,她也会在第一时间给出鸟类的名字、习性,是否是保护物种,如何救助等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互动,让她培养了一大批“粉丝”,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慢慢了解很参与到动物保护领域中。

 

  “让它们回家”

 

  张率的同事戴畅也是一名动物康复师,大学本科读的是青岛农业大学兽医专业,上学期间从媒体上了解到BRRC,并申请在中心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毕业时恰巧BRRC在招募康复师,于是她欣然参与其中,一待就是6年。她向记者介绍,中心的康复师每天的工作主要就是给猛禽进行身体检查和伤病处理,把这些猛禽的最新数据和康复情况记入RaptorMed系统,这个英文系统是美国卡罗莱纳州猛禽救助中心专门为猛禽救助设计的,包含了详细的救助信息、检查及诊断结果、治疗和康复方案、用药计划及日常处置情况、救助成本跟踪等等。当遇到一些猛禽伤情复杂的情况时,康复师还会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美国的同事进行交流。

戴畅正在使用RaptorMed系统登记猛禽的身体数据。

  戴畅同样是一位爱笑的女孩,善于表达的她经常作为中心的“新闻发言人”出席一些对外的科普活动,为大家讲解猛禽救助方面的知识。9月10日她和同事一起在北京香山放飞几只猛禽,同行的还有一些小学生,她主要负责为孩子们进行科普。

  BRRC除了专职的康复师,还会有大量志愿者做一些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比如打扫鸟舍,安排猛禽的食谱等,这些志愿者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并不一定是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有北师大历史系的在读博士。中心共有400余人通过了志愿者培训,分担了大量的日常工作。

  猛禽救助中心的这些工作人员常年付出大量劳动,除了自己对于猛禽救护工作的热爱,许多普通爱鸟市民的举动也支持着他们坚持下去。今年6月17日,北京市民许先生将一只坠巢的红隼幼鸟送到BRRC。据他介绍,前一天他在接近西山地区的西四环附近发现一只红隼扑腾着无法起飞,担心它会受到其他伤害,于是便将它带回家,第二天与BRRC联系后送到救助中心;6月27日,贾女士在协和医院大院内发现一只鸟乱飞乱撞,和BRRC取得联系后到中心接受治疗,确认是红隼。

一只红隼的X光片

  “每年的4月至7月是鸟类的繁殖期,也是我们猛禽救助中心比较忙的时候。这期间我们会接收到大量的雏幼鸟,比如今年5月到7月,我们就接救了65只雏幼鸟。”中心主管尚玉刚向记者介绍。许先生和贾女士送来的红隼都是初次尝试飞行而坠落的幼雏鸟,8月21日,中心在十三陵将8只红隼放飞,其中就包括这两只,当天,救助人和他们的家人也参与了放飞活动。“当初看到这些鸟时,我特别喜欢,也想过自己养一只多好啊,但转念一想,鸟放在笼里,和囚禁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喜爱不是把它们占为己有,而是让它们回家,让它们在自然中翱翔。”救助者周光说。

  减少非法行为

  经过康复后达到放飞标准的猛禽,会选择适宜的环境和时间,在北京周边甚至外地适合的地区进行科学放飞。9月8日,BRRC在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放归了几只猛禽,其中有一只黑耳鸢是在近一年前的2015年10月被市民救助送到中心,康复师周蕾介绍:“刚到中心的时候,这只黑耳鸢非常虚弱、无法站立,全身羽毛磨损严重,双腿肿胀有伤,胸口龙骨突也有伤。我们怀疑这它有被非法饲养的经历,这让它变得容易紧张激动,在康复初期也不怎么吃东西。所幸经过一年的恢复,它的各项指标终于是达到了放归野外的标准。”

2016年9月10日,康复师周蕾(左)和志愿者带着学生在香山放飞达标的猛禽。

  根据BRRC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心救助了4229只猛禽,其中非法饲养和非法买卖所占比例在不断增高,已经成为威胁猛禽的主要人为因素。“市场上我们每见到一只活体猛禽,背后可能已经有至少十只它的同类死在不法分子的捕捉、运输、贩卖过程。”周蕾向记者介绍。

  非法捕捉在每年秋季候鸟迁徙时节最严重,中国的官方媒体在每年秋季都会曝光候鸟迁徙路线地区非法盗捕鸟类的行为,今年10月中央电视台在国庆期间报道了护鸟志愿者在天津、唐山两地巡查的情况,他们发现了两大片非法捕鸟区域,拆除了两万多米的捕鸟网,解救活鸟3000多只。张率经常在微博上同一些饲养、捕捉、贩卖保护鸟类的人进行“论战”,遇到严重的情况,还会@林业局和森林公安等执法部门。许多网友会站在她的一边,但也有人不理解她,“有些人觉得我多管闲事”。

  张率希望有一天她所做的一切能被更多人看到和理解,更希望人们抬头望向蓝天的时候,能看到更多自由翱翔的鸟。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