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文>社会>资讯

新科技转化新产业,新材料助力新生活

2015-09-30 09:07:00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本刊记者 马慧园

  2015年9月29日,《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系列成果发布之“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专场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作为专项行动计划的牵头组织单位,北京市科委会同专项项目承担单位发布了“12纳米碳纳米管集成电路CMOS器件研制”等10项先导与优势材料领域国际国内领先成果。

  促进新材料研究,探索北京模式

  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积极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大科技创新储备,积极培育先导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

  “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专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行动计划的创新导向原则,该专项部署了3项重点任务,即:纳米材料原始创新和集聚发展、先导材料国产化开发和高端产业培育、优势材料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辐射带动。到2017年,推进纳米材料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实现80项以上纳米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20项以上高温合金、增材制造材料等先导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持续提升非晶带材、高性能磁性材料等优势材料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专项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围绕纳米技术原始创新、纳米产业园建设、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研制内容重点布局,累计立项支持了59个项目(课题),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介绍说:“我们探索形成科技成果批量转化的‘北京模式’,突出强调科技对接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打造科技成果批量转化通道。”一方面推进中科院科技成果在京转化,探索政府引导资金、社会资金和科研成果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针对企业需求,以应用为牵引,对接专项成果,从而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链,建设专业孵化器,对接产业园、创新基地,实现基础研究、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无缝对接。

  令人振奋的专项成果

  在发布会上,10个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了他们项目的最新进展。通过科学家们的讲解,我们在感叹科学的神奇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感到深深的振奋和骄傲。

  北京大学的彭练矛教授研制出的12纳米碳纳米管集成电路CMOS器件有望开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新纪元。彭练矛教授说:“芯片是现代技术的推动力。因特尔公司2015年透露了其10纳米级制造工艺,若要将其突破,实现7纳米级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将成为必需,碳基将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候选材料。我们北大团队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展了无掺杂技术,将碳纳米管推进到亚10纳米水平,一旦成熟,将对现有电子工业产生巨大影响。”

  纳米技术在医疗领域有突出成就,将造福中国乃至世界。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介绍了“埃博拉病毒快速诊断纳米试剂盒”,它对西非国家现场检测埃博拉疫情提供了有力帮助。国家纳米中心研制的“肿瘤捕手”技术可以在早期发现癌细胞,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提供了可能,这项技术将挽救无数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的研究员李舟介绍了“植入式长效自充电纳米能源包”,旨在解决植入人体和微型化中的维持系统长期工作的电能问题。应用纳米发电机,用生物体内的机械运动如心跳、呼吸等产生的生物机械能驱动植入医疗器件,如心脏起搏器。预测该技术将于2020年完成所有实验和注册,上市销售。

  此外,高性能磁致伸缩材料及其应用、超级石墨烯玻璃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高效纳米纤维滤膜和建筑交通工具用高透明纳米隔热节能膜等都十分抢眼。

  共建产业园,加速科技落地

  北京市科委2012年与怀柔区政府联合共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2015年与顺义区政府联合共建北京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国家创新基地,会同区、县联合开展项目对接。

  位于怀柔区的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初步形成了纳米印刷、纳米能源、碳纳米材料、纳米膜材料等板块快速聚集的发展格局。位于顺义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应用联合国家创新基地则旨在汇聚全球创新创业人才,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运营方式打造第三代半导体的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王红梅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会在北京市房山区布局一个纳米产业化基地。目前,入驻怀柔纳米科技产业园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经达到41项。”当天发布的专项成果之一“180张/小时高速报业纳米绿色制版机”的承担单位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就位于怀柔纳米科技产业园,公司总经理梁青先生说:“我们的技术体系是在去年年底成熟的。对于纳米技术,技术上的突破是从根上的突破,一旦突破,以前的技术就基本上没有机会了,我们的突出优势是世界最高速、制版过程无污染、成本低廉,所以未来会有很强的竞争力。”

  北京大学的彭练矛教授在谈及技术产业化转化时说:“我们已经成立了项目产业化公司,在明后两年我们将对碳纳米管技术实现标准化,在2020年之前开发出若干个碳芯片。但是单靠我们这些大学里的研究人员,是不足以将碳纳米管技术推到可以和硅基技术竞争的水平,非常需要国内顶级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厂商的专家共同推进这项技术,在2020年前后,这一技术将被转化为较为成熟的工业体系。”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