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学生的“中国梦”

2015-04-13 08:59: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图为本文作者(右三)和古巴学生在一起

 

 

图为古巴学生高兴地展示自己的中文名字

两年前,我曾作为汉语教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执教两年。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是我的学生——一群对汉语、对中国充满感情的古巴人。他们对人生梦想的执着与坚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是我关于古巴的记忆中最闪亮的部分。

豪尔赫·路易斯是哈瓦那大学数学和物理系的高材生,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李光圣。光圣是一个非典型的古巴青年,彬彬有礼,风度翩翩,腼腆含蓄,挺像传统的中国文人。为了不使中国女孩尴尬,他从来不和她们行贴面礼,而是“入乡随俗”地用握手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修养和善解人意。他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不忘涉猎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遇到不懂的生词就查,遇到不理解的语言点就问。就这样,凭着认真刻苦,他在2011年古巴赛区的“汉语桥”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2013年9月,光圣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中国,进入他梦寐以求的北京语言大学。现在,光圣已经跟着张华教授开始他的宗教研究之旅。

安东是汉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另组了家庭,弟弟在军队服役,他则一个人生活。安东学习的时候非常专注。有一次,暴风雨来袭,安东搭我们的班车回家。大家在车内聊着天,只有安东双手捧着练习册,心无旁骛地做着题。有一段时间,为了赚生活费,他找了一份晚上看车的工作,一周工作4个晚上,而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汉语课他从来没有迟到过,甚至看不出有一丝的疲倦。更加让人钦佩的是,有时候凌晨结束了工作,他怕上课迟到,索性直接跑到滨海大道去学习,直到天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的“汉语桥”预赛,安东用纯正地道的发音征服了所有现场评委及观众,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莉莉贝尔是一个看起来颇有印度风情的姑娘,她家在圣·克拉拉省。2011年,莉莉贝尔代表古巴去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获得了优秀奖以及去中国学习半年的奖学金。在2012年5月的“汉语桥”比赛期间,莉莉贝尔主动要求帮助辅导选手。日复一日的训练,两个原本性格有些内向的选手,在莉莉贝尔的培训下,才艺表演环节赢得了满堂彩。她从孔子学院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在哈瓦那大学学习,每个周六依然坚持来孔院上课。就是这股执着劲儿让Lilibel梦想成真,来到中国读书。

许多古巴学生都有一个“中国梦”。“中国梦”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就是每天见到方块字,尽量用汉语与中国老师和同学交流,直到有一天能翻越千山万水,到达他们魂牵梦萦的“圣土”——中国。

“中国梦”是恩里克的天台,在那个可以望到加勒比海的小天地,他一边踱着方步,一边吟诵着《沁园春·雪》;“中国梦”是81岁的诺韦尔托的拐杖,他是孔子学院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每次上课来得最早的学生;“中国梦”是维克托的录像机,每到周末他都热情地邀请左邻右舍去看他珍藏的电影《李小龙》;“中国梦”是伊塞尔的公交卡,每个周六她都需要坐两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到孔子学院上课;“中国梦”也是鲁道夫的军装,为了深入学习汉语,他放弃了军籍,成为一家国有旅游公司的中国导游……

我的可爱的古巴学生,他们的“中国梦”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但相同的是他们的执着追寻。我愿意在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为他们祈福,祝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1
关于我们| 纸刊订阅| 电子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