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并举的工业“航母”
“既有星星又见月亮”
过去几年,是广州工业脱胎换骨的几年,也是广州工业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自己特色之路的几年。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已确定以信息交通运输业、设备制造业、建筑产业为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
全世界认为珠三角是一个加工中心,加工中心不可能没有装备工业、原材料工业,需要原材料工业扶持、重工业武装。例如在全国钢材销路不好的情况下,珠钢就因为生产薄钢,其销售供不应求,而在深圳开发的水上飞行器已从深圳转到广州生产,因为只有广州才具备此生产条件。石油化工方面,广州石油化工厂很早就已开办。现在的本田在全国汽车销售处于低谷的情况下成为全国的热销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广州出差回北京的人,给亲朋好友带回来的大多是糖果、点心之类的礼物。改革开放之初,礼物换成了电子手表、掌上游戏机、收录机等小电器产品。广交会在全国的知名度又让人误以为广州仅仅是一个商业城市。珠江钢厂、珠江钢琴、广船国际等一批优势企业发展迅猛,一改广州工业昔日“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以优势企业为支柱,门类齐全、轻重并举的广州工业“航母”,开始破浪前行,暴发出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崛起的广州本田
十几年前,当北京一家新闻单位的司机,千里迢迢把广州生产的“标致”牌汽车接回北京、停放在机关大院的时候,周围观看的人流露出的那种喜爱神色,就像在看一位标致的新娘。那是广州汽车工业的起步阶段。然而,不到10年的时间,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人们的消费、审美观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当初看起来那么漂亮的流线型标致车,很快就在中国的轿车市场失宠,资产负债达30个亿。
1996年,广州市下决心重振广州汽车工业。在促使法方退出广州标致合作项目后,以原广州标致汽车的生产企业为主体,把羊城汽车、广客汽车等66家全资或控股的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并于1998年6月与日本本田合资经营广州本田,不但一举解决了广州标致30亿元遗留债务,而且还全部安置了原企业的2400名职工。
2000年,广州本田在中国汽车界的名声越来越响,年产3.2万辆仍供不应求,实现利税40多亿元人民币。至此,广州传统工业中增添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广州本田雅阁。在轿车市场众多品牌的竞争中,广州本田异军突起,全力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不能不说是中国轿车史上的一个奇迹。更令业界刮目相看的是,广州本田已经成为日本本田海外工厂排行榜上的第一家。
广州本田在成功完成5万辆生产规模的技术改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和投资只有国内同等规模的企业三分之一,探索出了一条“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国企重组、改造成功之路。在它的背后,是政府对大企业市场运作行为强有力的调控和指导。
高效袖珍珠江钢厂
珠江钢厂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是华南地区唯一生产热轧薄板企业。
珠钢厂是全国最袖珍的钢厂,职工仅有392人,但却因吨钢占地面积小,效益好,是全国效率最高的钢厂,被人们称作袖珍钢厂。
隶属于广钢集团的珠江钢厂,拥有薄板胚连铸连轧世界炼钢顶尖级技术。1999年7月15日建成试产后,即暴发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它对广州钢铁工业有两大贡献:一是使广州的钢铁产业摆脱品种单一、工艺落后的局面,是广州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优化的典型;二是使广州钢铁板块规模生产迅速拉升,一跃成为华南地区效率最好的钢铁企业。
在此之前,中国钢厂一般都是传统热连轧生产线即从钢水到板卷的生产,整个过程要28个小时。珠钢自建厂之日,就从德国引进了短流程。这条生产线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生产周期短(劳动生产率由过去传统工艺的年产800吨达到现年产3000吨以上)。珠钢是中国第一个尝试短流程生产线的企业。全年炼钢产量达82万吨,生产板卷钢材75万吨。392人生产近百万吨钢,这种效率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前列。
这条生产线的上马改变了传统炼钢业“ 傻 、大、粗”的形象。过去,人们只要 一走进钢厂,就会听到机器的轰鸣,炉前工在给钢炉添料测温取样的过程中,虽然给人们留下了钢花飞溅的壮丽景象,也让人们不能忘却他们淌满了汗水的脸庞,就连附近树上的片片绿叶也都蒙上了灰尘。而现在大学生们纷纷当起了“炉前工”。他们坐在设备先进的电脑控制室里,身上的工作服几乎是一尘不染,每当他们的家属来此地探亲时,他们也总是骄傲地领着亲友在花园式的厂区里摄影留念。
珠钢的业绩还阐释着另一种现象,珠钢被广州最大的钢铁集团—— “广钢”收购控股后,由于老的工业基础和雄厚技术力量的介入,原计划27个月的改建工程只用了24个月完工,并把计划投资55亿元的一期工程压至44.5亿元。
世界销量第二的珠江钢琴
1995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了一场气势磅礴、响遏行云的万人《黄河大合唱》,为之伴奏的就是珠江牌钢琴。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20世纪30年代于革命圣地延安、在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钢琴协奏曲,被视为民族化的时代强音。冼星海是广州番禺人,被誉为“南国萧手”。
随着20世纪的离去,中国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钢琴生产大国,珠江钢琴集团有限公司的钢琴产销量连续保持中国第一,并稳居世界第二。
然而1956年钢琴厂成立时,由七八家说不清的琴行组成,坐落在偏狭的横街窄巷之中。百来号人竟然没有一个钢琴制造专家。钢琴本来就是舶来品,那年钢琴厂生产13台时,美国人已年产20多万台,英国人即使年产减少三分之二,总量还在6位数线上。1984年,今天的珠江钢琴厂董事长童志成曾率队赴世界钢琴之都德国法兰克福,参加国际乐器展览会。在豪气冲天、富丽恢宏的各国展位群里,珠江钢琴黯然失色。
1987年,公司首次不惜代价聘请了外国专家,“两万元一天”,昂贵的代价使珠江钢琴杀出了重围。现在珠江钢琴年产量达到8万台,车间里那个被看作最好的调音师的女孩说,要调好一台钢琴非常不容易,心情好调出的音就清脆明亮,反之音色就会沉闷。因此公司对质检员的文化心理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
目前,珠江钢琴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下一步还准备在英国设厂,让“国字号”珠江钢琴成为在欧美国家的外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