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优美流畅的环线路、桥
2000年1月28日,广州市洋溢着一片喜悦,内环路全线开通了。广州市民有了一条只需用20分钟便可穿越市中心五区,把珠江两岸连成一片的快速干道。一年多来,市民们经常在这条正在修建的内环路上被堵30分钟、40分钟……但大家心平气畅。因为他们知道,建设者们正在用最短时间改善着广州的交通状况。
从地图上看,内环路围绕中心区,跨越6个区。二环路路面宽至50米,高架路桥两侧安装了红色边框、蓝色大玻璃的隔音墙。外环高速公路全长60公里,起点于广州市西北部,向东跨广州铁路北站,以隧道穿过白云山,跨过丫髻沙大桥,回到起点合拢。内外环之间,7条放射线道路相连,形成一个由内向外辐射的交通网。
行驶在时速100公里的三环路上,视野开阔,道路平整,两旁幢幢现代化或岭南风格的建筑及规划一新的绿地,像不断叠映的画面从车窗外闪过。
广州水网交错,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桥。近几年来,广州市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修路架桥。丫髻沙大桥、沙河立交桥等一座座高架桥都如伟岸的巨人,矗立于环线的衔接处。它们与环线路及隧道共同构筑成了广州立体式交通网络。目前,广州新建道路共长325公里,桥面平均时速达到30公里,比过去提高了近1倍。
乘公共汽车上下班的市民明显感到路上的时间缩短了。深圳、珠海、佛山等周边城市的人们开车进出广州时,抱怨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
在天河软件园落户的香港新华集团总裁(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蔡冠深先生说:“我第一次来广州是20年前的事了”,说这句话时,蔡先生的车刚好驶向宽阔的天河路,他笑着指点前方:“那时候广州可没这么好,哪里有天河城、中信广场,从这里开始接下去都是农村了。如今,早上从香港过来去公司,坐在中信广场的办公室里,看看窗外,感觉已经和在香港差不多了。下班后回香港,十分方便。要知道,以前从香港来一趟广州,得要一天的时间呢!”人们问他,成为广州市荣誉市民后有何感觉?蔡笑称,这个称号让他“与广州更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可接驳辐射的地铁线
近两年到过广州的人,对广州的地铁无不交口称赞。较小的噪音、平稳的运行、清新的空气、漂亮的机车外形及装潢华美的站台,无不刷新着人们关于地铁的概念。尤其是无人售票,首次乘车多少会使人茫然,但接下来就会体会到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带来的便捷。
说起修铁路,广州人拥有自己的骄傲。清朝末年,中国大地还是一片疮痍的时候,出生于广州的詹天佑在这里修建了一条纵贯中国中、南部的交通大动脉——粤汉铁路。今天,当这位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诞辰140周年的时候、广州不仅是华南地区的铁路枢纽,地下铁路也正在向周边城市延伸。
全长近20公里的地铁一号线,是广州市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市政建设工 程。一号线路并不长,但投入运营之后,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客流一下子涌进了广州天河区购物城。这些客人经常是坐公交车或私家车到位于广州西南面的芳村,在宽阔的停车场泊位后,下到地铁,然后舒舒服服就到了广州东面的天河购物城,致使双休日期间天河区的客流量增加了一倍。
走进广州,人们会看到,市中心的二、三号地铁工程正在建设中。市政府认为,按国际标准,广州人口超过千万,轨道交通里程起码应达到250公里。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广州的地铁建设绝不能就广州论广州,地铁轨道交通均预留了接驳口,条件成熟时可以直接驳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有消息说,东莞市与佛山市已有意与广州方面合作共建地铁。广州市政府明确表示,“地铁建设50年不变,要一年一年地修下去。”
城市颈上的项链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广州因珠江而美丽。境内珠江干支流是广州通往世界各地和香港、澳门的主航道,上游则是通往省外和市外的重要航道。
几年来,桥路的建设不仅使广州的公路交通变得通畅了,也使流经境内几十公里的珠江水系更贯通了。
习惯上广州人称珠江南岸为河南,珠江北岸为河北。住在河南滨江的人,每天到河北上班时,早晨6点钟就得通过灯光昏暗的大桥往对岸赶。仅有的两座跨江大桥每天都是车水马龙、拥挤不堪。历史上的成因,河北是广州经济活跃地区,人们戏称“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在河南挣钱要到河北花”。滞后的交通,严重制约着这座城市经济均衡的发展。
如今珠江水系上凌空飞架的大桥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两岸的交通问题,更由于治理过的珠江水变清了,鱼虾大量回游繁殖,甚至久违的候鸟也重来广州过冬,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不失时机地纷纷推出“江景概念”的物业,使珠江两岸的建筑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珠江最美的是夜晚。夜游珠江,两岸的建筑被灯光打亮,使夜色生辉。12座被彩灯装饰的跨江大桥,像道道彩虹飞架在江面上,犹如这座美丽的城市颈上的项链。
古巴哈瓦那副市长Roberto Labrada Avila先生,在甲板上流连忘返,频频拍照留念。他笑着对记者说:“我要把这美丽的一个夜晚装进相机里,带回古巴。”他认为珠江沿岸能将传统与现代建筑融合得这么完美,说明广州是一座能够继往开来的城市。
船舱里七八个年轻的大学生,正在卡拉OK的伴奏下唱歌。虽然他们用的是游人大都听不懂的粤语,但他们那忘情的神态,铿锵的节奏,感染得游客用掌声为他们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