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广州 > 城市建设的大手笔 > August 2001
   
突围,广州人求变心切

围困与发展的反差

广州历史上是一座围城。

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赵佗,在这里修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池。此后,古城在历代都略有所扩建,到了宋代(960-1279)城墙修缮工程达20余次。明代,又在城中心兴建了巍峨的城楼“镇海楼”。以后广州城的建设臻于完备。从旧照片上可看到当年的城墙和大北门城楼。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子孙科连任三届市长,在他任内拉开了广州城拓展的序幕。20世纪20年代,广州城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每天都能听见拆城墙、扩马路的鼎沸喧嚣之声。古老的城垣大部分都被夷为平地,现在的仓边路、东川路等公路,就是在当初的古城墙基上建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城市建设几乎中断。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民开始为医治战争创伤和建立新家园而努力工作。陶铸在广州长达十二年的工作期间,千方百计为水上居民修建陆上住宅、商店和学校,结束了珠江蛋家仔世代漂流水上的历史。但那时,总的指导思想是将广州由一个消费性城市变为工业城市,城市建设相对滞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有限的城市空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古老的城市像一个即将爆破的容器不堪重负……

广州人的雄心与突围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政府面对城市建设滞后的现状做过多次突围。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市中心主要堵塞路段建造高架路桥;90年代初,做了有关内环线、外环线、珠三环高速公路放射线等蓝图规划。1999年以来,广州市以“一年一小变”的工程,彻底改变了城市“脏、乱、差”的面貌,新增公共绿地63.4万平方米。又在“三年一中变”战略部署下,构建了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 然而当“十年一大变”的15项跨世纪重大工程实施的时候,正如市规划局负责人余英所说:“一些路段牵涉到‘人家’地盘,你不能让蓝图实施呀!”对此广州市市长林树森也曾以不平静的心情说,“广州原来在北面规划白云一路、二路等等,其实这里不适合盖房子,第一是因为这里是水源地,是生态保护区范围,地质结构也不行,很多地方一打下去就是石灰岩、 溶洞。那广州为什么以前那么‘笨’,在那里规划北部大组团呢?以前没地方啊,过了珠江主航道就不是你的范围了,你总得要有地方发展吧。为什么在老城区搞高架路,我对此虽深恶痛绝,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

面对城市拥挤的现状,广州人急于突围,求变心切!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