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成熟才能给人信任"

文/本刊记者 刘 琼

在最近3年时间里,25岁的戴志康正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迅速放大自己的财富。据投资者对他公司的估算,这个1981年出生在黑龙江大庆市的孩子,现在已经有了了几千万的身价。

读书的时候,戴志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大学4年3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和天天打游戏、天天逃课、不参加考试的这些学生不一样,我是把时间花在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面,按照学校的衡量标准我可能是坏学生。”戴志康说。

大二那年,戴志康搬出了学校。在一间月租300元的房子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他几乎都泡在电脑前面,设计一个名字叫“Discuz! ”软件。毕业的时候,戴志康已经靠这套软件赚了足足有50万。

投入和执著是我们共同的特点

怀揣着自己大学时挣的50万,23岁那年,戴志康创办了自己的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开发“discuz!”软件的时候,他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软件帮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毕业前,当有公司以试用期年薪30万聘请他的时候,他却拒绝了。

“当时也非常心动,但是如果去了就要把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放弃,又觉得无法割舍。我是一个很执着的人。认定了一个事情就会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去做好。”

在同龄人中,戴志康有几个和自己经历相似的朋友,比如PCPOP的首席执行官李想,MySee的总裁高燃,MaJoy的总裁茅侃侃。戴志康认为,这些和他一样出生于80年后,现在已经创业成功的年轻CEO朋友们和他自己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投入和执着。

就像他自己,即使周末的时候,他也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来处理跟公司相关的事情。比如和生意伙伴吃饭、聊天、沟通感情,工作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戴志康更喜欢的是和纯粹的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或者去打篮球、乒乓球或者高尔夫,锻炼身体,只有在这样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放松的。

面对自己的公司,戴志康的压力多过于骄傲。“要一个人运作这么一个公司,有60多人每月等着你发工资,根本不能懈怠。现在即使周末的时间,也有部分是放在工作上。”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到:“花着投资商的钱,一张一张开支票、批费用的时候,真是令人感慨良多。千万别忘了那都是用你无数宝贵的权力、股份换来的,清醒一点,没有什么比把企业锻造的坚实更重要的了。”

成熟是被逼出来的

在公司里,戴志康给人的总是一个浅浅微笑的问候。不知道是刻意保持冷静和威严,还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安静的人。但公司的同事不是所有时候见到的都是这样的戴总。

“上个周末公司活动做集体游戏的时候,他偷偷藏起了一盒甩炮,等大家的甩炮都用完时候,他才拿出来攻击我们,呵呵,淘气得还像个孩子。” 他的同事李俐觉得,生活中的戴总就像自己的小弟弟,“但是在工作中,他会比同龄人成熟许多。”

戴志康告诉记者,“当然有一部分家庭的影响,但我的成熟更多是被逼出来的,工作状态中,你必须成熟才能给人信任。如果不是因为我现在做的事情需要成熟,或许我也跟其他同龄人一样。”

虽然被媒体认为是80后中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但是戴志康还是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时代的机遇。戴志康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最大的幸运是,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可以让我全身心投入进去。”2005年7月,戴志康的公司得到了转做风险投资的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周鸿的天使投资,这是很多创业型的公司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他们所好奇的:戴志康是怎样做到的?

“我相信自己的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几乎没有做什么宣传,几乎都是口碑相传,做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会有投资人找上门来。”在有了资本的介入之后,戴志康开始拓展自己的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去年12月,戴志康将公司主打的BBS零件Discuz!进行了全面免费,只在定制、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收取费用来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成本。在这个漂亮的转身后,几乎每天都有1000多个网站安装Discuz!,现在戴志康公司的有效用户已经达到了30万左右。

独立是父母给我的最大财富

戴志康的父母都是1950年代生人,他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和开明,只要认为不是无意义的事情,他们一般不会过多地干涉孩子。

“那些为孩子安排一切,想让孩子照着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人生道路的家长,多半是因为他们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但幸运的是我父母是很知足的人。”戴志康说。

虽然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但是戴志康的父母却愿意让他独立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将他的生活道路都安排好。所以现在戴志康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该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我该向谁求助”。 “独立是父母给我的最大财富。公司刚开始的运作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有些客户看到我很年轻,而当时公司有很小,只有四五个人,不信任我,因此失掉了很多单子。那时我想一定要把自己的公司做坚实了,让那些不信任我的人刮目相看,所以我坚持了下来。”现在公司里遇到困难和问题,他通常会自己去寻找答案,或者去朋友公司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戴志康是很独立的孩子,但他并不反叛。在与戴志康的谈话中记者看得出,他从心底尊敬自己父母,“如果以后不开公司了,或许会像父母一样去当老师吧。”和50年代的父母相处,戴志康觉得,“在大的问题上,不会存在代沟。如果有也只是在生活方式上。比如他们会觉得在一件事情上懒,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会懒,但是我觉得我在某件事情上懒,在其他的事情上却可以很勤奋。”

他的勤奋多半投入到了自己执著的事业上。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戴志康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每个人都不是最优秀的,也千万别把自己当个人物看。我一直相信这一点,所以之前闷头做了一些事情”。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