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自画像

文/国 子

“80后”刚出现在媒体上的时候,指的是80后作家,那是一小群人。而如今,“80后”“泛滥成灾”的时候,却还原了它本来的含义,即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正是活跃在社会上的新生代。

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在市场经济及国际化大潮流中长大,他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剧烈变化,让这一代人日益呈现出多元化。

“80后”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一幅幅普通的“自画像”,一个个充满代际特征的身影跃然眼前。

“小皇帝”已长大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打破中国沿袭数千年的多子女家庭结构,集祖辈、父辈的宠爱于一身。10年前,他们被冠以“小皇帝”的头衔。在光环的笼罩下,有人说他们娇宠自大。

“我是家中‘独苗’,从小家务活干得极少,在家里算很霸道。”1987年出生的网友“街角的泪儿”说,“上大学之后,父母不在身边,同学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你必须学会忍让,学会与人相处。”确实,亲人精心呵护的“80后”长大成人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要比“60后”、“70后”来得晚一些。

“在工作中,你已完全进入社会,与‘70后’、‘60后’、甚至是‘50后’一起角逐。在公司,没有人会把你当作孩子,一切的任性、狂妄均被称为幼稚、不成熟。而自己也会因此付出代价。”1981年出生的“化石雨”已在社会中历练数年,颇有些感触道。

自称是1984年出生的“风过无痕”对于独生子女的话题更是快言快语道:“‘小皇帝’么,你看看身边有几个曾经不是。那不过是儿时的话题,‘小皇帝’一词所代表的含义在你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消失了。”

除非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否则早晚都要有这么一个走向社会的过程。“社会就是大熔炉,你越晚进入,你的‘犄角’会越突出,这个熔炉的过程就越痛苦。” “风过无痕”这么形容着。

“80后”活得更艰难

不管是已经工作的,还是尚在校园里的“80后”们,大多坚持认为“80后”其实比“70后”活得更艰难。1985年出生的“林夕雨路”说:“我们‘80后’确实挺倒霉,从小就没有兄弟姐妹,长大后也没有人相互扶持。”

1998年高等院校扩招之后导致的“80后”就业难的现状让“80后”陷入极度迷茫的状态。对于刚工作的“80后”,随着社会生活水准日益提高,手机、数码相机、电脑已是他们首先要考虑购进或更换的必需品,旅游、交友、娱乐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必要方式,车子、房子是下一步所要考虑的。刚进入社会的他们要靠自己双手来满足自己高水准的生活需求,显然很艰难,于是他们有了超前消费。

刚工作半年多“山野村夫”正计划用信用卡买个一万多的笔记本电脑,“没有电脑实在不方便,反正这东西迟早都要买,早买早用!”这位1984年出生的网友早已将他明年的薪水给计划出去了,他认为贷款买房子“算提前置业吧”。

工作有几年的一般自己赚的都还够自己花。1982年出生的长沙的网友“雪人”工作3年了,“把该买的电子产品都买了之后,现在多少还能存点。”但工作几年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房子了。“现在谈谈朋友还可以,谈婚姻就要面对实际,人家会考虑你的经济条件。”深圳网友“帖木尔”发来“笑脸”说,“结婚没有房子,你自己也会心慌。” 诸多的现实因素,让“80后”崇尚商业英雄。这与“80后”喜欢冒险和挑战自我有关。户外旅游网站“绿野论坛”资历颇深的网友“逍遥游”说:“户外组织中绝大部分都是‘80后’,他们玩的就是挑战极限。”很多“80后”学生创业时就多具有玩的本性。“80后”喜欢尝试着通过创业取得成功,他们面向社会时,商业英雄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他们已习惯精英的寡头化。”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理卫”说。

崇尚个性的一代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独创性逐渐被推捧。“80后”早已习惯了“没有个性,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的论调。的确,人没有个性,就像一个品牌缺少了核心价值!但个性毕竟抹杀不掉“80后”成长的时代所赋予的共性。

翱翔于虚拟世界。在“80后”懂得主动去获取知识和交友时,他们身边就有了网络。交流通过网络,娱乐也在网络,借助网络办公更是他们工作的基本能力。“网恋早已不新鲜了,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平台。”河北邯郸的网友“宁子”出生于1983年。“我无法想象没有网络我的生活将如何。”工作3年多的网友“蹉跎岁月”每周只要回公司参加一次例行会,平时工作都通过网络进行。

相对自我。“80后”比较关注自己的感受,希望别人来关心自己。网友“理卫”说:“‘80后’内心比较脆弱,相对自我吧。这是他们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出生于1980年的他把自己排除在为“80后”之外,他认为等这一代人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更坚强,更成熟。

藐视权威和领袖。“80后”并不惧怕权威,他们甚至只承认有“前辈”而非“权威”。从事翻译工作的网友juju说:“我倒不太信服什么权威。像作报告时对着电脑读幻灯片那样的领导,我就觉得他们很笨。”在大学读政治学的“橄榄球”说:“真理是最大的权威。学业和事业上的确是有前辈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没有权威。” 不关心历史和政治。“80后”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知识面很宽,了解的东西也多。但在历史和政治方面缺乏关注,这点不像“70后”,可能他们将这个关注点转移到星座和血型的缘故吧。

爱动物和环境。“80后”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他们注重保护环境,热爱动物。他们的家里要多半会养只宠物,怕麻烦的会养几只金鱼。南京的网友“燕子”说:“从小就是小猫小狗跟我作伴,能不喜欢吗?至于其它动物,每次都在动物园里才能见到,很少有害怕的。”“从没受过野生动物的伤害和惊吓,恐怕也是我们喜爱动物的原因之一吧。”“风过无痕”如此说。 通吃物质和精神快餐。吃快餐对于“80后”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小时侯,父母来不及做早餐或回不来做晚饭,自己买一个汉堡或一包方便面就OK了。”“雪人”回复着,“工作后的早餐基本上也是简单打发的。”满大街都有的洋快餐和中式快餐永远都是年轻人喜爱光顾的地方。 “80后”既习惯于物质上的快节奏,对一笑了之的精神快餐也是颇感兴趣。“山野村夫”认为:“学习、工作压力都很大,好不容易休闲一下,哪里会去看些深度的东西。搞笑的东西之所以有市场,就是不用费脑筋去思考。”

“80后”每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谁都说自己不在“80后”群体中。但所有“80后”加起来,就凝聚成整整一代人。“80后”还要吮吸阳光的味道,还要继续健康地成长。时间将对“80后”做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他们已经做出或即将做出的成就将成为一代人永远的荣光。


Dirección : 24, calle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 China
Fax : 86-10-68328338
Sitio Web : http://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hoy@chinatoday.com.cn
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China 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