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通道:宏大的中华梦
文/刘 路
在烟波浩渺的台湾海峡上建一座长桥,或者在海底挖一条隧道,把宝岛台湾和祖国大陆直接联系起来,这可能吗?十几年前,当科学家正儿八经地提出这一构想的时候,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今天,情况已经大大地不同了。随着中国大陆将京台高速公路列入长期规划,以及近年来5次台湾海峡通道学术会议的召开。这个梦想离实现正在越来越近。
建设台湾海峡通道的设想,最初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主任吴之明于1996年提出。从1998年至2005年,两岸专家学者已先后举行了5次关于建设台湾海峡通道的研讨。
在前四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已设计出北、中、南三种方案,北线从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中线从福建莆田到台湾中部,南线从厦门经金门、澎湖列岛到达台湾嘉义。
三种方案中的北线方案,主张在福建福清和平潭岛之间兴建大桥,再由平潭岛挖海底隧道至台湾新竹,路线长约122公里,是三个方案中最短的,并且由于历史上该路线从未发生过超7级的大地震,被专家一致看好为台湾海峡通道的首选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初,中国交通部对外宣布今后20年的《国家高速网规划》,其中包括有一条从北京到台北的高速公路。这意味着台湾海峡通道建设已正式列入了中国国家交通长期规划之中。
这条通道如果建成,跨越台湾海峡的陆路交通时间将在海运的约4小时基础上大大缩短。吴之明教授曾展望:台湾2300万人口,以每年有1/3到大陆探亲、观光一次计算,往返就是1400万人次。中国大陆12亿人口,60年内每人到台湾旅游一次,再考虑商务及国际旅游需求,每年可达6000万人次,将近是跨英吉利海峡客运总量的两倍。
厦门大学海洋系蔡爱智教授表示:“香港回归以前,深圳只有一个罗湖边关,现在已经开放至少三个关口,每个关口全天还是人流不息。香港只是个600万人口的地区,而台湾有2300万人口,经济容量也大大超过香港。”
如此浩大的工程,以最短的北线方案,隧道总长需要150公里,初步估计工程量为三峡工程及英法海底隧道的3倍以上,排除物价因素,造价也将在4000亿到5000亿元人民币之间。即使采用以隧道为主、桥隧结合的形式,长距离的通风、出渣、排水困难仍可想而知。台湾海峡地层处于较新的地质活动年代,地震比较频繁,需要对工程地质做充分的勘测和论证。
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的实际费用都超过预算50倍以上,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几十年间至少被放弃或中断了26次,预算从1987年估计的48亿英镑上升到建成时的106亿英镑,涉及欧、美、日本等220家贷款银行和70多万股东。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的工期整整超出原计划14年。这些都提示着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在投、融资模式和项目管理、风险评价与控制、运营管理与防灾技术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鉴于目前台湾的态度,这项计划实际上还处于讨论预可行性研究是否必要的超前期研究阶段,认定是否可行,甚至提出工程建设的时间表都不切合实际。但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陈宝春表示:“这个工程到实现也许需要几十年,上百年,人总是有梦想的。即使不可行,也值得研究。”
台湾省“交通部”航政司长林志明的评论道出了海峡工程最大的困难,他说:“大陆的这个计划化为实际很困难,何况还要经过台湾当局同意,这么多的事情待克服,不见得会成功。”台湾省“交通部”在大小金门建设跨海大桥的计划需要三四十亿元新台币,评估过的台湾至澎湖海底隧道也要花数千亿余元。难怪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先生说:“台湾海峡通道工程,是与两岸统一大业紧密相连的工程,一头热是做不起来的。”
目前,台湾海峡通道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福建地方政府和着眼长远的学术界,他们的共识是:不能坐等两岸关系改善才开始考虑长远发展问题。福建省发改委已经向国家发改委建议:积极推动“北京-南昌-福州-台北”及“昆明-赣州-厦门-台北”两条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及台湾海峡隧道的前期任务。对工程界而言,随着今后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湾桥隧工程、上海-崇明岛-江苏通道工程、港珠澳桥隧通道、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以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或研讨,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将被攻克。这些都为台湾海峡通道的建设提供技术保证。
资讯:
“亚洲第一龙”运回北京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新疆奇台进行的大规模恐龙化石挖掘活动目前已暂告结束,不久前出土的“亚洲第一龙”也被运往北京,进行修复工作。
在历时46天的挖掘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挖掘出一具身长35米的蜥脚类食草恐龙化石,即亚洲第一龙。这条恐龙仅脖子就长15米,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根长1.58米的蜥脚类恐龙大腿骨,这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蜥脚类恐龙大腿骨。
新疆奇台县恐龙沟长约5公里,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火烧山油田东北60公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因在上个世纪两次出土过恐龙化石而得名。来源:新华社
化妆品成分中害 铅、汞、砷危害最大
对于近期在某著名化妆品牌产品中查出超标有害物质,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闫世翔介绍说,化妆品中含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有很多种。有些是为达到某些特定功效刻意添加的。例如,添加汞以起到美白的效果,因为汞化合物会破坏表皮层的酵素活动,使黑色素无法形成。铅的氧化物具有一定遮盖作用,也可用于美白。也有些金属是由于生产原料成分不纯,将不该有的金属成分残留在化妆品中。而如果化妆品中添加了砷、汞、铅,长期使用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最大。因此,化妆品中的砷、汞、铅等是必检物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了这些物质在化妆品中的限量。砷为10毫克/公斤,汞为1毫克/公斤,铅为40毫克/公斤。
如果化妆品中含有的汞、砷、铅等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汞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使人出现记忆力衰退、失眠等症状。铅会导致神经衰弱加重,影响消化系统。砷能引起皮肤色素沉着,也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来源:环球时报
会烹饪的机器人
中国首个会菜肴烹饪机器人近日在深圳诞生。不管是鲁菜、淮扬菜、川菜还是粤菜,只要给机器人放入特制的菜料,按一个键,几分钟后,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就上桌了。
见证机器人“炒”遍六大菜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机器人专家蔡鹤皋表示,这种智能型的中国菜肴烹饪机器人在全球也属首创。
由深圳繁兴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这台机器人酷似一个大电冰箱。操作员按下启动键,把特制的菜料放入机器人伸出的托盘中,机器人便自动读取菜料上的条形码。条形码信息显示要烹饪一道“水晶虾仁”。机器人将菜料倒入内部的菜锅。不一会,吱吱声传来,油热了。菜锅开始模仿厨师翻锅的动作。四五分钟后,色香味俱全的水晶虾仁做好了。现场几无油烟。
目前,机器人已掌握80%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可烹饪千种菜肴。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