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用发展开创稳定和谐新局面
文 /徐影
“ 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
有旅行者说,西藏在阿里 。不到阿里,就没有触及到西藏的心灵世界。
阿里距离拉萨 160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 “ 世界屋脊的屋脊 ” 。在这片大约 34.5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高原上,生存着86000多位各族同胞,共辖七县一镇。其中普兰、札达、日土和噶尔称 “ 西四县 ” , 是 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县;革吉、改则和措勤俗称 “ 东三县 ” ,为纯牧业县。
尽管阿里的海拔非常高,路途异常艰险,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风貌仍然吸引了无数探险者们去体验和欣赏。阿里的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有众多美丽绝伦的雪山,且险峻多姿,气势磅礴;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玛旁雍措湖(圣湖);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马泉河;有被信徒们视为 “ 世界中心 ” 的神山 --冈仁波齐峰,还有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风景区、鸟岛、科加寺、独特的地貌扎达土林、东嘎皮映洞窟壁画、 “ 古象雄文化 ” 以及具有 500年历史的 “ 普兰国际市场 ” 等风景名胜,它们都宛如一颗颗璀灿的明珠,令人顾盼流连,成为到西藏旅游中最热门、最时尚的一程。
在青藏铁路开通之际,游客 们 走进了这片 “ 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 。
“ 要想取得一分成绩,必须付出十分努力 ”
狮泉河镇是阿里地区行署的驻地,四周咫尺都是山。站在山上看狮泉河,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稍远处的冈底斯雪山,衬着光洁如洗的蓝天大幕,高耸突兀的山峰连绵起伏,点缀在山峰上洁白的积雪,仿佛蜿蜒盘绕的玉丝带,与天相连。
“ 阿里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虽然藏民现在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平均海拔 4500米以上的高原条件下,要想取得一分成绩,这里的民族干部必须付出十分努力。 ” 阿里地委书记董明俊说。
身为地委书记的董明俊来自山东寿光,他的办公地址是原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昔日办公的所在。在他的身上有着西藏干部那种 “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 的精神。自治区党委张庆黎书记考察阿里之后有感而发: “ 没想到这么避远、环境艰苦的阿里,干部们的精神面貌这么好,地区规划这么好!阿里,小而静、小而精、小而美! ”
据介绍,在阿里地区,像董明俊这样在藏汉族干部和援藏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或从事领导岗位工作,或在各个领域进行专业支援工作。作息在这茫茫雪域,有的把身影留在青稞田里,创造了单产 550多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有的把身影留在崎岖的山路,修起了可以通车的公路;有的走进藏胞的帐篷,为这里的藏民送医送药;有的进出高原,带来了急缺的资金和项目。在援藏干部的带动下, “ 十五 ” 期间,阿里地区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开展 “ 千名干部进牧区理思路、促发展 ” 和 “ 321扶贫济困工程 ” 等活动,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克服高寒缺氧、生产要素极度分散等特殊困难,战胜雪灾、旱灾等严重灾害,开创了阿里地区历史上发展和稳定的最好时期。今年 “ 五一 ” 期间,为了如期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计划,在建筑材料十分紧缺,已经无法通过正常的公路运输渠道按时交付住房的情况下,时任阿里地区行署专员的董明俊,赴新疆乌鲁木齐协调联系,得到了新疆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最终通过军队将所需的建筑材料从新疆购得并及时运送到阿里,保证了安居工程按时顺利完成。
据统计数据,到 2005底,阿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达2.3亿元,第二产业达1.5亿元,第三产业达5.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782元,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基本改变了农牧业所占比重过大的状态,地方财政收入达609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801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更加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地委书记董明俊经常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阿里地区的各级党政组织和每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不给自治区党委、政府添乱,是他们最大的政治责任。阿里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的西部,边境线长达 1116公里,对外通山口达57条,是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是维护西藏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
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新阿里
在阿里地区, “ 稳定压倒一切 ” 有着特殊的意义,但归根结底,保持和促进稳定,关键在发展。随着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特别是对口支援力度的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实施,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特殊关心,阿里地区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阿里地区的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改善。但由于受自然、历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阿里地区仍处于低层次的社会发展状态,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水平低等,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 “ 十一五 ” 规划为契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新阿里的战略构想逐渐明晰起来。
2005年12月形成的《西藏阿里地区 “ 十一五 ”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实施科教兴阿、人才强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为核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坚持追赶与跨越式发展并重,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力争在加快农牧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 2010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7亿元,年均增长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年均增长14%,城镇化水平达到1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实现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以绒山羊为主的草原畜牧业稳步发展,使农牧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开创稳定和谐新局面,阿里地区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轨道。